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經典散文三篇

周作人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周作人經典散文三篇,歡迎閱讀!

周作人經典散文三篇

故鄉的野菜

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於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分,只因釣於斯遊於斯的關係,朝夕會面,遂成相識,正如鄉村裏的鄰舍一樣,雖然不是親屬,別後有時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東住過十幾年,南京東京都住過六年,這都是我的故鄉,現在住在北京,於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鄉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單市場買菜回來,說起有薺菜在那裏賣着,我便想起浙東的事來。薺菜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鄉間不必說,就是城裏只要有後園的人家都可以隨時採食,婦女小兒各拿一把剪刀一隻“苗籃”,蹲在地上搜尋,是一種有趣味的遊戲的工作。

那時小孩們唱道:“薺萊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後來馬蘭頭有鄉人拿來進城售賣了,但薺菜還是一種野菜,須得自家去採。關於薺菜向來頗有風雅的傳說,不過這似乎以吳地爲主。《西湖遊覽志》雲:“三月三日男女皆戴齊菜花。諺雲:三春戴養花,桃李羞繁華。”顧祿的《清嘉錄》上亦說,“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竈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竈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號眼亮花。”但浙東人卻不很理會這些事情,只是挑來做菜或炒年糕吃罷了。

黃花麥果通稱鼠麴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採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小孩們有歌讚美之雲:

黃花麥果韌結結,關得大門自要吃,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

清明前後掃墓時,有些人家——大約是保存古風的人家——用黃花麥果作供,但不作餅狀,做成小顆如指頂大,或細條如小指,以五六個作一攢,名曰繭果,不知是什麼意思,或因蠶上山時設祭,也用這種食品,故有是稱,亦未可知。自從十二三歲時外出不參與外祖家掃墓以後,不復見過繭果,近來住在北京,也不再見黃花麥果的影子了。日本稱作“御形”,與齊菜同爲春天的七草之一,也採來做點心用,狀如艾餃,名曰“草餅”,春分前後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總是日本風味,不復是兒時的黃花麥果糕了。

掃墓時候所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稱草紫,通稱紫雲英。農人在收穫後,播種田內,用作肥料,是一種很被賤視的`植物,但採取嫩莖滴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花紫紅色,數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繡,如鋪着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雞雛,尤爲小孩所喜,間有白色的花,相傳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

日本《俳句大辭典》雲:“此草與蒲公英同是習見的東西,從幼年時代便已熟識。在女人裏邊,不曾採過紫雲英的人,恐未必有罷。”中國古來沒有花環,但紫雲英的花球卻是小孩常玩的東西,這一層我還替那些小人們欣幸的。浙東掃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隨了樂音去看“上墳船裏的姣姣”;沒有錢的人家雖沒有鼓吹,但是船頭上篷窗下總露出些紫雲英和杜鵑的花束,這也就是上墳船的確實的證據了。

老棉鞋

《滬評彈宣傳隊蒞京花絮》中,記張鑑庭買老棉鞋一事,說在前門大街買了一雙北京特製的老棉鞋,鞋頭雙樑,鞋底厚寸許,估計這雙棉鞋在家裏拖拖,可拖上五六年。清初鮑冠亭的筆記中有“翁鞋”一則雲:

北人冬月履納棉絮,臃腫粗坌,謂之翁鞋,李空同集中用之,當是老人所着,故名。

這種棉鞋製作精粗很不一樣,有的緞面細線切花,單樑紙底,穿了也很輕便,抗戰前內聯鞋店所制,售價三元,亦頗不廉,以前士大夫只着雲頭鞋,所以覺得它粗俗罷了。廉價的自然也有,黑布面布底,也更笨重得多,卻是使用得更普遍,俗稱老頭兒樂,所謂翁鞋大概就是這名稱的文言譯語,可是把原來的那幽默感全沒有了。

又有一種氈底氈面,圓頭無樑,作香灰或鼻菸色的,俗稱喇嘛鞋,普通都買比腳大的來穿,真是隻能拖拖走,卻是暖熱得很,那或者可以稱作真正的老頭兒樂吧,因爲除了老年人外的確很少有人穿,從前只要一塊錢一雙,真是便宜實用,雖然看去不大美觀。北方瓜類中也有叫老頭兒樂的,大約是冷飯頭瓜之類,但市上不曾見,或者因爲不好吃的緣故,所以漸就淘汰了吧。

善書

小時候看見家裏有一堆善書,都是科舉考試時去應試的人從善士手裏得來的,大抵一冊的居多,也有好幾冊一部的書。我還記得有戒淫的《不可錄》,戒殺放生的《好生救劫編》,可是最普通的乃是《陰騭文》《感應篇》和《覺世真經》這一類,雖然也有特別一點的,如石天基的《傳家寶》選本,講生產的《達生編》,要算是最好的了。這些都是木板中本,那時候鉛印還很少,偶爾看見活字板本,那便一定是《馬可福音》,裏邊的話葛支葛搭,拿來聞聞也是有洋腥氣的東西。

這些刻善書的善士大都是士大夫,所以印送的書以自己所能瞭解,足以代表那一階級的人生觀的爲主,固然不翻印《高王經》和各種寶卷,也不刻《法摩經》和《梵網經》,差不多是些道士派的儒教徒的話罷了。能夠刻印《達生編》的略爲近於修橋鋪路的意思,在這中間要算是頂好的,《達生編》與《大生要旨》在舊醫書中原也不失爲高明的著作。除了動機由於求福的迷信,不足爲訓之外,印書送人卻是好事,假如現在有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本家肯捐資翻印些好書,關於婚姻法、土改、抗美援朝等問題的,免費送人,這豈不是很好的事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