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力量散文

最近剛剛從南昌回來,去南昌第一件事當然要去滕王閣。去年剛去了武漢的黃鶴樓,如果再抽空去湖南的岳陽樓一趟,那麼江南三大名樓就逛完了。在這裏我不是想炫耀我去的地方有多少,並且這也不值得炫耀,而是想與大家聊聊文學的力量

文學的力量散文

無論是滕王閣,還是黃鶴樓,早已不再是曾經的模樣,它們都是近代才修建的仿古建築。整座樓都是包裹在燦爛油彩下的鋼筋水泥,並且樓裏還配有電梯,這樣的現代建築,早已失去了考古與探索的價值。但是我們爲何還要一次次重建它們呢?並且還把武漢與南昌最好的`地段給它們,這一片難得的地皮,修幾座商場或者樓盤不是更值錢嗎?但國家還是投入巨資,修建了它們。

滕王閣與黃鶴樓,早已成爲了一個符號,一顆照耀古今的明珠。它們深深地鐫刻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裏。雖然滕王閣與黃鶴樓多次被毀,但是它們背後的底蘊一直在哪裏,而底蘊就是那些耀眼的詩詞。我想提到滕王閣,大家腦海裏就會想到《滕王閣序》,想到王勃,想到那句氣勢磅礴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想大部分中國人,對這句詩都相當熟悉,即使不會別的詩句,但這一句肯定能脫口而出。提到黃鶴樓,我的腦海中就會飄過“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提到岳陽樓,我的腦海裏立刻出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膾炙人口的名句。這就是文學的力量,讓一座毫無生命的建築,多了一縷魂,讓這些建築有了生命,成了一個文化符號,成了一個精神着力點,影響着一代代中國人。

這就是文學的價值,它讓一個地方有了標誌性建築,創造了一個景點,讓一座城有了底蘊,讓一座城有了性格。如今提到武漢就想到黃鶴樓,提到滕王閣就想到南昌,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讓人民記住了一座城。這就是文學的力量,細水長流,振聾發聵。

所以別再說文學無用,文學的力量,強大到可以影響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