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學隨筆(精選19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海底世界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精選19篇)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說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如何讓學生認識“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認爲可以採用“比較法”進行教學。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運用比較等方法介紹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寧靜”和“黑暗”,學生不易體會到,更不易認識深刻。課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較,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紹了海底的“靜”和“暗”。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描繪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見過的情景,對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積和漆黑。

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瞭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

課文第四段介紹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其中介紹海底動物的行進時,用速度很慢的“海蔘”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作比較。到底梭子魚的速度快到什麼程度?課文又用火車和它作比較。

課文第五段介紹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作比較,具體說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長短的比較。

由此可見,通過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內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啓發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瞭解海底的物產,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獲得“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樣一個認識,進而使學生產生開發海底物產、造福人類的理想和志願。

我運用了“比較”的方法,進行了本課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我認爲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學生不但瞭解了有關海洋的知識,還向學生滲透了讀文章可以用“比較”的方法。(要視文章內容而定)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對大海還很陌生,教師可以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等等。以後,我要努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做,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2

網絡”是當今時代的代名詞,互聯網正以驚人的速度“飛入尋常百姓家”,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也已成爲教育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我看到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運用,看到了它對語文教學產生的深刻的影響,然而,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怎樣纔能有機地整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霧裏看花”,而這一次執教了《海底世界》後,我頓時“豁然開朗”了一些。

一、“整合”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慾望的“敲門磚”。由於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提供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這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可見,創設良好的情景是學習語文的必要條件。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的閱讀課文,它以生動的筆法,從光和聲兩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從動物、植物、礦物三方面介紹海底的物產,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篇課文具有一般閱讀課文的共性,也有其個性。海底,對於學生來說,是個神祕的領域,海底裏的生物、礦物,學生更是聞所未聞。課文中所描寫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閃爍,動物們在竊竊私語,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等,學生都不清楚。因此,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就很大。如果按照傳統教學,難免枯燥、抽象,學生肯定不感興趣。而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並製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裏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教學時我忽視了這一點,課始利用靜態的海面創設情景,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結束時播放視頻,學生的興趣才被激發。)

二、“整合”能有效突破知識難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難點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三年級的學生還是處於思維、理解能力的培養階段,對這些概括性強的知識並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就以突破這些教學難點爲內容,把學生帶入神祕的海底,親耳聽聽奇妙的聲音,親眼看看豐富的物產,從而有效地突破難點。[

1、化虛爲實,啓發學生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

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對海面上“波濤洶涌”,海底卻依然“寧靜”不太理解,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洶涌”一詞,而且也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黑暗的海底卻有亮光這一奇異的景象,而後,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以加深理解。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通過課件中動物聲音的播放,把課文中一行行獨立的詞句形象地連貫起來,生動再現,再通過朗讀去體會“竊竊私語”一詞,邊讀邊體會語言的生動。

2、化靜爲動,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領悟。

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舉例描寫的幾種動物:海蔘、梭子魚、烏賊、章魚、貝類的樣子、特點和活動方式都不是很熟悉,於是,我藉助課件演示了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使它們栩栩如生,趣味盎然。這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當然,這一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教學調控能力欠缺,評價方式單一,缺乏語言文字的訓練等,我將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努力,在課程整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3

海底世界這一堂課通過播放錄音,觀賞圖片,學生的課前介紹,激發學生對海底世界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回憶並會觀察海生物的外形特徵,並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設計。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教師做了大量的課前誰備。關於海底世界的精彩畫面,圖片資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創設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作畫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資料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根據課題內容大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做到“綱舉目張”,抓住重要問題,引領教學全過程。

我採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新課。是一個小小魔術:用白色的油畫棒先把海底世界的圖案畫在白紙上,再用藍色水彩一下子把畫面顯示出來,也包括板書課題。然後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海底世界嗎?你們見過海底世界嗎?”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一律報以微笑,不置可否。待多人發言後,我告訴學生,海底的世界真的是豐富多彩的啊!接着請學生欣賞我搜集到的海生物圖片。通過圖片(有代表性的海生物:多種小魚、海星、海草、珊瑚等)欣賞,學生們瞭解到,海底的世界確實是太美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印象和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你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海底世界?”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的採用了單色線描的方法,有的運用了勾線平塗的方法;作品的圖案或簡潔粗獷,或優美細膩;色彩有的響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設計構思和製作材料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由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綱舉目張,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

但是在活動最後“收尾”部分較潦草。教學經驗不足,上課時特別是公開課時還會有點緊張,臨場應變能力尚不足夠。上課時有個別學生有點猶豫地說:老師,我還是畫不大出來。當時我採用了鼓勵的方法,也提議要他看看範例再去思考一下,然後再去下筆畫。我覺得當時應當幫助他想象海底世界,調整小朋友的心態,不一定我們畫的就比別人差啊。提高了小朋友的自信心,那或許會更好一些,或許會有更不錯的作品出來。我會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上,有更大的進步。積極參加職前、職後培訓,吸取先人的豐富課改經驗,試圖借鑑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與“教”統一,以便能基本適應國小教育教學的需要,成爲能獨立工作的合格的教師。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4

經過漫長的下午,我們來到最後一個景點——海底世界。

一進去我就被一條紅色的羅非魚吸引住了,羅非魚慢慢地遊着,一對寶石般的大眼睛,鰓忽閉忽開,在燈光的照射下閃爍着光。進了參觀點,我高興極了!我看到了藍倒吊、藍魔鬼、小丑魚、海鰻、海星、海龜、娃娃魚、黑魚等。我最喜歡海星、海龜和小丑魚在海里遊。

我先說海龜吧!一隻只海龜在水裏遊着,我們蹲下來,看到那邊有好多海龜,不過太擠了,不能過去看,海龜好像看懂了我們的心思,紛紛游過來“歡迎”我們,還不時用鼻子噴水,突然,海龜不小心把水噴到了同學的臉上,逗得我們捧腹大笑。

接着,我們來到小丑魚區,小丑魚見了我們立刻躲進了海葵裏,他看我們沒有傷害自己的意識,就游出來了。小丑魚全身紅白相間,少數是黑黃相間的。海葵划動着一隻只“手”觸摸着小丑魚,小丑魚在海葵中裏竄來竄去,這是一個多麼和煦的場面呀!最後我們來到了海星這,海星咐吸着玻璃,好像在和我們打招。我們都看着海星

看完了海里的生物,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海洋館。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5

國慶,我們全家一起去參觀了南京海底世界,經過三天的長途跋涉,終於到了南京海底世界!這可真讓我大飽眼福!

我們進了海洋館這裏可真大,在那裏我看見了海馬,海馬可是爸爸生的,和一般的動物不一樣。長得也十分古怪!它有馬形的頭,蜻蜓的眼睛,跟蝦一樣的身子!它的嘴像一個管子一樣,口不能張合,只能吸海中的小動物爲食!總之,長的十分的可笑!

我還看了精彩的海豚表演,海豚可真聰明在指揮員的訓導下,海豚以熟練的頂皮球,跳水等動作?得了人們陣陣的掌聲。到最後,我隨然沒上去和可愛的海豚握手,但我已經很滿足了!精彩的海豚表演結束了,我還真捨不得離開,但是我不能住在那裏和海豚睡覺呀! 國慶節,我快樂!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6

如何把信息技術作爲一種學習的基本工具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以提高學習效率,一直是我們第一線教師所探討和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通過上《海底世界》這堂課的嘗試,我有以下兩點收穫:

(一)有效地實現了學生、教師、課文與信息技術的四結合

傳統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講解既定的教學內容的過程。教學內容是預設的,教學過程也是預設的。而在現在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學過程則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現多向互動的過程。

在這樣一個網絡環境下,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以多媒體、網絡爲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有的全身佈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了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遊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同時,學生與電腦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更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美侖美奐的幻燈片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教師加以機智點撥,巧妙引導,再來品位“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一句,就水到渠成,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意義建構,提升了學生對西沙羣島的感情。

我體會到,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恰當地發揮信息技術的認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進生生、師生之間進行心的交流,從而使信息技術與課文內容形成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整體。這種整合了的教學內容,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感情,從而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增進情感體驗,並把課文中生動的語句化爲自己的語言,這一切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可見,學生是“整合”過程中的關鍵因素。然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教師的正確知道,所以,教師也是“整合”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我深深體會到,在網絡環境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教學,必須實現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學生、教師四個要素的有機結合。

(二)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藉助多媒體,以讀爲本,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對作者情感的體驗以及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藉助多媒體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指導,十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的朗讀方式是多樣的,有個別讀,男女生分別讀,全班讀,還有配樂讀,教師手勢指導讀等。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朗讀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內容,文本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內化成自我的東西,產生了獨特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是2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能力。在魚這一段,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各種魚呈現出來,鼓勵學生抓住魚的外形練習說話。最後,學生還利用電腦收集和積累了優美詞句。這一切,都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比較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因而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此外,教師們還指導學生利用校園網論壇發帖子,讓學生在課後交流讀後感,這是我們運用的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課堂、又超課堂的教學策略的一個舉措,是我們貫徹課改精神的又一收穫。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7

美術活動時間,孩子們都在認真的繪畫<海底世界>,繪畫方式:用牙籤刮畫,完成一幅刮畫實在不容易,要有極大的耐心,孩子們用了三個課時才完成了一幅刮畫,對班裏幾個年齡小一點的男孩來說,真是一個耐心大挑戰。

五彩斑瀾地海底世界:快樂地魚兒們和同伴說着悄悄話,有的魚兒相親相愛。調皮地海星呢,躲在海藻裏。這些是孩子們觀察交流的話,我進行了簡單整理。

可見孩子們對海底世界是多麼嚮往和熱愛…

溪溪小朋友,她的畫每次都讓我讚歎,一個極有繪畫天賦的小孩。她的海底世界右上角有一個暖暖地太陽,旁邊的佳琪也跟着畫上太陽,邊畫邊很疑惑地說:海底世界有太陽嗎?

我被倆小孩有趣的對話吸引過去,學着佳琪笑盈盈重複了一遍:是哦,海底世界有太陽嗎?

轉眼,溪溪的太陽被她巧妙地添了幾筆,頓時成了一條俏皮地小魚兒。琪琪也跟着把太陽變成了小魚…

我無意識地一句話就這樣干擾了孩子們作畫和她們的思維。

不禁自問:海底世界沒有太陽嗎?童話的海底世界裏不能有太陽嗎?

我沒有再繼續幹預她倆畫畫…這個問題留白給她們吧!

在孩子們的眼裏,這個童話世界裏有水,有空氣,也一定有太陽,孩子們的世界本身沒有標準答案。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8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室就是教師的舞臺,今天我講這一節40分鐘的課,我深深地感受到我還有很多“功”要練。

一、學情與教學目標的設定

學情方面,這一學期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正確規範的操作習慣,三年級的學生是第一學期接觸信息技術課,直到此節課學生也只是上了6節上機實踐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這一堂課上,主要是利用色彩的衝擊力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他可以選擇不同色彩的油畫棒描繪天空,現在他也可以在畫圖板裏選擇不同的色彩描繪海洋。另一方面,我把學情和教學目標這兩點放在一起反思,是因爲我清楚雖然教學目標在教參上已經給的很明確,但是針對每個老師自己的課堂,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教學目標的設定是不能夠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爲了這堂課的知識點能夠順利推進,我在前幾節課的課堂上已經做了很多鋪墊。我認爲只有在瞭解學情的基礎上,設定教學目標,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效率。

二、教學環節的設定

本堂課的教學環節其實是很明確的,只是順序學習“填充工具”與“噴槍工具”的使用,但是一個知識點的操作會引出很多問題,我雖然對這些問題做了預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也體現了,但是,我只是膚淺的用語言向學生做出了有關問題的提示,並沒有讓學生看到我的演示,所以在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問題還是出現在了個別的同學身,我只是私下幫他解決,並沒有停下給予講解。因爲我最初的教學設計裏沒有給這個環節留下更多的時間。由此,我想,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只考慮到了自身教學目標的完成,雖然對學生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做出了預設,但是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瞭解,想當然的既定了學生的能力,以爲學生聽到提醒就不會出現錯誤,其實他們不一定能把老師的提醒聽的明白清楚。

三、教案的實施

在課堂的整個實施過程中,還是比較順利的按照教案完成的。但是整體來看學生的積極性似乎並沒有被完全調動起來。也許是隻顧着希望整節課圍繞一個主題去操作,忽略了教學各環節每一次的課堂練習都使用同一幅畫,降低了學生的敏感度,沒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刺激。在對同一幅畫的操作過程中,只有部分學生能夠跟着老師的要求和思路走,按時間完成給定的操作任務。大部分學生在自己上一個任務沒有完成的情況下,面對同一幅圖畫,當第二個任務下達,他們不會去操作第二個任務,而是繼續操作第一個,直到完成。

最後,我想感謝校長和學校的領導班子幫我請來了教研員,給了我講這堂課的機會。其次感謝南主任對我一直以來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在這半個月的工作日內成長的很迅速,還要感謝王主任,圓圓老師幫我管理學生,帶動學生,讓我很順利的完成這堂課。最後感謝學校的所有老師給我的鼓勵和學生們與我的配合。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9

進行教學設計時就立足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課堂分爲三個板塊,檢查課前的預習,讀書的整體感知,自學導學景色奇異之寧靜,合作學習奇異之聲音。從教學目標來看,基本是達成了教學目標,認識並指導了寫字,瞭解了課文的結構,弄懂了一段寫了什麼?學會了抓關鍵句子及詞語去讀懂課文,通過拓展語言訓練加深了對海底世界動物發出聲音的認識。對於一個段邏輯順序也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

我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自覺能動性,具體措施表現在放手自讀,發現個體的智慧閃光,比如,一個學生就說到海底是黑暗的,寧靜的,有的學生說到小貓喵喵,老鼠嘰嘰......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

遺憾在1、3段拖延時間,有一個地方沒有銜接,導致迂迴,如邊讀文章邊想畫面拖延了2分鐘,導致後面的4分鐘視頻沒有課內時間播放。敗筆:3段的拓展說話不明確,完全可以去掉,老師點出之後直接板書,知道是不同時候即可,或者是不必課件,直接讓學生說出行進時會發出什麼聲音,遇到危險時會發出什麼聲。因爲沒有太弄明白,所以直接出示課件,學生就是簡單思維,而我的處理也過於簡單,竟然一帶而過,沒有進行指導。可以說,課堂機智非常的欠缺。

困惑: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針對有同的體裁講方法,反覆的訓練,還需要進一步明晰方法。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0

《海底世界》是一篇海洋的常識性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學生感知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本課重點是讓學生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回顧教學過程,覺得自己以下幾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中,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現海底世界之美,給學生美的享受。學生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塊巨大的吸鐵石,將學生注意力緊緊吸引,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二、對比教學,感知課文內容。

海面的波濤洶涌和海底的寧靜差異之大學生不易體會到,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先讓學生觀看海面波濤洶涌的情

景,再看到一名潛水員潛到海底,可是海底卻很寧靜,而且海底是一片漆黑,此時學生馬上就能從動態的畫面中感受到那點點星光。

三、注重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中,不僅是爲了完成課而講課,而是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接受知識,這也就是注重了教學的實效性。例如,本節課,在理解“竊竊私語”時,先是學生表演,而後是理解這個詞語,再用這個詞語說句話,最後回讀課文感受動物們竊竊私語的情境。再如:在學習動物的聲音時,先引讀課文,學生接讀課文。然後再以“海底還有哪些動物的聲音?”引導學生再例舉摹擬。最後再讓學生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發揮想象,同時鍛鍊語言能力。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多媒體在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時,我只限於讓學生欣賞,缺乏對視頻進行適當的講解。若能加入適當的解釋,說幾個海底動物的名稱,會給學生在視覺上和聽覺上留下更深的印象。

2、在時間上把握得不得當,課文導入部分耗時過多,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有些倉促,由於已經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孩子對海底已有初步印象,故在改進中將導入課文的視頻去掉,換之語言直接導入。

3、課堂上應關注大多數學生,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發展。課堂上,我發現部分學生未加入學習的行列時,應給予充分關注,並作出改觀現狀的調整,使每一名同學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1

《海底世界》一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在教學本課時很好地把握語文教學的目標與本課教學的重點:“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海底世界是一個美麗而神祕的世界,爲了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海底世界的美麗與神奇,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設計了視頻欣賞,使孩子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讓他們置身於情境中,對海底世界充滿興趣,爲本課教學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難點是學習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爲了解決這個難點,我採用了畫出重點句子,圈出幾種小動物的名稱,找出它們的活動方式和特點,並通過反覆朗讀、對比它們的活動特點,讓學生知道本段是先總寫“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再選取5種小動物的來具體描寫它們的活動方法,它們的活動各不相同,這樣把第一句的意思寫具體了。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小動物搬到課堂上,並通過畫一畫,圈一圈,說一說,演一演的學習方法。寓教於樂,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爲了使學生能夠更清晰的掌握這種方法。

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設計了仿寫仿練環節。通過課件展示美麗的貝殼,從貝殼的顏色美和形態美兩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用優美的語言展示貝殼的美麗,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處

學生的朗讀還有待提高,沒有讀出各種小動物的情趣了,缺少感染力,老師的語氣還要再親切些,優美些,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學生在仿寫環節,想象力還不夠豐富,詞彙還比較貧乏。我想在今後教學中還應該要求學生多看書,多種形式的提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注意語言的積累。

教學是有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將不懈追求,爭取更好!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2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爲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瞭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

2.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先是情境的創設:在廣闊的海洋裏生活繁衍着無數的生物,神祕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爲之傾倒,爲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你想了解這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嗎?”,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着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當學生身臨其境,激起探究欲時,教師實行角色的轉換。當學生就“課文哪些地方體現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特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

2.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弘揚學生個性,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1)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

(2)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的心靈。

(3)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在教學中,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關於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請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動手寫一寫。“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3.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爲依託,個性化地體味語言,在字、詞、句、篇的聯繫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面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很寧靜”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語文課還是一個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例如:學生理解“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的世界”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充當解說員想大家進行介紹。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信綜合實踐能力。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內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啓發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瞭解海底的物產,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獲得“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樣一個認識,進而使學生產生開發海底物產、造福人類的理想和志願。

三、不足之處

課堂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對於操作性極強的教學內容來說,檢驗教學效果最有利的標準就是成型的作品,在本節課中如果將前面講解曲線畫法的內容縮短一下,後面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整個作品,那樣學生的成就感會很大,也更容易保持學習的興趣。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舊知導入,創設情境。接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二、三自然段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感受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劃出相關語句。

(2)全班交流,播放課件幫助理解。①“海面”與“海底”理解“動中有靜”。②黑暗深海中的星光閃爍理解“黑中有亮”。③海底聽音器理解“靜中有聲”。

2.合作學習四至六自然段

(1)看看作者從幾方面介紹了海底世界物產的豐富?(動物、植物、礦物)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自由組成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彙報。按照讀:朗讀感悟——看:欣賞課件——說:品讀體驗——演:美讀感悟的閱讀主線來學習。最後課堂小結,課外延伸: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暢遊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呢?讓我們究辦個海底世界展覽會,請你來當小小解說家。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3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二是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產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本文,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在讀中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語文不是學習純文本,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教學語文課,幾個重要項目裏面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課教學以讀爲本,我設計了兩讀。一粗讀,“爲什麼說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讀。二細讀,學生說到哪一段讀到哪一段,當然這次朗讀不是淺層次的泛泛而讀,而是側重於學生理解地讀。比如讀動物們竊竊私語的樣子,我是從“竊竊私語”這個詞入手,讓學生理解竊竊私語就是偷偷的小聲說話。海里的動物呀和你們一樣也經常在一起說悄悄話,”學生一下子明白詞語的意思,並且很快地讀出了那種竊竊私語的情趣來。

二、學以致用

學語文就是爲了用語文,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僅停留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要能靈活遷移,巧妙運用。在感受課文如何把動物們的竊竊私語寫具體後,我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句式,展開想象,說說海底還會有哪些有趣的聲音,孩子們興趣昂然,描繪的語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創新,有了自己一些靈性的東西,

三、讀法指導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閱讀理解的好方法。本課教學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如海底的“寧靜”和“竊竊私語”的比較;速度很慢的“海蔘”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魚”的比較;“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與最大的海藻長度的比較等。這些比較加深了學生對景色奇異的理解。有了這樣的讀法指導,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4

上週音體美組織了一次觀課議課的交流研討活動,在聽課以及評課的過程中有了較多的收穫,是聽課老師與講課老師的互動與交流。本次授課教師是美術組的王紅老師,她安排的課程是《海底世界》,這一節課是綜合探索課程,注重學生深入理解色彩的審美特質,從而提高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和動手能力的鍛鍊。 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學習,分工明確,各安其職,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本課設計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着眼於學生髮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讓學生認知和學習,同時體現出高效課堂的實效性,完成了課堂教學。課程設計合理,難度適中,課前設定目標,學生積極學習,體現高效課堂的特點。 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生分組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究、合作、交流,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循序漸進,怎樣讓學生充分交流,值得探討。

學生對魚的結構和魚的製作是定義和實踐的結合,總之,此次課程是一節講求實效的課程。作爲參與活動的教師也進行了有益的學習、探討和交流 。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5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從生活中入手,從問題入手;在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感悟,在品讀中昇華的閱讀教學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來調控組織教學,把學生真正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

1.創設教學情景,優化教學結構。

海底世界,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要讓學生確實領悟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除了引導學生認真讀懂課文以外,還應該儘量爲學生創造直觀條件,使學生真正領悟到海底世界的美麗。因此,我製作了課件,通過計算機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等功能,幫助學生進入一個海底世界,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美麗與神奇,爲學生理解課文,打下了生動形象的表象基礎。從而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尊重學生主體,引導閱讀感悟。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繁瑣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我立足於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確立了“朗讀感受――欣賞課件――品味體驗――美讀感悟”的語言學習策略,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了讀,學會了思,學會了想,使教材變成了鮮活的內容與學生進行交流。如,學習第三自然段式,我先讓學生獨立閱讀,標上序號,畫出中心句,圈出動物名字,再讓學生讀一讀喜歡的動物,想一想寫出了動物什麼活動特點,是怎樣寫具體的,最後請學生利用提供的句式交流。這個過程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訓練了學生說話的條理性。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我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反思課堂教學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一是教學機智不夠靈活,完全按照教師備課的預設進行教學,一旦學生說不到點子上,就有點着急,教學語言就有點語無倫次;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學完課文後的朗讀和課前的朗讀沒有多大差異。如何引導學生有層次的朗讀,提高朗讀的實效,這是我今後應該認真探索的問題。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6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對於海底世界還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在課程一開始,運用與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和視頻教學,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並提高課文的觀感性。在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總結概括的過程中,我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以問答和層層遞進的方式啓發學生,在學生的回答中總結答案。概括內容“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之後對前後呼應結構的教學使得內容和架構並重,相互融合。

在對字詞的教學中,我先解釋了詞語本身的含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在文中的作用。在學習中,我依然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以提問、回答、指導的方式鼓勵學生思考,再指導其進步。

其中對承上啓下和具體語句分析的學習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怎麼寫和爲什麼這麼寫。學習中,我側重引導學生理清思路,通過逐句概括海底動物、植物的特點,來體會“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以及“海底的植物差異也很大”兩句段落中心句。學生學習段落如何根據中心句有序展開。最後的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得學生在細析內容後,帶着理解朗讀課文,鍛鍊學生正確、流利朗讀的能力,也更好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本課教學嚴格按照教學目標,完成對學生的訓練並遊刃有餘地使得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在教學過程中將話語權更多交給學生,我扮演隨後指導、糾正的角色,主要的總結都是學生說出來。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7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這一次融合課講解《海底世界》,運用課堂教學滲透課外閱讀與寫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體現大語文觀。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抒發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讚美之情。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爲基調,沒有華麗的辭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有三個:一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二是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並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並學以致用滲透到寫作,學會圍繞中心句寫作的方法。三是能按順序介紹海底世界,進一步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第一個是基礎,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能力;第二個是難點;第三個是重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感悟頗多,下面就從幾方面談一談我對這節課的看法。

1.這節課的難點是“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並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並學以致用滲透到寫作,學會圍繞中心句寫作的方法。”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我從開展一次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着眼,組織學生圍繞“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一主題廣泛收集關於海洋探祕的資料,進而進行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我也設計了讓學生根據課件,上臺表演動物們的聲音,模仿海蔘、梭子魚、烏賊、章魚、貝類的活動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所看到的景象等語言實踐活動,同學們參與積極性高,爲接下來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打下了基礎。

2.這節課我能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多媒體課件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等功能,幫助學生進入一個海底世界,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講解第二自然段海底暗中有亮的時候,我搜集了一系列光線變化的圖片,由“海面——幾十米——淺海——深海——500米以下”,一幅幅顏色變化的精美圖片,給學生視覺的美感,以讀代講,深入淺出地理解了海底暗中有亮的特點。

特別是第三自然段通過讓學生看海底動物交流的視頻,讓學生聽到了海底動物不同情形下發出的不同聲音。這個小視頻讓朋友幫忙製作的,收效甚好。直觀地體會到這一段是圍繞着“海底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這句話寫具體的。看完小視頻,我讓學生想象動物們還會發出哪些聲音,通過海底動物聲音的模擬,讓學生感受到了海底的奇異,也同時激發了學生說話與寫作的慾望。

第四自然段通過讓學生看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的小視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看完視頻用表格形式檢測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學生的參與率100%,正確率做到98%,教學效果優。第四小節也是總分關係的結構,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的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圍繞第一句話寫具體的”我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畫批(讀一讀句子,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動物活動方式的特點並作批註)。最後爲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總分關係的句式,我又設計了仿寫一個環節。

通過課前設計栩栩如生的動畫片,學生們學習興趣高漲,本來枯燥的文字和說明方法,在同學們心中“活”了,老師適當的點撥輕而易舉就把問題解決了。第五自然段植物差異很大和第六自然段礦產資源豐富的學習我採用了略處理,我讓學生看着圖片自學,讓學生自由表述。問題迎刃而解,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自學能力。

我的感悟是課前精心準備課件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堂課,我注意簡化課堂提問,爲了突破難點,我做了精心的設計,有師生的對讀,有畫批,有寫話。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產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爲了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海底是景色奇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8

一節課上下來之後,我對本節課的得失有了清醒的認識。聽了其他專家同仁的評課以及給我的建議之後,我也對自己的課堂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有幾個地方我認爲處理得還不錯。

一是在教學中,我立足於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設計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引導表達——引導拓展的教學思路,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在教學中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使他們潛心閱讀,深入思考。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我能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多媒體課件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等功能,幫助學生進入一個海底世界,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豐富了學生想像的空間,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發展和提高,激發了學生熱愛大海,樹立了探索大海奧祕的志向。

二是課堂的開放性、靈動性。教師的課堂引導,追問、激勵對學生而言是很有效的,因此學生的質疑纔沒有落空,才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問題,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有了自己個性化的品讀。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暢達自然地發揮。

三是教學設計的即時生成性。一線教師都明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情況和因素都是無法事先“設定”的。因此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系統,教師對教學的設計要像繪畫一樣既爲自己的“教”更爲學生的“學”“留白”,以便可以適時調整策略,滿足新的情境和學生新的需求,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我的這一節課就對原來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及時調整,淡化了預設,注重了生成。儘管不如原來設計的簡明形象,但卻是最真實的課堂。

課堂的遺憾在於我的課堂機智和臨時應變能力不足!課堂機智的不足還表現在教學評價上。課堂上我有意識地注意了評價的多樣性,比如讓學生互相評價,作爲教師評價的補充。但若是學生的評價無效的話,教師還可以機智地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再評價,因爲這也是課堂交流的重要部分,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有效途徑,智慧的火花就是在這樣你來我往的交流中產生的。課堂詳略處理上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一定的遺憾。

葉瀾教授說:“只要是真實的課就會有缺憾。”真實與不完美才是課堂的存在意義!

下課鈴聲的響起,卻是我反思的開始。我清醒地意識到教學這門藝術太深奧,我還需要不斷的去探索。上好每一節課是我一生的追求,決不能馬虎對待。

海底世界教學隨筆 篇19

《海底世界》是一篇文字優美的課文,文中介紹了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抒發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們對大自然奧祕的探索興趣。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圍繞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如何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教學難點是訓練寫法:圍繞“海底的貝殼,各有各的美”這句話,抓住貝殼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方法,把貝殼的美寫出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自己有很多的體會和想法,下面就從幾方面談一談。

1、多媒體的運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視頻導入,視頻中可愛的海底動物以出現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海底世界,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讀寫結合,訓練寫法這一環節,給孩子們播放的貝殼的視頻,也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們,激發了他們對這些貝殼的濃厚興趣,爲訓練寫法做好了鋪墊。

2、這節課的難點是“訓練寫法”,即圍繞“海底的貝殼,各有各的美”這句話,寫出貝殼的特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課前佈置孩子們上網查看了關於貝殼的資料。孩子們瞭解貝殼了,自然會對視頻中的貝殼產生興趣,會激發寫作的慾望。我採用了層層深入、螺旋上升的方法。總結寫法—鞏固學法—訓練寫法的教學模式,突破了教學難點。

3、重視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感受語文文字的魅力,體會情感。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旋律,語文課應該書聲琅琅。各學段都在強調朗讀的重要性。這節課我把朗讀貫穿始終,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重視朗讀的指導,讓學生的朗誦水平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學生的朗誦興趣,發展了孩子們的語感,加深了他們的體驗和領悟。

我的這節課,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設計合理。以學生爲主體,課堂教學氛圍濃厚,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