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1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通讀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應該就是兩個字——育人。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之前,我們的教育把重點放在了教書上,認爲知識學好了,學生也就好了。但是現在,我們注重“育人”這個概念了,我們更希望學生能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

王維審老師通過教育敘事,總結了很多教育規律。並且通過教育敘事的方式把這些經驗分享給我們這些一線教師。

作爲一名班主任和新教師,我和學生接觸的時間非常多,和學生之間的故事也很多。但是因爲沒有記錄,大多都隨着時間的消逝而被遺忘,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教育敘事不同於教學反思。“教育”需要文章有意義,有啓發;“敘事”需要有完整的事件,有始有終;教育敘事需要有文筆、有事件、有衝突、有總結。這對教師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敘事更像是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經驗的一種途徑,對於教師管理學生、教書育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王維審老師的《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夢想》這篇文章,對我觸動比較大。這一篇文章提到了學習動機。給學生一個學習的理由,比傳授任何知識都重要,夢想不僅孕育着將來的生活,也決定了今天的生活。學生應該朝着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成爲他想成爲的人,而不是把功利性的目標安排在前方,催促他們前進。

影響學生的,不只是教育體制,更多的是在教育一線的我們,只有我們的觀念轉變了,才能影響到學生。我們應該成爲一個引導者,激勵者,讓學生成爲他想成爲的人,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價值,讓學生的夢想,改變學生的現在。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筆記2

關於教研,專家一直都是向我們推薦國外的著作,不知道爲什麼,一直不太喜歡看英譯中的著作,覺得讀起來有點像劉墉先生所以說的,假洋餐,也就是中飯冷吃,不太習慣。

所以教育著作我選擇了《不一樣的教育》,裏面的教育敘事寫的就是我們山區一線學校真實,樸素的教育故事。

當中的每一個教育故事都非常真實地展露了我們當前的教育常態。當中每一個生動的人物都好像是在自己的身邊學生一樣歷歷在目。而當中王老師的敘事細節裏面每一個細節感覺都在我的教學生活當中都有出現,但是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沒有向王老師這樣子,把我們的'教學故事細膩地準確地捕捉起來,轉變成跳躍式的有生命力的文字。

看完這一本書以後,感覺自己就像進行了一場教育生涯的洗禮,當中過往的一些教育倦怠,彷彿都給它的文字洗刷一遍,感覺心裏純淨了、和諧了!

王老師,他把生活與教學融爲一體,把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自己的教學生涯融爲一體,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學生的心裏世界,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夠時刻捕捉到。但王老師不一樣,他時刻關注到班上的每一位同學的狀態,這是值得我們每個班主任所望塵莫及的。

如王老師所說的,如果教學就是純粹的,爲了讓孩子能夠提高成績,那我們就失去了教學的真正的意義,教育本身就是以人爲本的一項神聖使命,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們的人格的發展,也就是他們性格的培養。作爲班主任,我們是否能像像王老師那樣,時刻留意着班上每一位同學的心裏狀態,生活狀態,學習狀態,精神狀態,那樣我們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真誠地教育他們的靈魂。那纔是我們教育的宗旨。

城市化不斷地侵食着當代農村教育的時候,優秀的學生,優秀的老師不斷大批涌進現縣城學校,私立學校。作爲一名山區國中的英語老師以及班主任,心裏有一種莫名的沉重。孩子們不出去,是否代表着落後?老師們不出去,是否也代表着退步?留下來的學生惶恐,留下來的老師也迷茫!

時代在變,但是我們育人的心沒有變。我也不清楚職業倦怠,什麼時候就開始在我們的心中埋下種子,生根發芽,我不知道哪一天他會把我們教師的內心,在悄無聲息中慢慢侵蝕掉!

我開始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出了問題?還是我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是我班主任的方法,跟王老師的對不上號,還是我根本沒有做到像王老師那樣的,感悟到教育的真諦!

其實王老師已經把方法教給我們了,要轉變一個學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走進學生的內心,師生之間有了真正的信任,溝通,交流纔有不一樣的教育,纔有不一樣的故事。我們應該像王老師那樣,把我們的教育故事,一個一個地串寫起來,把他們變成一條溫潤的珍珠,用它來紀念,我們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