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望月經典美文

住焦山數日,到定慧寺的大殿看過幾回早晚課,每日聽山頂撞幽冥鐘聲,耳朵裏是充滿了梵器的音響和“南無阿彌陀佛”的法號,倏然塵外,惟與風帆沙鳥作伴,不聞“市”彷彿已有多日了。

焦山望月經典美文

是舊曆中元節的一天晚上,月光倍明,我們坐在華嚴閣的廊下,面對磨得光滑晶瑩像白玉一樣的石欄杆,腳也擱在上面,靜無聲息地看月亮。

焦山的月亮是有名的。因爲它的位置在大江中心,正和小孤山同一形勢。沿山正面有許多精舍,爲文殊閣、碧山、鬆瘳閣,海若庵等等。除了朝北的一排精舍因爲給山阻隔了以外,鄰潮的一面隨處可以見到江水。廊曲折處,江水也跟着曲折起來。任欄而立,江水即在腳下。秋江奔騰,頓成旋渦,憤怒地打擊着幾千年來未曾腐爛的石頭,澎湃作響。月亮升起時,姍姍由江上起,就像一位洛神蒙着胭脂般的輕紗。晚霞紅暈得同美人的兩頰一樣;霞彩照入江中,江水便織起紅色和白色的圖案來了。

雖然是在初秋的天氣,靜坐既久,卻漸漸感覺着絲絲寒意。對過的蘭山深入黑陰中。空中時時飛出寒煙,連薄薄的輕去也有些凝寒欲凍的景象。我把手摸一下白石欄杆,異常的寒冷滑膩。陡然我想起小杜的“煙籠寒水月籠紗”的詩句,覺得頗與此景彷彿。

長天一碧,月光照着山前的一片江,分外顯得清寒逼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說是“惟見江心秋月白”,真是描寫得再像沒有。本來看月須在江上,樂天先生所形容的月亮也就是指的潯陽江而言。其時,月光的皎潔難以比擬。除江面全給照白了以外,更由月的兩旁,引下兩條直線;這條依直覺估計約有數尺寬的布似的光亮,比江面的月光還要白一些。因爲這天是盂蘭會的日子,有放荷花燈的。江上亮起星星的'火光,連成一整排,齊在月光照着的江水上眨眼。有的紙擲上油力不足,一會兒便熄滅了。有的卻熊熊然,跟着潮水飄流,一直飄到江中心去。對岸似乎也有人在做着這些玩藝兒,表面說是放給鬼看,其實卻是給自己取樂的。我們看着這些燈忽明忽暗,正如暗示了一個曲線狀的人生有悲喜劇的一樣。

焦公祠的那邊燈火隱約可見,我們知道這是放的瑜珈焰口已近散場時了。鼓聲加急,木魚也刻不停敲,聽到這些悽瑟的聲音,我的心簡直要像冰一樣凍了起來。萬物都已入於悽來了啊!除了梵器的伴着和尚嘶啞的聲音以外,還有什麼聲音呢?

晚潮漲起了。汪洋的江水和日間差得太使我驚異。潮水的旋渦已經很急,而且又分成來去的兩股,互相對流,“大江東去”,卻何止“東去”呢?

我們的頭仰視着天空。天空的烏雲加多了。多得漸漸蔽住了中元的月亮。月亮逃了。但是逃到烏雲又繼續地來了。終於月亮逃不過烏雲的苦厄。

夜寒加重,而且也無月可看了。我們走下樓來,悄悄地揹着寂寞的中元月,走進房裏,頭擱上枕頭,聽着滾滾的濤聲,雄壯、古樸、幽閒,心境轉入悠然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