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的哀嘆散文

長江,你從雪山上走來,一路櫛風沐雨,沿途峯迴路轉、千轉百回,但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披星戴月、浩浩蕩蕩,最終涌入大海。

長江的哀嘆散文

長江,你有容乃大,匯納百川;浪高水急,波濤洶涌;邈遠悠長,博大精深;氣勢恢弘,遼闊壯偉。

長江,雖然人類無從知曉你的歷史有多長,但是有一種動物在你博大的胸懷裏已繁衍生息了1、4億年,你對它視如己出,瞭如指掌,爛熟於心。而今,它卻有可能與你失之交臂而無緣再見,讓你痛徹心扉,淚水長流。

一個扼腕長嘆的消息令人震驚,經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單位確定,自2013年,葛洲壩下唯一的自然繁殖產卵場,中華鱘沒有自然產卵。這是葛洲壩建成後的32年的首次,意味着野生種羣數量無法得到補充,從而導致中華鱘的數量銳減,預示着中華鱘將面臨滅絕的危險。

中華鱘是淡水魚類中體形最大的魚,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一億四千萬年,是世界上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世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因此被稱爲“水中活化石”。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代,始稱王鬱魚,有“長江魚王”的美譽,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爲瀕危物種。

中華鱘的生理結構特殊,體呈棱形,背脊兩側黑不溜湫,頭尖靈巧,身杜健碩修長,便於高速滑行。

中華鱘是一種海棲型的洄游魚類,每年的9—11月,由長江入海口逆江流而上,跋涉3000多公里的水路,歷時一年的時間,千辛萬苦抵達金沙江至屏山一帶繁殖後代,仔魚隨波逐流順遂長江下游的淺海灘塗索餌肥育生長,直至長大性成熟後再回到出生的地方自然繁殖。

絕不是危言聳聽,請看中華鱘的生存狀況,葛洲壩的建成,阻擋了向上洄游固定繁殖地的通道,長江水質的污染,經濟發展對自然保護區的“割讓”,船隻誤傷和漁民捕撈等等,都讓中華鱘的生存空間環境不斷受到擠壓而日益脆弱。

所以有專家呼籲,控制污染,保護長生態環境,爲中華鱘營造新的生存空間迫在眉睫。

因中華鱘特別名貴,有老外將它移居到自己的江河中,但中華鱘總是戀着自己的故鄉,即使遠隔萬里,也要洄游到自己的出生地生兒育女。

2002年7月14日,一個讓長江哀傷的日子,一個讓國人痛心的日子。世界上唯一人工飼養的白暨豚“淇淇”在武漢去世,從而宣告白暨豚遭受毀滅性的功能滅絕。

長江爲之動容,世人爲之震驚。

白暨豚,俏稱白鰭、白夾、白馬,屬鯨類淡水豚。爲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較之大熊貓更珍貴、更稀罕。

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及與其相連的洞庭湖、鄱陽湖等水域內,一般成羣結對,馳騁長江,興風作浪。喜歡在水深湍急處活動。

白暨豚,身型優雅,呈紡錘形,皮膚細膩光滑,觸之富有彈性,頭部長有一枝利箭,具備超聲波功能,行動極爲靈敏。

白暨豚,大腦特別發達,懂得合而圍之的殲滅之術,身露光滑高彈流線型身軀,以時速60千米的高速遊走,追逐魚類。

白暨豚,身型壯碩,偉岸英武,但生性膽小,羞於見人,偶爾躍出水面,世只是蜻蜓點水。

白暨豚,在長江裏逐水而居,避害除危。在長江廣袤的水域裏,繁衍生息,度過了大約2500萬年的年華,現在終於壽終圓寂,給世人留下最遺憾的嘆息。

是什麼讓白暨豚遭受到滅頂之災?答案只能由人類自己來解說,就是人類活動的無限放大,生存狀態的極度惡化。

長江江豚,是白暨豚的近親,互爲脣齒柤依的難兄難弟,僅分佈於長江中下彌和附屬湖泊中的唯一江豚。東漢許慎仕所著的《說這解字》中,就有“魚出九江,有兩乳”的記載,由於長江流域人類活動的擴展,導致其棲息地的環境惡化,種羣數量迅速下降,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爲瀕危等級。

長江江豚,生存攸關,警醒世人;岌岌可危,怵目驚心。

長江江豚,俗名“江豬”。頭大鈍圓,額部略微向前凸出。常露出迷人的笑靨,因此被人冠以“微笑天使”,人見人愛。

長江汈豚,長期生活的水中生活,進化出高頻脈衝和低頻脈衝功能,發出似羊叫或鳥鳴的歡快聲,聲聲入耳,扣人心絃。

長江江豚,性情活潑,憨態可掬。在水中上游下竄,時而翻滾,時而跳躍;不時點頭,不時噴水。左右搖擺,條然轉向;躍起騰空,划水亮相。幾多消遙自在,幾多怡然瀟灑。

長江江豚,天生的氣象預報員。每當大風降溫惡劣天氣到來的前夕,特殊的生理構造,使得江豚的呼吸頻率加快。從而頭部朝向起風的方向“頂風”,也就是俗稱的“拜風”。羣起頭拱,蔚爲大觀。

2006年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數量有1200—1400頭左右,僅相當於1991年種羣數量的一半。洞庭湖作爲江豚冬季唯一的棲息區,2012年只有85頭。人類活動的`放大效應是造成水體污染,致使江豚棲息地功能整體下降,非法捕魚和衆多的挖沙船、運沙船恣意妄爲,頻繁穿梭,加大了對江豚的生存空間帶來巨大的威脅。從2012年3月開始,洞庭湖連續發生江豚死亡事情,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便有12頭江豚離奇辭世,令人觸目驚心。專家所以稱之爲長江江豚已進入快速滅絕期。振聾發聵。

白暨豚已怨憾離世遠去,縱然千呼萬喚也徒勞無效、於事無補。世人想它的時候,只能瞻仰它無生命特徵的標本和塵封歷史的照片。一種生物的潰滅,必然波及到與之相連的其他物種,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何況我們人類旱就懂得脣亡齒寒的道理。

值得慶幸的是,人工培育的中華鱘魚苗已放逐浩瀚長江,可是要有耐心等待,雌魚苗只有在十四年後才達到性成熟,專家說:“也許今年只是一個例外,或許明年可能回來產卵,總會回來的。”爲避免重演白暨豚滅亡之殤,長江江豚的保護也在強化,國家正在批准將它升級爲一級保護動物,一場江豚保衛戰正在深度持久展開。

帶着這個祈禱的願景,期待“水中活化石”的迴歸。

中華鱘的戀鄉情結是無可比擬的,儘管尋根之旅千辛萬苦,因爲倔犟的特點,決定了它只屬於中華。因此只要有它的存在,就會執着、“慳吝”、頑強的返回自己的出生之地繁衍後代。“微笑天使”長江江豚也會掀起陣陣波浪,發出悠然妙曼的歡樂讚歌,隆重迎接中華鱘的歸來。

守望中華鱘,守護長江江豚。長江在眷戀,世人在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