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時節散文

春風一刮,江南的花兒便競相開放。先是玉蘭,在枝頭顫巍巍地露出了笑臉;接着迎春、杏花不顧春寒露冷也相繼綻放;接着櫻花就飄然而至了。

櫻花時節散文

最近幾年,春天去武漢大學看櫻花漸漸成爲一種時尚,我卻深不以爲然。先不說武漢大學的櫻花如何,光武大的櫻花是當年日軍所留下的這一點,就很讓人不快。

記得小時候,對櫻花幾乎沒有什麼印象,印象深刻的是那首關於櫻花的歌謠:“櫻花啊,櫻花啊,暮春時節天將嘵,霞光耀眼花英笑,萬里長空白雲起,美麗芬芳任風飄,去看花,去看花……”每當聽見這首歌的時候,就覺得很不解?從詞中不難看出櫻花的美麗,可是歌聲爲何如此的壓抑和憂傷,讓人聽了想要流淚?

國中時,因中日邦交正常化,校園裏也開始植種櫻花。每年春上,花開時節,校園裏粉紅色的櫻花成團地簇擁在枝頭,看去甚是熱鬧。後來學到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開首的一句就是:“東京的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卻也像緋紅的輕雲……”因此對於櫻花的印象便停留在粉紅的、一團團爛漫的色彩裏。

武大的.櫻花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多,那麼美,大部分都已經敗了,只有寥寥的幾株還在春風中搖曳。

博物館門前不遠的路邊,有幾株含苞待放的綠櫻花,花色純美,如翡翠般瑩潤。這種綠櫻花,花蕊呈黃色,花梗綠中帶紅,花瓣繁多。淡綠色的花瓣外圍有些淡淡的紅,且微微向後捲起,如裙裾般飄逸、瀟灑。遠遠望去,淡綠的花朵掩映在綠葉之中,花與葉融爲一體,更顯清新,淡雅,極爲美麗。

校園裏到處是人羣,大多數都是慕名前來的。人們說起“櫻花大道”皆津津樂道,只是如果稍懂歷史,我想應該知道“櫻花大道’只是侵略者強加給校園的,應該是武大的恥辱,是不值得誇耀的。

東湖的櫻花卻又不同。這裏的櫻花,首批是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贈送給鄧,再由鄧轉贈給東湖的,絕大部分的櫻花是中日雙方1998年共同投資栽種的。園內有一個叫“七十八櫻花亭”的亭子,就是爲了紀念1978年中日友好條約的簽訂而建的。

東湖的櫻花,不僅花色品種繁多,而且多爲上品。以粉白、純白居多,芬芳瀰漫,醉人眼眸。

遠遠望去,成片的櫻花樹正在綻放花蕾,如雲似霧,燦若雲霞。那一朵朵潔白、粉嫩淡雅的花朵,點綴在新葉初上的樹枝間,分外迷人。

第一次見到純白的櫻花,驚喜非常。細看這種純白色的櫻花,每枝三五朵,成傘狀花序,多是五枚單瓣。小小的花朵,潔白的花瓣,淡黃的花蕊,似蝴蝶,又似一朵朵起飛的雲,讓人迷醉。

另有一種花色紫紅的櫻花,花葉同放,花瓣有十幾枚,層層疊疊。花蕊也很特別,雄蕊較短,雌蕊只有一二枚,長長地探出花朵,像似在打探春天的消息。這種櫻花的花朵爲釣鐘形,和垂絲海棠極爲相似。

湖邊的櫻花與林中的櫻花又有不同。湖邊的櫻花樹型非常的優美,枝條倒垂,掛滿粉紅色的花兒。這種櫻花初開爲淡粉紅色,越開顏色越淡,盛開時爲白色。花朵較之之前的純白櫻花稍大些,帶有淡淡的香味。

微風吹來,萬點飛白,紛紛落入水中。水面上漂浮着一層層潔白的花瓣,隨波盪漾,波泛幽香。對岸,高高聳立的仿日五重塔倒映水中,木塔水影,相映成輝。遠處一架紅橋橫臥南北,漂浮着白色花瓣的流水,在橋下悠悠地流淌。橋上穿着各種服裝的人們正在指指點點、來來往往,“落花流水,天上人間”想來也不過如此。

幾個穿着漢服的年青女子,身邊跟着拿相機的小夥,或溪邊、或湖邊、或樹下,擺着各種POSS,皆美輪美奐,據說是爲主辦方拍宣傳片。

偶見一小姑娘,大約六七歲的樣子,站在樹下欣賞花兒。那專注的表情,稚嫩的眼神,不知是在研究花兒爲何會如此美麗?還是要和花比美?真是花與人相映,人似花樣紅。

園內花如雪,人如潮。人們或漫步湖邊、小道,或坐於溪邊、樹下,或拍照或休憩,皆滿面春風,笑語盈盈。

記得郁達夫在《日本文化生活》一文中曾寫道:“春過彼岸,櫻花開作紅雲,京都的嵐山丸山,東京的飛鳥上野,以及吉野等處,全國的津津曲曲,道路上差不過全是遊春的男女。‘家家扶得醉人歸’的《春社》之詩,彷彿是爲日本人而詠的樣子”,可見日本人是如何地愛櫻花了。

一直不明白日本人那麼愛櫻花,爲何《櫻花謠》卻那麼憂傷?現在終於明白日本人愛櫻花,愛的是“寧願短暫,也要燦爛”。

櫻花的花期很短,而櫻花最美的時節,就是將要凋零的時候。對於日本人而言,令他們震撼的不僅僅是一夜之間花開滿山,還有一陣風過,雪片似的櫻花飄然而下的悲壯、悽豔,這種轉瞬即逝的美,纔是他們所欣賞的生命的意義。而我卻認爲,生命的意義,並在於它有多麼的輝煌和燦爛,而在於平靜地,實實在在地度過。

一直不喜歡日本這個民族,不僅僅是因爲侵華戰爭,更多的是因爲他們的狂妄自大,不可一世,野蠻無禮……連帶着也不太喜歡櫻花,雖然它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