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

最令我難忘的是紅軍過草地。整整六天六夜,這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日子,在草地每停一分鐘就多一分鐘被沼澤吞沒的危險。氣候變化無常,寒冷、飢餓、疾病、缺鹽使紅軍戰士四肢無力。他們把糧食吃光後,就只好吃野草,草地上的水有毒,草也有毒,因此不少人被毒死。爲了保住戰士的性命,爲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彭德懷下令把自己的坐騎和其它牲口殺了,給戰士充飢,而他自己卻不忍心吃上一口。

以前,“以窯洞爲教室,石頭磚塊爲桌椅,石灰泥土糊的牆爲黑板。”如今,我們的'教室,溫暖、寬敞、明亮。所以我們要好好想想是誰讓我們有了好的教育,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充滿了微笑。即使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也不應忘記那些流血流汗的紅軍戰士。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那段充滿激情的歲月,讓我們銘記那段歲月,銘記歷史,銘記他們!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2

在暑假中,我閱讀了經典名著《紅星照耀中國》。它的作者是一個美國人,也許人人都會詫異吧:一個外國人瞭解中國嗎?他是怎麼想的呢?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找到這本書,一刻不停地閱讀起來。

作者名叫埃德拉·斯諾,他是著名的美國記者。他來到中國西北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多次談論,並且深入紅軍的現實生活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方人情、大致行動進行一五一十的記錄,再經過寫作成了現在的《紅星照耀中國》!

作者在書中的語言樸實,黑白分明。作者對“白匪”國民黨進行了狠狠的駁斥,稱之爲“狂熱瘋子”“無知土匪”;對中共領導人、紅軍戰士還有紅小鬼加以讚揚。其中作者讚揚毛澤東“博覽羣書”“工作仔細”“頗有天賦”。

是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們雖然出身卑微,卻有一份救國救民的信念,並且爲了實現它不懈努力,不爲一時的成功而得意忘形。他們還不忘初心,清貧樸素,去努力達到新的目標,不知疲憊,爲國家效力,不求功名只求國家富強、和平。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創造了全中國的'未來。

紅軍戰士們也是讚賞有嘉。一邊是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爲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這些紅色戰士,不僅譜就了長征這樣舉世罕見的偉大史詩,而且鑄就了無與倫比的精神豐碑。

《紅星照耀中國》一經發表,就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他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革命的燦爛輝煌,讓成千上萬的青年燃起愛國之心,即使八十幾年後的今天,這本書也不曾褪色。

如今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在空調間裏享受涼爽,不妨好好想想:是誰讓我們過上了這樣的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啊。他們身處硝煙時代,用自己的血和智慧鑄就了今天!知道了這些,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他們堅持不懈、一心爲國民、在強大的困難面前毫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3

《紅星照耀中國》應該屬於一本記實文學,斯諾開篇拋出了80多個未獲得解答的問題,估計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斯諾,也吸引着他開始這場冒險之旅,從北京到西安,按照周恩來給他規劃的路線行進,接觸到當時幾乎所有的高級領導人,並逐一採訪,積累了詳盡的資料,這些資料解答了斯諾的所有疑問。

斯諾是爲宣傳和報道中國革命而生的,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

1936年6月,斯諾帶着無法理解的關於中國革命和戰爭的'無數疑問,開始了西北紅色區域探險之旅。經歷4個月的旅行,斯諾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爲、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的魅力所折服,對中國共產黨產生深厚的感情,以至於用了後半生幾乎全部精力,對中國問題繼續探索和報道:1939年再次回到延安,1942年回到中國、解放後三次來到中國並受到毛主席和周恩來的接見,1972年,他在彌留之際對中國派去的醫療小組說了一句:“我愛中國!”,

經歷井岡山斗爭和萬里長征的共產黨人,已經非常成熟,革命鬥爭經驗豐富。

文中記載了當時共產黨人對形勢的看法:全國人民日益要求全面抗日,逼迫蔣介石除了採取戰爭外沒有別的出路,這場戰爭不僅是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而且是一場革命運動。“因爲在中國打敗帝國主義意味着摧毀他的一個最強大的根據地”,而且中國革命本身的勝利與反對日本侵略的勝利是一致的,在這場戰爭中,只有最廣泛的動員羣衆,發展一致高度政治和的,在最先進的革命領導之下才能獲勝;讀後感·革命戰爭進程的影響因素有:國內因素、有美英法德等國家的政策、以及蘇聯是否參戰。

從我黨當時對形勢的把握來看,高瞻遠矚,準確預測了革命戰爭的進程和方向,放手發動羣衆,領導羣衆,最終獲得偉大勝利!這一切都與井岡山的鬥爭、萬里長征的鬥爭經驗是分不開的。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4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是一部紅軍長征辭典,是一部中國現代革命百科全書,是一部記載着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光輝歷程的歷史文獻。那詩歌一樣的讚語,所描述的紅軍神話般的長征令人神往,共產黨領導人傳奇式的革命經歷令人崇敬。斯諾採訪了衆多的長征英雄,他把這批傳奇式的長征者介紹給了全世界如飢似渴想了解真實情況的'讀者,感人至深地描述了這一史詩般的壯麗事件,是這一歷史事件結束後僅1年內長征倖存者的口述史詩,這比在此後發表的更詳盡、更客觀的報道所產生的影響要重大。

紅軍長征,是“紅星”一書的亮點,是斯諾所有關於中國革命的著作的靈魂。美國曆史學家裏奧·胡柏曼說:“長征是《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高潮,我們一直在反覆閱讀斯諾的有關記述。”對中美關係史研究造詣很深的美國學者邁克爾·沙勒也指出:“第一個公佈長征真相的西方人是與談過話的年輕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他在《紅星照耀中國》裏的經典性敘述,至今仍是有關長征資料的一個重要來源。”

《紅星照耀中國》以一個外國記者身份,客觀公正地、毫無黨派之見的報道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成長史,特別是詳細介紹了舉世無雙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歷程,及時澄清和批駁了國民黨散佈的紅軍是“流寇”等種.種謊言,紅軍從高級將領到普通戰士都有崇高的革命理想,都有爲勞苦大衆謀幸福的崇高宗旨。長征的勝利,成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的重大轉折點;“紅星”所傳播的長征故事,也成爲許多外界人認識紅軍和中國共產黨的新起點。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5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聲、炮聲的日子裏,百姓是多麼痛苦啊!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樂的時候,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麼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

這幾天我懷着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鬥志戰勝蔣介石。勇猛戰鬥,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爲共產黨員,1928年,由於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起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知道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爲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

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着中國後來人。紅軍將士們爲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從這裏給我的啓示是: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勤奮學習,做一個祖國的棟樑,爲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6

你瞭解車嗎?不知你在握起方向盤後是否會時刻緊張兮兮,不知你在紛雜的路口轉彎時是否會滿心猶豫,不知你在挑選導航上的路線時是否會躊躇不定。有一輛車,它已經被這些問題困擾了千萬年了,而且會一直困擾下去,它叫作—歷史。

歷史車輪的每一次轉彎,掉頭,加速或剎車,無論是文化上的,經濟上的,科技上的還是政治上的,都與這世界上二百餘個國家、幾千年的文明和當今七十餘億人環環相扣,息息相關。而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在那個紅與白的路口上,歷史的車輪緩緩駛入了紅色的小徑中——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我們有幸跟隨作者全方位無死角地深入瞭解了歷史的一次精彩轉彎。還等什麼?速速趕去拜訪吧!若晚一步,它可能就繼續軋軋地駛向遠方了。

也許你會問,爲什麼?憑什麼?通過作者在書中的描述,我們可以大致提煉出以下幾點原因: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紅軍若早些年出現,中國仍處於封建社會,那時的人們是不敢也聽不進去也他們的革命綱領的,因此紅軍根本得不到發展。那若晚些年出現呢?那樣的話就等於眼睜睜看着中國被列強瓜分得四分五裂,那時即使紅軍戰士們還有鬥志,想要力挽狂瀾也約莫是無稽之談了。

地利,其實很好理解,紅軍紮根農村,要實現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的社會,而當時中國的剝削壓迫正是來自於地主階級,因此,紅軍選擇在農村起步。並且,紅軍時刻不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單從長征中我們家喻戶曉的遵義戰役、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等一系列經典戰役,無處不都滲透着紅軍過人的智慧與無微的細心,正是這樣的紅軍,贏得了廣大農民的心,收穫了堅定的大後方。

人和,真的是最難以掌控的一個變量了。歷史用它數千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有多少勢均力敵的戰役或變革最終都決定在人上了,這一次亦不例外。紅軍得民心的能力在書中真的是有目共睹。有些人認爲這不過是討好人罷了,其實它們一時看起來差不多,但若從長遠來看,討好人是很難保持的。兩者都需要付出的行動,但討好只需爲了利益激起一時的.熱心,得民心卻需要有根植於內心的信念才能保證它持久而不動搖。人心很巧妙,得到它很容易,失去它也很容易。紅軍爲百姓們謀福祉的起初,也是有許多人質疑其動機的,但紅軍靠着信念保持了數十年了,因此歷史選擇紅軍果真有它強大的理由。

歷史在爲我們挑選路線時,都是本着儘可能爲我們好的原則,而我們卻常常違反自然,違反天時地利人和做事,妄想獨握歷史的方向盤,一次也罷了,但有些人一次次地好了傷疤忘了疼。也正因此,我們纔有學習歷史的意義,不僅要學習歷史,也要向歷史學習。

別往路上撒釘子了,翻車的還是我們自己。也不要去推它走了,我們不知道前面是沼澤還懸崖。我們就好好坐在車上,做好自己。車輪子會一直響着,軋軋的響着。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7

一、淺談本書及作者

“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這是美國記者白修德對這本書以及作者斯諾的評價。是的,就是埃德加·斯諾,這位作爲第一個到中國紅色區域完成長達7年採訪的西方記者,揭開了無數當時令人無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來撲朔迷離的紅色中國的神祕面紗。

作者長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甚至於許多中共領導應對面交流,也正是應爲這樣本書的資料大到毛澤東對抗日戰爭的著名論斷、共產黨的基本政策,小到黨員和民衆的言語神態。他站在十分可觀的角度,從小人物的小事件中,不僅僅反映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狀況,更是從側面的角度表現出紅軍以及那些遙不可忘的領袖們的精神狀態和思想覺悟。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世界。”這是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

二、讀後新認識

“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述的故事活着。而且從嚴格的字面上的好處來講,這一本書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寫的.,而是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林伯渠、徐海東、徐特立、林彪這些人——他們的鬥爭生活就是本書描述的對象所口述的。此外還有毛澤東、彭德懷等人所作的長篇談話,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辭,解釋中國革命的原因和目的。還有幾十篇和無名的紅色戰士、農民、工人、知識分子所作的對話,從這些對話裏面,讀者能夠約略窺知使他們成爲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慾望,那種激情。”斯諾自己說道。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8

《紅星照耀中國》講述的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在紅裏的所見所聞。他既是一個優秀的記者,又是一個優秀的旁觀者。一個延綿經年的`民族,在文化和經驗積澱的同時也會積壓更多的暮氣和人性劣根。共產黨的成功,和斯諾對於它的記錄。讓我們看到了對於這樣一個民族,想要煥發生氣,就需要滿足基本現實需求的真誠的理想主義。

它,寫了鄧發熱情又孩子氣,寫了總理富有個人魅力又稍帶羞怯……最最動人心魄的便是那紅小鬼們和長征的段落,看得人心潮澎湃淚盈於睫,你會理解,爲什麼斯諾他說這一次四個半月的採訪值得以生命爲注,爲什麼長征勝利後魯迅先生髮去電報說:“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毫無疑問,斯諾找到了紅星得以在神州大陸蔓延的原因,他看到了那一羣普遍熱情又孩子氣的青年們的理想不死和在當時紅星照耀下的土地上不滅、最後點燃了整個中國的迥異於所有其他勢力的生命力。就是這些把我們引導向了勝利。同時,斯諾也敏銳地看到了潛在的問題,但正如他闡述十年內戰成因所言,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而不存在所謂正解。

斯諾使我們知道一個人,應當有多堅持不懈;這本書是我們知道要做出真正好的名著,需要耗費多少心血;這本書裏的人物告訴我們要讓一個民族重新揮發出生機,應該有多團結;這裏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種行爲,都值得我們學習,效仿。推動着我們的精神,使我們有所作爲。

讓我們點燃新的紅星繼續照耀着我們偉大的中國吧!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9

這幾天我懷着好奇的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是一本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文學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來到動亂的中國在報社工作,常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以一個公正客觀的角度描述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狀態。身處其中所經歷的,觸發了他寫作的慾望。他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爲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我們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讓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這本書共12章節,語言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彙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着鮮明的特點。其開頭一章開始就用反問句強調着紅色中國。此後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蹟,如、周恩來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但在這麼多的章節中,其中第4章節給我的印象最深刻——一個共產黨員的來歷。主要講述共產黨領導人的人生經歷,思想改變以及成爲紅軍領導人的過程。他誕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其童年就倍受母親的疼愛,與之恰成對比的是,父親對他則格外嚴厲。自幼受父母雙方的影響,鑄就了特殊的個人秉性。父母不僅給了的生命,而且對他的一生影響深遠。所以其年少時就產生了讓所有的中國人都吃上飯的樸素願望,立志爲大多數中國窮苦人民謀得幸福。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決定改造中國,打倒剝削和壓迫人民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就算在那些壓迫的環境下,他還是筆直前行,秉持着他內心的初衷,去實現內心抱負。他用着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其實我覺得換一個角度來看,他牢牢地抓住了別人放棄了的夢想。人生大幸不是你擁有了什麼,而是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每天忙碌的我們,很少有機會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但當你去想一想時,一個想法在你的腦海裏閃過的時候,你可能會就覺得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念頭。所以這就是自己和那些人的區別,其實偉人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爲他們是天才,而是在人生之初他們就固守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執着,那份微光。

所以正是中國共產黨,才能讓我們現在身處美好安逸的`生活中,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我們,這高尚的品格是我們一生需要去學習努力的。既然前輩都能在不被刻苦艱難的環境磨滅棱角,不僅秉持着自己內心的追求和夢想,還去實現。那麼對我而言,雖然我做不到他們一樣的偉大事業,但就現在而言,我應該在工作上堅持着一顆奉獻自己,努力工作,在崗位上盡心盡責;思想方面上自己還有諸多不足和可以發展的空間,知識閱歷需要更加豐富,對國家大事更加關心,加強自己的黨性修養。在生活上充滿對世界的好奇,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保持着和他們一樣堅定的內心和耐性,去守護自己的初心,積極樂觀的去面對這個世界。懷揣着愛國之心,不辜負黨對我們青年人的期望。

“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一個之前未知的中國革命,也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成長史更是對當時的人民、當時的社會一種生動的描述。所以我們應該銘記這段歷史,銘記他的偉大、他的不易,銘記那些爲了黨甘願獻出自己的一生,甚至是生命。我們應該去學習他們骨子裏的那份對初心的堅持,去繼續着屬於自己的一段“紅色之旅”。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0

爲什麼共產黨最終能獲得全國人民的擁戴?歷史書告訴我們,是因爲共產黨的領導人順應民心,重視工農階級的人民,希望使新中國的所有人都享受應有的權益。這樣的想法當然沒錯,但從這個標準答案當中,我卻發現了一個簡單但讓人深思的道理: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在書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寫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的安定生活。我們可以從這些描寫中看出共產黨是用一種關懷的態度對待工農階級的。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態度,同時這也是當時許多人堅定追隨共產黨的理由。作者採訪了許多共產黨領導人,他們當然提到了共產黨對於人民的關心和幫助。但是,他們也毫不避諱地提到,共產黨對於剝削階級財產的強佔。

工人農民在看到剝削階級的財產被強徵時是十分解氣、高興的。但這對剝削階級的人們來說,似乎十分殘酷無情,很不公平。

後來我想,這確實是一種霹靂手段。但這種順應民心的霹靂手段從另一方面看就是合理的政策。剝削階級的.浮財,正如其名一般是剝削來的,從貧苦人民那裏剝削來的。現在共產黨實行這樣的政策,將勞苦大衆被剝削的錢還給勞苦大衆,這其實是正義的,或者說從大部分人的角度來看是正確的。

霹靂手段的實施是必要的,因爲如果沒有這種霹靂手段,共產黨對於工農階級的菩薩心腸也並不真實。在生活中我們面對許多問題時,總是下不了手,感覺自己像個菩薩一般不忍“殺生”,但沒有過霹靂手段的菩薩,最終的菩薩心腸並不真實。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1

我會用英勇,頑強,勤勞這三個詞來形容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裏的內容。

英勇的意思是英勇:勇敢出衆;勇敢出衆的人。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中,每個人物都英勇善戰。比如在第八篇同紅軍在一起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瞭解他們年輕、英勇、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爲鐵打的。並且講述了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這就是他們英勇的一個方面)。

頑強的意思是頑強:強硬;堅強。勇敢出衆,強硬不屈。比如在第五篇長征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着重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蹟。長征這麼的不易,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並且還活得很好,說明了中國解放軍的頑強。

在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中,人民解放軍都非常的勤勞、能幹。這也是人民解放軍對戰國民黨能成功的一大原因。

所以我認爲用英勇、頑強、勤勞來概括紅星照耀這本書是非常完整的。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彭德懷很多,懷他小時候的經歷並不是很好,但是他卻沒有對這個世界沒有信心。他17歲帶領饑民去攻打糧倉。說明了他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人。

我從紅星照耀中國的一段中,“在表演途中我突奇怪地發現彭德懷卻已脫了棉衣,這是我纔看到他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邊的一個小號手身上。”說明了他很喜歡小孩子,也沒有官架子。

我從“長征途中自己的馬讓部下們騎。”說明了他是一個很有兄弟情的人,也體現了他沒有官架子,身爲一個長官卻把自己的馬給部下騎。也說明了人民解放軍與人民之間沒有距離。

因爲這些種種原因,所以我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最喜歡的人物是彭德懷先生。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2

長征是紅軍最偉大的工程,在紅軍說到它和提到它時,便稱之爲25000里長徵。

長征的起源爲福建,一直到陝西西北部的道路盡頭爲止。這路程是橫貫美洲大陸的兩倍。原來紅軍長征都是步行的,在長征期間,還要打仗,我難以想象紅軍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在經過江西,廣東,廣西,湖南的.征途中,紅軍遭到了攻擊,人數大幅度減少,蔣介石爲了防止紅軍過長江進入四川變形,要從北方切斷他們的行軍路線,因此不得不對省會做了大迂迴,貴州境內的作戰,耗費了他們四個月的時間。蔣介石便想在長江阻斷他們,不過後來紅軍還俘虜了他們的守軍,蔣介石的計劃變沒有成功。他們便打算在大渡河上切斷紅軍的路線。

強渡大渡河也是長征中一個大事件。在這之前,大家應該聽說過石達開吧,他在太平天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蔣介石變想利用這個機會來殲滅紅軍,不過紅軍也不是傻子,他們也知道石達開,他們成功的度過了貴州和雲南民族地區,還叫了一些人蔘軍,這次帶領紅軍的是劉伯承,他向少數民族人解釋白漢和紅漢是不同的。安順場和滬定橋的英雄由於英勇過人,得到了獎章,這是中國最高的獎章,說出來你們一定很驚訝吧,這些英雄他們竟不過25歲。

在渡過了大渡河之後,他們便開始爬山嘍!首先是16000英尺的雪山,在這個雪山上有太多的戰士倒下了就再也沒有站起來。在經過一系列問題後,他們面臨着的是沒有吃的,他們當時是“一條人命買牛羊”的難題,當時一個蘿蔔就夠15個人吃。雖然說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但是也有成千上萬的人蔘加進來充實了行列。

確實,在紅軍身上可以看到他們有着堅持不懈的精神,爲了拯救深陷水深火熱的人民,不惜犧牲生命來長征,飛奪瀘定橋,巧奪金沙江,這些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哪一個不可以體現他們的勇敢無畏,他們那堅強的毅力,保衛着領土和祖國。在這裏,我向紅軍致敬!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3

中國工農軍是爲了我們美好自由去長征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銘記中國工農軍。

1936年,中國革命與戰爭最兇猛、最危險的時期,斯諾孤身一人冒險穿越南京軍隊的,長途跋涉來到西貝蘇維埃地區,尋找紅色中國。故事都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更是讓我對當時的人民、紅軍等等都有了嶄新的可謂是顛覆性的認識。

這本書中所描繪的紅色中國,與我們教科書上所學到的是有許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這本書所講述的內容更加真實、可靠。本書,讓我瞭解到了一個未知的`中國革命,也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成長史更是對當時的人民、當時的社會一種全新的描述。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4

最近讀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作者是美國埃德加·斯諾,他是一名記者。這本書講了作者從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時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報道了中國紅軍的情況,,周恩來是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書中,我認識了,周恩來,朱德等人。還記得,當斯諾走進紅軍隊伍時,他被軍中的場景驚訝到了,看着眼前的`普通人,難道他就是?穿着一身洗的發白的紅軍裝,帶着一頂普通的紅軍帽子。口袋中裝着一個老舊的鐵煙盒子,單憑這一點就能判定他是誰了吧。這樣看起來他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他領導着一支龐大的革命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斯諾在吃飯時,紅軍們吃的也非常簡陋,只有蔬菜和饅頭,在當時,肉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奢侈並稀有的。但就是這樣一支吃不飽穿不暖的隊伍,仍然爲自己的國家搞革命。

在到住處的時候,斯諾只看到了幾具簡陋的傢俱,其餘的都是書。只是牆上有一張照片,上面的人眼神堅定,向遠方望去,多年硝煙戰場似乎沒有在他臉上留下一點痕跡。他就是,一個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物。

斯諾以故事的形式向我們真實描述了中國紅軍爲了理想而百折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這讓我明白了:在這幸福的日子裏,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不負衆望!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5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爲華夏,五星閃耀皆爲信仰。——題記

《紅星照耀中國》記錄了和蔣介石對抗之時,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他專門來到我們國家,來尋找那個能統治國家,愛護人民的人。

他先去採訪了國民黨,覺得他們只是爲了爭權奪利。而蔣介石更是荒唐,他是先除掉自己的同胞,而不是合作一起打敗日本人。後來斯諾經過重重阻攔來到紅色蘇區,採訪了,朱德,周恩來等人。他採訪完,看見在路上碰到農民,就跟他聊上了幾句,探討探討種地的問題,問農民今年有沒有收成,埃德加斯諾就想,南京政府懸賞二十五萬來要的人頭,而卻不以爲然的聊着天。

在紅區裏有一所紅軍大學,這個大學的校長是一個二十八歲的指揮員,據說他從未打過敗仗。在一班老練的戰士們組成的.學生裏,平均年齡二十九歲,沒人有平均八年的作戰經驗,以及平均三及處的傷疤。這個大學大約就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高等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