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園-散文隨筆

紫陽先生(朱熹)把讀書喻爲往水塘裏注水。有詩爲證: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比喻深刻恰當,人之所學,好比一個水塘,如果沒有活水的注入,不但會腐,而且會有乾涸的一天。也說明讀書的重要。

精神家園-散文隨筆

喜歡寫文字的人,應該沒有幾人不喜歡讀文學的書。讀書不僅是爲了積累知識,也是爲了找尋靈感,更是爲了陶冶性情。讀書也是爲了締造我們的精神家園。人只有在一個溫暖舒適的精神家園裏,心靈纔會有了依託,人才會有歸屬感。

讀書的途徑有很多種,可以借,可以租,也可以買。然而,我所在的城市沒有圖書館,周圍喜歡文學的朋友也寥寥無幾。所以,借書和租書也就無法兌現,唯一的辦法只能去買書。

記得在老家時,高中暑假期間,我會到鄉里去租書。一家不算大的圖書出租屋,十平米左右,只有一面牆的書櫃,書被人傳閱的有些發舊。好在租費並不貴,十幾元就能租到十幾本書。一個暑假便足不出戶,成了十足的書呆子。就是在那時,讀了魯迅的小說,雜文;讀了簡愛,儒林外史;讀了顯克微支的十字軍騎士。很懷念當時讀書如癡如醉的感覺。

如今,再也看不見那樣的圖書出租屋,或許現在的人對於蠅頭小利已不屑一顧。趁着週末,坐上公交車到縣城裏去買書。試尋囊中羞澀,沒有多少餘裕的錢,也只好打算買幾本廉價的書先讀着。

公交車行駛在柏油路上,寬闊的四車道筆直平坦,道路兩旁的樹木向後奔跑着,四十分鐘的車程很快就到了。雖然城裏有房子,卻很少居住。所以,都哪裏賣書還真不太清楚,就知道唯一的新華書店在哪裏。

心裏想着先去別處轉轉。整潔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店鋪繁多。車流如水,人頭攢動。如今的縣城,經濟發展迅速,建了外環車道,街道綠化到位,綠蔭匝地,環境優美。而且,每條街上都設了公廁,充分體現了人文的理念。聽說縣裏正在爭取省級衛生城市。看到家鄉的城市發展如此之快,心裏也感到些許的自豪。

從公交車站一路打聽,除了新華書店哪裏能買到書。被問的人只是搖頭,最後有人說:你到一中所在的那條街看一看,那裏應該還有書店。如人所言,這條街上真的有兩家書店,門臉斜對着,一名教育書店,一名育人書店。終於找到了賣書的地方,迫不及待的邁進了教育書店。此書店分爲上下層,詢問店主有沒有關於文學方面的書籍。你到二樓吧,那裏有;聽到店主的話,只好又到二樓。一處書櫃裏果然存放着關於文學的書。有席慕蓉等名家的小說和散文,還有一些古典名著。名著都有所瞭解,那就買幾本散文,小說之類的吧,看到定價傻眼了,每本都在五十左右,帶的錢恐怕買不了幾本書。看後,就會棄之不用,是一種金錢的.浪費。問店主能不能打折,店主冷冰冰的回答:不能!失望之餘,只好走了出來。

再去育人書店轉一轉吧。此書店只一間大屋,四面牆壁的書櫥上擺滿了書,屋子中間的櫃檯上也滿是書籍。店主正在低頭整理着什麼。請問有沒有文學的書;店主聽到我的問話,擡起頭。

只有一本朱自清散文集;

心想,朱自清散文集已經有了一本,就問:

那這滿牆的都是什麼書?

都是高中學生用的學習資料,課外輔導書。

那,學生沒有讀文學書的嗎?

現在的學生學習都忙不過來,哪有閒心去讀文學書!

聽到店主的話,我對現在的學生有了一絲的同情,心裏又多了幾分心酸。那些名牌大學,不是靠熟讀文學書能夠進得去的。心裏對現代社會的應試教育,有了更多的心痛。

傷心失落溢滿了思緒。還是去新華書店碰碰運氣吧!說不定能買到既便宜又是我所需的書。新華書店也是二層樓,書櫥上都標明瞭各種書的分類。農業的,科技的,哲學的,在寬敞明亮的大廳裏轉了幾圈,就是沒有發現文學類的書籍。還是去二樓吧!終於,在牆角一處,一米見方的櫥櫃上,標着文學歷史類。仔細翻閱,不是有看過的散文集,就是有幾本都已開裂的小說集。沒有再問圖書售貨員,有沒有已經一目瞭然。

我的心情已經失望到了極點。半天的時間,都浪費在了尋書上,最終卻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坐在返回的公交車上,望着車外林立的高樓,整潔的街道,有一種想哭的感覺。現在的人到底怎麼了?把我們居住的家園建得富麗堂皇,而心靈居住的精神家園,卻荒廢了,變得破敗不堪。

物質上是富有的,而精神上卻是貧窮的,這種貧窮或許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