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愛國詩詞陸游

陸游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長大以後成爲是南宋非常有名氣的愛國詩人,寫了許多愛國詩詞,那麼陸游的愛國詩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經典愛國詩詞陸游,希望能幫到你!

經典愛國詩詞陸游

1、《示兒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聽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盡淚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4、《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5、《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6、《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7、《金錯刀行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8、《長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

猶當出作李西平,手梟逆賤清舊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髮種種來無情;

成都古寺臥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蛩鳴?

興來買盡市橋酒,大車磊落堆長瓶;

哀絲豪竹助劇飲,如矩野受黃河傾;

平時一滴不入口,意氣頓使萬人驚。

國仇末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何當凱還宴將士,三更雪壓飛狐城。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爲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爲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

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爲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爲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9、《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賞析

陸游一生,懷着抗金救國的壯志。四十五歲以前,長期被執行投降路線的當權派所排擠壓抑。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四十八歲。這年春天,他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來到南鄭,擔任四川宣撫使公署幹辦公事兼檢法官,參加了九個月的從軍生活。南鄭是當時抗金的前線,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賓意氣十分相投。高興亭,在南鄭內城的西北,正對南山。長安當時在金佔領區內,南山即秦嶺,橫亙在陝西省南部,長安城南的南山是它的主峯。陸游在憑高遠望長安諸山的時候,收復關中的熱情更加奔騰激盪,不可遏止。集中有不少表現這樣主題的詩,但多屬於離開南鄭以後的追憶之作。而這首《秋波媚》詞,卻是在南鄭即目抒感的一篇,情調特別昂揚,充分顯示了詞人的樂觀主義精神。

詞的上片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哀,首句一個“哀”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和悲哀。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整首詞由“哀”到“興”,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愛國壯志。

從角聲烽火寫起,烽火指平安火,高臺指高興亭。《唐六典》說:“鎮戍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陸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詩自注:“予從戎日,嘗大雪中登興元城上高興亭,待平安火至”。又《感舊》自注:“平安火併南山來,至山南城下。”又《頻夜夢至南鄭小益之間慨然感懷》:“客枕夢遊何處所,梁州西北上危臺。暮雲不隔平安火,一點遙從駱谷來。”都可以和這首詞句互證。高歌擊築,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哀歌聲之悲,不是什麼憂鬱哀愁的低調,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此興”的“興”,兼切亭名。

下片從上片的“憑高”和“此興悠哉”過渡,全面表達了“高興”的“興”。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並加倍地寫成爲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於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爲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雲幕都推開了。這裏,也點明瞭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鄭以東的長安南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後進一步聯想到灞橋煙柳、曲江池臺那些美麗的`長安風景區,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軍隊的到來。應,應該。這裏用“應”字,特別強調肯定語氣。人,指宋軍,也包括作者。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爭,而是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雲”,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爭的前景。這種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壯志抒發的基礎上,自然引發而出,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情調。全詞充滿着樂觀氣氛和勝利在望的情緒,這在南宋愛國詞作中是很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