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更需慢心態散文隨筆

近日幾位老友聊天,其中一位講:“在電視劇裏常有這樣的鏡頭,一個人說:‘讓我一個人坐會兒,我想靜一靜。’起初我不大理解,有什麼事兒跟大家說說不是挺好嗎?何必一個人苦想。後來我明白了,那是求靜的一種方式,這叫‘慢心態’。在快節奏情況下,還真應有點兒這‘慢心態’。

快節奏更需慢心態散文隨筆

老友所言,不無道理。“慢心態”確有提倡的必要。當下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人們的生活似乎也跟着“快節奏”起來。吃飯有快餐;認識時間不長就馬上閃婚,沒過些日子又離婚;購物時限時秒殺,要的'就是一個“快”;網上跟帖更要快,沒看清楚是怎麼回事兒就開罵……凡此種種,快是快了,但卻是輕浮急躁、急功近利的表現。

從社會學角度觀之,這是一種社會病,想徹底根除需要綜合治理。但從個人來說,努力克服輕浮急躁情緒,摒棄急功近利心理,還是能做到的。

有位哲人曾說:“生活是一個萬花筒,色彩斑斕,而我則靜而觀之,靜而思之。”爲何要這樣呢?因爲只有靜思,才能體味到生活的甘甜;只有靜思,才能聆聽到生活的腳步;只有靜思,才能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好日子。

筆者有位同學在這方面頗有心得,去年他的老母親病故了,我們去看他,他不無自責地說:“母親故去雖是因年老多病,但我也有責任啊!我該多陪陪母親啊……”原來,前幾年他的日子如“射出的子彈”一般,先是跟別人拍電影,後與幾個哥們兒開網店,聽說做房屋中介賺錢快,又改行。平時,朋友一叫就走,生活沒一點兒規律,節奏特快。他母親病重時,他只去看過有數的幾次,錢倒是出了很多,但陪牀時間很少。

母親彌留之際對他說:“錢掙多少是多啊,安心過自己日子就行啦。”當時他雖點頭應承,但沒聽進去。母親去世後,他才咂摸出這幾句話的含義,也想明白了:“事兒要做,日子也要過好”。現在,他一改過去的生活方式,把腳步放慢,珍惜生活的每一天。比如,早晨出門散散步,聽聽唧唧喳喳的鳥鳴,到花園欣賞一下花草,與街坊鄰居隨便聊上幾句;白天出去做事,晚上在家陪妻兒,心情特好;遇到朋友約請,他也學會了“掂量掂量”,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叫就走”。大家都說他的日子“慢生活,接地氣”了。真如林語堂先生所說的那樣:“與草木爲友,和土壤相親”、“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裏蠕動”。

我這位同學的經歷當然是個別的,但由“浮心態”轉到“慢心態”;由“快生活”改爲“慢生活”,值得讚賞。“慢心態”,是相對於“浮心態”、“快心態”而言,它不是指那種沒有激情的慢騰騰,也不是那種整天老態龍鍾的暮氣沉沉。而是說在保持朝氣、激情的前提下,把握好生活的節奏,冷靜、理智地面對處理人間事。從這個意義上說,“慢心態”不是故作驚人之語,是迴歸人的正常心態而已。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心定”甚爲重要。佛學有“去魔障”一說,“心定”就是要把纏繞心頭的那些“魔障”一一祛除,保持一顆平常心、淡定心。名利、錢財、情色、官位、權力,是客觀存在,不是你該得到的,再着急忙慌也不會落在你頭上。如果整天惶惶於名利錢財、嘁嘁於權力官位,心態浮得很,那一定有“魔障”了,需要祛除,還一個“慢心態”、淡定心。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輕鬆自在”,不爲名所累、不爲利所擾、不爲錢所迷、不爲情所誤、不爲官所惑,過一個正常、有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