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語的優美散文

往年,到了冬至這一天,老母親就會對我說——冬至節一過,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長一根線了。我就會問她爲啥子。她說這個你都不曉得哦,冬至節一過,太陽就要走回頭路了。這個應該是不錯,儘管沒有書面的解釋準確,但我還是願意聽老母親這樣子重複的一年一年的講。

絮語的優美散文

對於冬至節得玄妙,在易經裏面就可以找到答案。代表冬至節的是《地雷復》卦。卦象的意思就是一陽復始。陽氣逐漸上升,天氣漸漸變暖。然後卦爻全部反過來的時候,就是乾宮裏的第二卦《天風姤》,這就預示着一陰開始了,而《姤》卦恰好代表着夏至這個節。也是表示極熱的夏天到了極致,物極必返。陰氣由此而生,慢慢地季節將向着秋天推進。這自然界奇妙的現象,卻是蘊含了盛極而衰,衰極而盛的哲理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對於冬至節的記憶是從何時就有的。我推測該是從老母親那兒知道的。

老母親是個農民,關於農事的二十四節氣那是相當的熟悉。隨時就能誦出來。還帶順口溜。啥時節幹啥農活,下種,收割都不是事。就像XX看告示,一目瞭然。

至於冬至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吃羊肉,我是沒印象了。在我的記憶裏,那時候的農村能吃上豬肉都很不錯了。且那時老家根本沒人餵羊。不過吃狗肉倒是有的。這個冬至節吃狗肉一說好像跟那個劉邦有關係,說是他的一個將領在冬至這天給他燉了一鍋狗肉,大叫味道鮮美。後來就有了這個習慣。反正這些都是傳說,不可全信。

文章本來早幾天就打算寫的。但是不知道爲何,任我搜刮枯腸,也還是嘔不出幾句像樣的句子。無奈之下也只好作罷。

在我的印象裏,老家是不怎麼重視這個冬至節的。但是我始終想知道,這個節日到底怎麼來的'。於是上網一查。結果故事還不少。下面節錄如下: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對於這個偉大的節日,當然也少不了偉大的文人騷客們的詠歎。其中詩詞就有不少。翻閱衆多,最後還是最喜白居易的一首《邯鄲冬至夜思家》。他在詩中這樣寫道“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

讀者這樣的句子,想着詩人當時的心境,心裏也是有些慼慼然。但是與之不同的倒是白居易當時是在任上,作官。而我卻是一個流浪在外的打工老仔。

想來舉家在外幾年,不曾回家看望老父老母。前幾天還在電話裏提到冬至節快到了,要注意莫感冒了。這不一晃眼就過去了。唉!只是不知道沒有兒子在身邊的老母親還會不會念叨——冬至節一過,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長了一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