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不回家隨筆散文

今年春節來得格外晚些,立春過了兩週才過年;春節又因爲鐵道部提前開始購票來得有些早,那些沒有私車可以自駕,捨不得坐飛機的人們爲了火車票棲棲遑遑,不斷買票、退票再找“黃牛”花高價才能登上回家的列車,這麼麻煩我只好不回家過年了。

今年過年不回家隨筆散文

說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袁世凱總統笑了,春節是他以民國總統的身份批准的節日,與來自西方的公曆元旦同時成爲中國人的節日。春節在民間叫過年,舊體的年字上面一個禾,下面一個幹,與季字相近,禾結子了爲一季,禾幹了爲一年。中國曆代所用紀年的日曆不一樣,周曆以十月爲歲首,差不多是秋收後,這時“過年”可以大吃大喝,狂歡一下,這種“過年”方式應當是很愉快的,如古詩中“家家扶得醉人歸”。關於過年的來歷,現在常說的是放鞭炮驅逐年獸的故事,這種謠言式的傳說無法讓現代人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過年的時間各地並不一樣,過小年北方基本是臘月23,南方大體是24,江西的撫州卻是25,海南人最沉得住氣,他們的小年放到正月十五過。我老家的大年則更加凌亂,從臘月24開始,每天都有過年的,有的半夜關起門偷偷的過,有的在凌晨匆匆忙忙過,有的在早上過,有的在中午過,有的在晚上過,一個村莊不同的姓過年的時間也不一樣,即便同一個姓的兩個村子也不一樣,一個在正中午大大方方過,另一個晚上悄悄過的。傳說是祖輩在秦始皇時修完長城陸續回到家,何時時候到就什麼時候過年,要飯回來的,怕丟人就半夜偷偷過,這種傳說經不起後人的質疑,秦以來當地發生過許多次人口大遷移,現在居民的祖先已不是秦代的了……連具體的時間都不一致,這種年過得很沒心氣。

中國很大,各地的習俗相差極大,去我老家過年可不要輕易相信老人嘴上的客套,有的家族歡迎客人一起過年,有的姓要趕走“野鬼”過年,即便是出嫁的女兒也不能留下過年。相互拜年似乎是漢族都通用習俗,可是老家拜年的規矩我現在也沒有弄明白,我所在的鄉九年級不能隨便拜年,只有家裏當年有老人過世了才能去,而我爺爺所在的鎮裏九年級拜年是很隆重的.。九年級要不要去拜年很焦慮,不知道他們家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是不是同一個鄉鎮的?他們的禁忌是否一樣?同一個縣的過年風俗都弄不清楚,中國之大,各地的風俗和禁忌更加凌亂,過年總有些糾結,總擔心觸及禁忌,讓人家不高興。

老人們常說現在天天是過年,在他們眼裏過年就是吃,過年前村裏家家戶戶都要早早準備米花糖、炒瓜子花生、醃臘肉、灌香腸,儲備很多年貨。小時候還是窮困的年代,家裏一年只能在端午節和過年吃兩次肉,有一次過年家裏煮了五斤肉,據說一頓吃個精光,人們再窮也要在過年這天大吃一頓。現在過年回去總是胡吃海喝,親戚、同學、朋友哪家都得去,酒肉一頓都不能少,想到這些不能推脫、不能不去的吃喝,回家過年有些讓人畏懼。

母親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每年回家大軍像候鳥一樣用盡一切辦法往家裏趕,對他們來說當然不是爲了吃。對於長年在外的人來說過年還有團圓的衝動,他們遠離家鄉討生活,只能將孩子和老人留守在老家,過年回家是他們看望孩子和父母的唯一的機會。舊時的大家庭被分割成父母家,孩子家等小家庭,對兒女來講父母在哪裏家就在哪裏,在獨子的政策下不少父母隨兒女一起居住,父母的家和兒女的家已經合二爲一了。故鄉只是內心深處的一個情結而已,當父母也不在老家,回家過年就沒有了動力。

其實傳統的東西也有個進化的過程,中國的過年習俗一定經歷過許多的變革。中國的年感受不到快樂,無厘頭的習俗和禁忌繁多又凌亂,如果不改變,我現在不回家過年,以後恐怕孩子們連年都不想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