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李煜散文

是一個月白風清之夜,自然地由流水落花,涼風潔月想到了時越千餘年前的南唐後主——李煜。翻閱這位浪漫人生的才子詞作,令人感慨唏噓。

再讀李煜散文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漁父》。生於公元937年的李煜乃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不慕權勢帝位,而嚮往隱居遊閒的生活。“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漁父》。他不求威儀天下,但求獨善其身。而命運卻將他推上帝皇之座。公元961年其繼中主李璟之位時,南唐已成一個弱勢國度。他不諳政治乏於治國之術。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國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公元978年七夕乃李煜四十二歲生日,爲宋太宗賜牽機藥毒死。

據記載,李後主藝術才華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熟詩文,擅詞令。而他前期的詞作主要是反映宮廷享樂荒廢的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這並不是他嚮往的生活。多爲空虛無奈。國破被羈後,他悲痛亡國,追憶往事,感情真摯,哀婉悽切,題村擴大,意境深遠,語言清新,繞有藝術感染力。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他嗟嘆命途,“自是人生長恨水流東”“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他哀愁,“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他懷國思家追悔疾首,“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爲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破陣子》。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他以一首首泣血而成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爲千古詞壇的詞宗“南面王”。

李煜的詞作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的傳統,而又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成爲宋初婉約派的開山。同時其詞作的淒涼悲壯,意境深遠,語句清麗,音韻和詣,在某種意義上可謂爲後來蘇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起承前啓後之作用。有哲人云:“詞至李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此語中肯是也。

李後主被擄後,他敢於大書特書其亡國傷感之情,毫不畏懼。《虞美人》中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以豪邁的思國之感開創了以詞抒情的先河,他的愛國之情也被後人稱頌至今。而相比之下倒使人聯想到三國史上的.西蜀後主“阿斗”劉禪,他被魏國羈擄後,偏安於淫逸酒色而“樂不思蜀”,貽後人於不齒。

“960.趙匡胤”,翻開歷史,歷歷分明。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十八年馬上皇”的宋太祖兵發弱國,將南唐後主俘降北往。曾幾何時,其後代帝主欽宗和徽宗雙雙爲金人所擄北解,蒙塵成爲階下囚。此真爲歷史所開出的滑稽笑話呵!

李煜在歷史上是亡國之君,但不是一個壞皇帝。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其在位時減賦稅,赦囚徒。被俘北往時百姓淚送拱別。他“好生戒殺”,死後,江南人聞之“皆巷哭”。

清乾隆弘曆哂諷李煜的詞作是“亡國之君,靡靡之音。”乾隆有文治武略亦喜愛舞文弄墨,到處留情,到處留言,楹聯,詩詞頗多。然而論文才造詣他那破筆又怎能與李後主的同日而語呢!

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加劇了一代詞人四十二歲的殞逝,以此同時也造就了這個詞聖的萬古流傳。

時間的足音帶走多少英傑豪俠的壯麗詩卷,濤起潮落沖刷了多少騷人墨客的癡戀情懷。李後主《望江南》道:“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李後主是一個失敗的皇帝,後人很易忽略他。而他是一個成功的詞帝,後人緬懷他,千古流傳他的詞作。一位智者說:“穿過歷史的塵埃,回望那個衣袂飄飄彷徨落寞的背影,不知到底應該是一個王朝的悲哀,還是一種文化的幸運?”李後主之詞作使人難以忘懷,正是緣於其藝術成就之高吧!

夜色濃濃,月色皎皎。電腦前又傳來鄧麗君的歌聲“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哀聲嫋嫋,悅耳動聽。穿過歷史的時空,不禁猶想品讀一遍李煜的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