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尋仙散文

雨中遠行,行囊沉重,卻不曾帶傘,我也從不喜歡打傘,一向覺得,打傘的畫面只應出現在江南,在一蓑煙雨中,一個江南女子,駐足船頭,打着一把油紙傘,靜靜的在雨中緩行,兩岸,樹綠鷺飛處處鶯鶯燕燕,爲了不破壞我心中的畫面,我,從不打傘。

北海尋仙散文

細雨拂面,打溼了衣衫,我卻覺得清爽怡然,在恍惚間坐上了高鐵,點了杯龍井,細品着,卻只是爲了祛寒,其實,我不會品茶,只是點來裝模作樣亦或可說是在裝蒜,很羨慕古人,一杯清茶談笑古今,論道說謀,天下三分,茶尚餘溫,車已到站。

站在錦州的街頭,感嘆這座明朝的廣寧重鎮已經一去不返,冷兵器時代的結束,註定了昔日的兵家必爭之地必將成爲過眼雲煙,而高鐵的運行,飛機的通航,更令這座遼西的咽喉城市,入關的必經之路,成爲歷史書的教案,經紀的弱勢,讓你只看一眼城市的面貌已經一目瞭然,灰暗的街道和舊式樓房,與喧囂吵鬧的現代化城市截然相反,但,這不是我此行的重點。

入夜,本着不可空耗時光的思想,去看了錦州八景的古塔昏鴉,現下不比當年,烏鴉你是絕對找不見的,但,總算在鐳射燈的照射下,那古塔看上去也滿順眼,順路還逛了夜市,也算過了個有收穫的'夜晚。

翌日,陽光明媚,各種能反光的物件在陽光下分外耀眼。走入了筆架山景區,被大自然深深的震撼,筆架山果然山如其名,確如一個筆擱放在渤海之濱,而那座被稱爲天橋的仙路,正在海水的退潮下展現,潮水緩緩的退去,那路似一條蒼龍浮上了水面,蜿蜿蜒蜒直通仙山,那路上甚至還有驚惶爬行的小蟹,彷彿驚恐爲何剛纔還在海底,如今卻陽光刺眼。莫明的高興,只想坐在那靜靜的看,看遊人登島下島,看舢板快艇往復悠然,不料,當整座仙路全部展現的那一刻,卻只是不足一盞茶的瞬間,海水去而復返,不到半個小時,那仙路,就化成了一段一段,回眸之間,天橋消失不見,彷彿剛纔自己看到的只是幻覺,眼前依舊是白浪滔天。

此刻纔有感,古人說曇花一現,美,有時只在瞬間。

終於登島,卻沒看到多少名勝的痕跡,由於島上四季海風,建築都不是傳統風格的飛檐走壁,那幾處道教古蹟都是石頭修建,失去了畫面感,卻古樸蒼健,直行到三清閣,才眼前一亮,這座亦塔亦殿的石砌建築,是結合儒、佛、道的思想修建,更是以道教爲尊的修葺,底層正殿是孔子和關帝的石像,是文聖和武聖,是人自身修養的極致,亦是儒家的代表。第二層是釋迦牟尼佛、燃燈古佛、彌勒佛,在佛教中稱爲三世佛,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第三層,只有一位玉皇大帝,卻代表了從三十六天到人間的統治,玉帝爲道教神仙,把他建在孔子和釋迦牟尼之上寓意自明。第四層,是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天尊,此地廟宇的修建依照的是正統的道藏思想,根據記載,在宋朝以前,玉皇大帝不過是個普通的神,三清不願理會三界的俗事便讓他管理,而在宋朝,帝王爲了加固自己的統治,用降旨皇封的形式,人爲的爲玉皇一再加冕,民間亦有各種傳說流傳,玉皇終於高高在上,此後,方有玉皇出現的廟宇。玉皇閣在修建之時就必須要比其他神殿高大,以示尊崇。而此處,三清在上,正是按正統道教思想承襲而來。第五層,是開天闢地之人,盤古,道教尊崇他爲盤古大王,先開混沌宇宙,再開天闢地,這纔有了萬物,這一層層看似簡單,卻寓意不俗,讓我對這古觀有了新的看法。

可我的兩腿此刻卻不爭氣,那第五層,雖沒高聳入雲,臺階卻也陡峭,需要半爬着才能上去,而海風又大,可憐了我這個恐高又偏肥的胖仔,愣是停留在第四層沒敢上去。

出了三清閣,敲了古鐘,那鐘聲隨着海風在海面悠揚遠播,妙意自不必多說。

剛心情大好,卻看到了一座佛寺,明明是道教之地,海外仙山,怎地還有和尚?無奈,只能感慨中國人自己太能折騰,文化傳承,本就有它自身的特性,就像北京的崇文門等幾大門,解放後非要將其拆除,根本視古文化、古文物爲無物!結果,近些年隨着旅遊業的發達,和外國友人的疑問:中國的古文明,古文化體現在哪裏?爲什麼中國個個城市都是高樓大廈?才又要去修這幾個門,但當年的磚瓦你去哪裏尋,那從元朝甚至更早便存在的古磚舊瓦本身就是無價之物!更有那些反應迅速的地方,大批量的量產古城,自欺欺人!而我們的文物問題,文化傳承問題,竟還要外國友人來提意見?悲哀!這是文化的悲哀!更是利益驅使的悲哀!心中發堵,繞路而行,直接來到了後山,卻被眼前的景色迷醉。

後山由於常年被海風侵蝕,那山岩陡如刀削,陡峭的絕壁如鏡面一般,海水拍打着礁石發出嘩啦啦的聲響,一邊是一浪又一浪的勇往直前,一邊是不懼風削浪灼的抗爭無言,突然禪心大動,席地而坐,看着茫茫滄海,天邊鴻鷗,想着這座仙山寶觀,漸漸入禪:

茫茫滄海尋仙羽,

三清閣中得一觀,

潮漲潮落喜悲苦,

漫漫人生何處歡,

一條仙路通仙島,

清幽古徑欲求仙,

呂祖亭中無呂祖,

仙人足跡已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