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略議羊詩詞

人類在漫長的狩獵、遊牧和農耕時期,對羊有了深刻的瞭解,並結下了感情。身體潔白、性情溫馴的羊成爲人們生活和平、安居樂業的喜愛之物。唐代曹唐《小遊仙》詩曰:“共愛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閉金華。白羊成隊難收拾,吃盡溪頭巨勝花”。初平,即黃初平,晉代道士,相傳他少時放羊,遇一仙人引人金華山石室中,後得道成仙。此詩先寫仙境,後落筆於羊羣之多,從側面烘托仙境之太平勝景,也抒發了詩人對此和諧自然生活的嚮往之情。

羊年略議羊詩詞

宋代黃庭堅《戲答張祕監饋羊詩》雲:“細肋柔毛飽臥沙,煩公遣騎送寒家。忍令無罪充皰宰,留與兒童駕小車。”詩人對這隻溫馴的羊充滿愛憐,欲殺則心不忍,送回則難卻友人情面,還是留給孩子駕車玩罷。詩中透露出詩人愛物憐生的善良之心和愛子之慈。由此可見,人們對溫馴善良的羊頗懷愛心

北朝有一首《救勒歌》民歌,描繪了當時畜牧業興旺發達的景象:“救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陸游曾作《牧羊歌》一首,講牧羊、養羊之法:“牧羊忌太早,太早羊輒傷,一羊病尚可,舉羣無完羊。日高露蟎原草綠,羊散如雲滿山谷。牧童但蟎竹一枝,豈必雪詩知草牧。”

宋朝文天祥《詠羊》詩云:“長髯主簿有佳名,羵首柔毛似雪明。牽引駕車如衛玠,叱教起石羨初平。出都不失成君義。跪乳能知報母情。千載匈奴多牧養,堅持苦節漢蘇卿”。“長髯主簿”是羊的別名,因山羊領下有須,常昂首前視,好像一個學識淵博、溫文濡雅的`先生,所以晉代崔豹的《古今注》中如此稱呼羊。這首詩中提到的衛玠是晉人,風姿秀異,有玉人之稱,常乘白羊車於洛陽市上。後面提的“初平”是指黃初平,據葛洪《神仙傳》載:他曾在金華山牧羊四十年不返家,其兄找到他,問羊何在,初平叱日:“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爲羊數萬頭。蕭綱《仙客》詩:“穿池聽龍長,叱石待羊歸”。李白古風之十七:“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紫煙者,仙氣也。均指“黃初平叱石成羊”的典故。詩末提到“漢蘇卿”是在北海牧羊19載的蘇武。蘇武牧羊已經成爲愛國守志、忠貞不屈的象徵。

宋朝嶽坷《綿羊》詩云:“褥毛吹朔雪,細肋臥晴沙。曉牧尾搖扇,春遊項引車。湩流便逐草,酪膩正需茶。日夕歸棲處,因風想塞笳。”此詩寫羊離開了風雪嚴寒但自由的草原,來到了宮廷,充當牛馬,到日落方能歸棲,所以一聽到風聲,就想起自己熟悉的塞上悲笳。羊的哀思躍然紙上。明太祖朱元璋《牧羊兒土鼓》詩云:“羣羊朝牧遍山坡,松下常吟樂道歌。土鼓枹時山鬼聽,石泉濯處洵鷗和。金華誰識仙機密,蘭渚何知道術多。歲久市中終得信,叱羊洞口白雲過。”前四句描繪一幅荒野牧羊的美景,寫出世之逍遙自在,後四句寫入世濟時的男兒本意。也是朱元璋早年窮苦生活和遠大抱負的真實寫照。

原載《東北史地》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