艾香纏夢散文隨筆

端午時節,艾草飄香,綿纏起一簾幽夢,遙遠而親近。

艾香纏夢散文隨筆

艾草長在田野,艾香飄到城市來,我知道,這是一次艱辛的旅行。啓窗而望,故鄉與故鄉的田野離我原來只隔一座山、一朵雲、一陣風、一條河,而走來走去卻是那麼遠。

曾有多少個端午節,我探着鼻子去聞山那邊飄來的艾草香,側耳聆聽街上扛着艾草遊走的那些老鄉的叫賣聲。

昨夜一場雨,使滿街糉香漲潮、艾香起浪。濃濃艾香穿過故鄉的山林、故鄉的雲朵、故鄉的風、故鄉的河走來。我看見賣艾草的人中間,有個老鄉還帶個小孩兒,那個小孩兒真像小時候的我。

我是八歲那年跟父親到這座城市來賣艾草的。那一年的端午節,我最開心、最難忘。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父親堅決不帶我,他怕帶着我累贅、操心。好在母親講情,父親才無奈地點頭應下。

那日,凌晨四點鐘,父親就從坡上割回一大捆艾草,用麻繩綁在自行車後架上,然後,喝一碗母親熬的麥仁粥,在口袋裏裝幾個饃,站在村口吆喝一聲,便和幾個叔叔一起出發了。

我是坐在自行車前樑上的,父親怕我掉下,用圍巾將我勒在他的`懷裏。臨行前,母親給我戴上香囊和五色線,爲我祝福。

山路彎彎,小河潺潺。父親頭頂的礦燈一閃一閃,使我清晰地看見了從鄉下到城市的一路坎坷與艱辛。我知道,那年月,父親的付出,是爲了我們過得好些。我聽他說過,對這個家,他有義務,更有責任和擔當。而我那會兒,只想看看城市是啥樣子,吃幾個糉子,再買一本畫書讀讀。

城市的太陽和鄉下的日頭一樣從東方升起。六點半左右,我看到了城市在雨後的朝陽裏聳立的雄姿,我也清楚地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大名——洛陽。那一刻,我興奮不已。因爲,那時的洛陽,對我只是個傳說。

父親把車靠在十字路口的大樹下,我跳下來,四處張望,望一望高樓,望一望大街,傻呵呵地笑。不一會兒,圍過來一羣人,買的買,捎的捎,沒有討價還價的喧囂聲,只有“老鄉”“老鄉”的客氣聲。最後一位買艾草的人,看上去像教書先生,他一手掂着幾個糉子,一手扯着和我一般大的孩子,那孩子手裏拿着一本小畫書。當我眼眨也不眨地盯向他們時,那孩子也正盯向我的香囊……

那一年端午,我沒白進城。我親愛的父親用一大把艾草爲我換了糉子吃,我用母親給我縫的艾葉香囊換回了一本叫《屈原》的小畫書。

艾香纏夢遠,甘苦當自知。年年端午,如今在洛陽生活的我,是多麼想回鄉下接父親再來賣一回艾草啊。今又端午,父親仍住在鄉下,我只能買幾斤熱糉子給他送回去,然後給他背背《屈原》,講講大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