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聽課的散文:學會表達,學會傾聽

編者按:在這個秋意漸濃的日子,我又一次與“和美課堂”相見了,我又一次領略了大師的風采,再一次接受全新的洗禮。

關於聽課的散文:學會表達,學會傾聽

(優質言語表達)

優質言語表達,這一思想是吳福雷老師輸入給我的。本次吳老師給我們呈現的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本堂課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吳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媽媽的“精彩極了”和爸爸的“糟糕透了”之後,進行了一個模擬文中父母親對話的環節。這個對話是要求孩子用辯論的思維,辯論的語言進行的。在這裏吳老師爲孩子們歸納了幾種辯論方 法:1、引用法(某某曾經說過……)2、煽情法(親愛的……)3、講述法(你還記得嗎……)4、反問法(難道……) 5、反覆法(請你……請你……)6、歸謬法(如果你說的是有道理的話……)……接着吳老師讓孩子用其中的一種方法模擬說話,接着兩種方法的運用,再接着是多種方法的疊加組合運用。在這裏,孩子們在短時間內進行了一場小小的辯論會,思維異常的活躍。這也正如吳老師所說,老師應該讓課堂進入緊張的思維勞動。

在隨後的講座中,吳老師指出學生的言語表達是碎片化的。目前課堂上師生問答多是語言碎片式的你來我往,填空式的你引我接,學生只需用一個字,一個詞,至多一句話便足以應付。長此以往,自然只能說一句話,好一點的說二三句話。更糟糕的是,語言表達缺乏條理性、邏輯性和豐富性。因此,只有從根本上轉變“吐哺式”的淺易表達爲“句羣式”的高效表達,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讓“怪事”遠離語文課堂。由此,吳老師指出優質言語表達的四大要求:一規模性,這是指言語內容的豐富性。就拿我班前不久的一次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而言,學生僅僅是告訴大家他覺得有趣的動物是什麼,他沒有其它的內容來更多的描述這種動物,語言很蒼白乏力。第二點是邏輯性,體現在結構有條理,不是紊亂的。有些孩子在寫作的時候,寫了很多字,很多話,但你從中提取不到中心意思,或者根本不明白寫了什麼。這就是孩子的邏輯思維不明瞭,一段話的表述不知先說什麼再說什麼。而思維的`混亂,就會影響言語表達的流暢性。言語表達的流暢性是要一氣呵成的,不是磕磕絆絆的。最後是優質言語表達富有感染性,有感染性的言語才能觸及讀者或聽者的心靈

接着,針對如何提高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吳老師提倡“句羣教學”。 爲此,我在網上查閱了一下,吳老師就句羣教學提供了一些方法,如一、研磨複述——打開句羣的祕道,二、示範引領——提供句羣的範例,三、鋪設階梯——搭建句羣的支架等等,真是語文老師教學的妙招。

(學會傾聽)

陳秀娟老師以繁體字“聽”帶孩子進入課堂。陳老師告誡孩子要用心傾聽,安靜的聽。優質的傾聽需要眼到、口到、心到,並且要做到用眼看、用口說、用心記。所以這堂課也如林莘老師的課堂一樣,是安靜的,是靜中生慧的。

在這堂課中,陳老師抓住顏色的詞(明色:白、青、綠,暗色:桃花、鱖魚)對詞中所描寫的景物進行品讀,揣摩,感受詞中的詩情畫意。特別是對“青箬笠,綠蓑衣”這句的品讀更是妙,爲什麼箬笠,蓑衣是青,綠,而不用褐色呢。陳老師還將《漁歌子》和《天淨沙·秋思》進行了互文勾兌,有效拓展閱讀,進一步領略詞的魅力。整堂課陳老師一直在引導孩子學會傾聽:傾聽者的目光是要追隨講述者,仔細聽,不要重複別人的觀點,傾聽要有迴應。而這些也是我們孩子所欠缺的。有人在講述,孩子的眼睛是盯着別處的,他沒有看着講述者,這是一種不禮貌,也是一種不認真。課堂上,孩子過於狂熱的想表達自己,他的心裏只有噴射答案,而別人的講述沒有聽到。所以,我們課堂聽課的效果很差。在這一學期,我每天的語文課前都有微信故事環節,讓孩子聽《幼兒畫報》微信公衆號的金龜子講故事。聽完故事後,回答兩三個問題,並且是用一句完整的話來回答問題。不爲別的,只爲讓孩子學會靜心傾聽。我要求他們以自己最放鬆,最靜心的姿態聽故事,希望他們有所收穫。傾聽文本,樸素之處有妙音;傾聽夥伴,靜默之處有深意;傾聽自我,課堂拔節在迴歸。

語文是豐富的,但也是繁瑣的,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需慢慢前行。


【本文作者: 匡麗華。(公衆號:分宜二小語文工作室)】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