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書筆記2000字

《城南舊事》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全書透過 英子 童稚的雙眼,以誠摯的感情和筆觸追述了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城南的 我 身邊的一系列舊事。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城南舊事的2000字讀書筆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2000字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2000字一

偶然間在一本書上看到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這樣一句話: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張愛玲與上海的關係不難理解,十里洋場,一城故事;然而提到北京,我更多的想到的卻是老舍。《駱駝祥子》《茶館》《龍鬚溝》……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都反映了老北京的風貌與那個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於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我翻開書架上塵封已久《城南舊事》,去探尋林海音心中的那個老北京,走進那一片斜陽古道,城南落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書中配有照片,圖文並茂,讓人更深切的感受到“舊”這個字的深刻含義:古城的殘片,大柯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號,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牆上的冬雪……簡簡單單的意象,一個一個的片段,像是一扇古舊的銅門,輕叩,推開,便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另一種生活。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啊!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讀着《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的世界裏,看着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駱駝隊、惠安館、衚衕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夥伴妞兒、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但是他們都是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夢,頓然破碎。可以說,童年時的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段落。

英子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從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惠安館裏的瘋子、宋媽、還有小桂子,也就是惠安館裏瘋子的女兒,她也叫妞兒我深深地感受到英子的童年生活真的非常精彩、非常有意義,每天有這麼多的玩伴。記得當秀貞準備帶妞兒去找思康叔時,英子就把鑽石表盒金鐲子送給秀貞;從中我看出她很友誼;當最後她的爸爸過世時,她表現出一副很沉穩、鎮定的樣子,要擔負起姐姐的責任,她是多麼的懂事啊,讓我大爲感動,我相信從英子的身上有許多都值得我們學習。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出色。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那樣得純淨淡泊,彌舊溫馨。

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爲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上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名譽。

可以說,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

我們要分珍惜美好的童年。現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將離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駿而神聖的嗎?

當我合上書,房間裏飄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都是那麼細緻動人,我一定會珍惜屬於自己的童年時光,讓世間的愛暖暖的延續。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2000字二暑假,我讀了臺灣當代著名作家林海音奶奶寫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林海音奶奶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是不幸的。十三歲就失去了父親,從此擔起了帶領六個姊妹的責任。《城南舊事》是林奶奶寫自己童年在舊北京城時“陳芝麻爛穀子”的事,用自己童稚的眼睛認識這個世界。書中語言雖然不華麗,但充滿詩意,讓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人們質樸的生活氣息,欣賞到了那個年代舊北京城特有的習俗與文化。

掩卷之際,書中主人公“英子”的形象與話語,幾個重要人物的故事……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令我歷歷在目,感嘆永恆!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2000字二

經常把林海音和琦君搞混淆了,她們都是慣於寫故鄉的景和物,散發着濃濃的思念故鄉之情。《語文》書上有一篇《冬陽?童年?駱駝隊》,說是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於是找來這書,要在混淆,也對不起學生了。

這是一本典藏版,淡淡的墨綠色上鑲着白色的幾個大字和一個小人,似乎要把我們帶入那個遙遠的年代。作者說,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住在城之南——舊日京華的所在地。收集的幾篇故事,是有連貫性的。但要問真假,我只要讀者分享我一點緬懷童年的心情。是的,《惠安館》裏有人人罵她癡,笑她傻的秀貞,我卻跟她有說有笑,幫她找孩子;《我們看海去》裏收買破銅爛鐵的他是個會偷竊的壞人,我卻明白箇中原因,知道他是一心供弟弟漂洋過海去念書的好人;《蘭姨娘》三歲被親孃賣,十四歲從蘇州被人帶進北京,十六歲被賣窯子,二十歲跟了施大這個老鬼,卻最終在我的“穿針引線”下,跟了進步青年德先叔;《驢打滾兒》說的是我家的奶媽宋媽,生下兒子不久,就來我家奶孩子,最終自己的兩個孩子在丈夫黃板兒牙的“照顧”下,不知所終,最後還是跟着他回去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爸爸走了,從那一刻起,就宣佈了我童年的結束,因爲我是老大,我已經國小畢業,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而《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城南舊事》出版後記,是因爲“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舊事。看着書,字裏行間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的童年就在那方寸之間,卻也其樂無窮。家的後門沒有路,卻有兩三平凡的空地,兩邊壘了牆,不高不矮,踩着凹凸不平的,長滿苔蘚的,發黑光滑的磚頭塊就可以爬上去,跳下來,那就是鄰居們的領地了,期間有妹妹同學的一家,她弟弟和我弟弟又是同學,“熟上加熟”,分外熟絡。白天,大人們去上班後,就是我們的天下了。一大羣孩子跑上跑下,到他家,去我家,捉迷藏,踩樓梯看準點的黑白電視,摘鳳仙花塗指甲,甚至還想到自制零食。在鍋裏沸騰的油中,倒入白糖,翻轉之間,就製成了扁扁的硬糖了,或長或短,或圓或方,重要的是見者有份。當然,偶爾也會發發脾氣,耍耍個性。可是,第二天又會見到一羣瘋玩的丫頭小子們。

我更喜歡和一羣年長的女孩子們玩。她們要麼是同學的姐姐,要麼是奶奶朋友的孫女。其實,她們也比我大不了多少,可是看上去是那麼地成熟,能講我聽不懂的話,能帶我去新鮮好玩的地方。就算她們帶我去她們的同學家去,就這麼躺在席子上,就這麼蕩着自制的鞦韆上,我也能樂上半天。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她們有三個非常要好的同學,初次見面後,介紹說我是她妹妹,她們兩個也妹妹妹妹的叫,及至後來瞭解了,也是如此叫。所以成年以後,偶爾見到她們,還是覺得那麼親切。

當然,在一起玩得最多的還是我們姐弟三。爸爸媽媽很忙,不僅白天上班,晚上還經常上夜班。中午媽媽回來,只有半個小時,給我們倒騰了飯菜後就匆匆忙忙又去上班了。傍晚,我們就從被窩裏掏出尚暖的飯盒,有時再弄點蛋,或者買五毛的腐乳,就這樣吃了。雖然三個人年紀相差不大,可畢竟我是大姐,於是,夏天的傍晚,就見到我提着個小水桶,去河邊洗衣服,白的洗成黃的,髒的洗成污的。白天,還記得要曬穀,時常注意天氣變化,發現烏雲,就得趕緊去叫奶奶,三個人一起幫忙收穀子。下午就呆在家。當時,每天兩點鐘都有一部電影,三個人就守在黑白電視機前,看唯一一個臺的唯一一部電影。周而復始,漸漸長大。媽媽要是回憶起這段往事,她總會眼含淚水,說是苦待了我們,豈止當時的我們也是如此的快樂!

所以,童年有童年的眼光,童年有童年的快樂!那都是一去不復返,只保存在我們心靈的最深處。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2000字三

暑假,我讀了臺灣當代著名作家林海音奶奶寫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林海音奶奶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是不幸的。十三歲就失去了父親,從此擔起了帶領六個姊妹的責任。《城南舊事》是林奶奶寫自己童年在舊北京城時“陳芝麻爛穀子”的事,用自己童稚的眼睛認識這個世界。書中語言雖然不華麗,但充滿詩意,讓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人們質樸的生活氣息,欣賞到了那個年代舊北京城特有的習俗與文化。

掩卷之際,書中主人公“英子”的形象與話語,幾個重要人物的故事……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令我歷歷在目,感嘆永恆!

一、“慢慢地走,慢慢地嚼”

書中《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中,“英子”說:“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它們從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初讀這段話,毫不介意;回頭再讀,茅塞頓開。“慢慢”咀嚼有“味”,越嚼越“香”。反覆琢磨,“慢慢”透露出了駱駝的那股韌勁,那種頑強!我恍然大悟了“英子”的教導:無論多難的事,只要有恆心,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作不懈的努力,總會做成的!

跳繩,每個女孩都是輕而易舉的,就是男孩也不差。可對我而言,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無論我怎麼練,都跳不起來;後來,我會了,可不管怎麼趕,也都追不上同伴,甚至不如那些男孩。出於自強,我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地跳,跳,跳。“慢慢地”,“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趕上、超越。後來,在全校跳繩比賽中,我居然拿到了名次,獲得了成功!

這不就是駱駝的“慢慢”精神嗎?我決定,把“英子”的這段話用毛筆抄寫下來,貼在我的牀頭,或貼在書桌前,做爲我的座右銘,時刻激勵我不斷努力,不斷前進!

二、童年的無憂無慮

林奶奶――書中的“英子”,五歲隨父母從臺灣來到北京。作爲大家小姐的小英子,她的童年一直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她周圍一切的一切,對於她,都是那麼的親和,那麼的愛憐。除了疼愛她的父母外,那“爲了一年四塊錢”的宋媽,那惠安館裏的“瘋子”秀貞及其父母,那總是“蹲在空草地上”“厚嘴脣男人”的“小偷”,那“招蜂惹蝶”被老爺趕出的蘭姨娘,那文質彬彬的北大學子“四眼狗”?先叔叔,還有她那最要好的朋友“妞兒”……無一不對英子好,無一不愛英子。英子總是沐浴着情,浸透着愛。因而,她的童年“真快樂”,“真高興”,令人羨慕不已。

書中在敘述英子與妞兒――被世俗遺棄的“瘋子”秀貞的親生女兒,一塊兒歡樂時,這樣寫道:“我們真快樂,胡說胡唱胡玩,西廂房是我們的快樂窩,我連做夢都想着它。”還有,“忽然,一連幾天,橫衚衕裏接不到妞兒,我是多麼的失望。站在那裏,等了又等。”作爲童年的我,何嘗不與英子一樣的感受!只要能與同伴在一起,不管說什麼,在哪裏,玩什麼,都是快樂的。

然而,現實中的父母,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自己的孩子關在家裏,讀書呀,寫字呀,畫畫呀,或者彈琴呀,等等什麼的。從早到晚,把孩子“綁”在身邊,“鎖”在家中;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除了大人,還是大人,哪還有什麼“童年”?這“童年生活”是什麼?我和我的幾個同學常常抱怨,哪有這麼多的“休息日”,我們不情願有“休息日”!相反,在學校我們纔有幸福,纔有自由!校園裏,纔有“英子”與“妞兒”的“胡說胡唱胡玩”的情景;而在家裏,也只能有“接不到妞兒”的“失望”!

世上的父親母親啊,敬請您也抽空看看這部《城南舊事》,賜給我們快樂的童年吧!

三、兒童眼睛看大人的世界

兒童是懵懂的,是童?的。大人的世界那麼深邃,有時甚至黑暗。兒童只能用純樸與淨潔的眼球,去看其表象,看不出深層次的東西――有時卻又看得很“真”,很“切”。

大人們都認爲秀貞是“瘋子”,在大人們的影響下,幾乎所有孩子都怕他。可英子呢,她與衆不同,她看出了秀貞是因爲未婚就有了“小桂子”,而“小桂子”一生下來就被大人們丟棄到齊化門,秀貞“瘋”了:不停地嘮叨着常人不能聽懂的話,操勞着常人不能理解的活計兒,這些都是秀貞掛念丈夫想念女兒所致。

還有,那個“厚嘴脣的男人”,所有大人都說他是“賊”。可英子卻從他的故事裏瞭解到,“厚嘴脣男人”從小就擔負起贍養病重且雙目失明的老母,撫養他那要飄洋過海總考第一的弟弟的重任。在英子的眼裏,他不是賊,而是一個孝順的兒子,是一個負責任的哥哥。儘管他犯事了,被抓了,但英子還是十分同情和不解,甚至萌生敬仰之心:與那些被抓的抗日青年學生一樣偉大。

至於貫穿於全書的另一主角宋媽,在別人眼裏,她是一個傭人,是奶媽。可在英子眼裏,宋媽並不低賤,並不卑微,她是一個淳樸、善良、勤勞、和藹、忠實的長輩。英子依她,敬她,乃至宋媽走後,十分戀她。

總之,《城南舊事》雖是通過童稚的眼睛看大人的世界,卻更啓人深思。英子眼中看到小世界後面卻是一個悲慘的大世界。

林海音奶奶用她那蘸滿濃濃鄉情的文筆,給當今兒童,不,應該是所有兒童和大人,奉獻出這部享譽海內外的永恆經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回憶,給人以啓迪……我們何不道一聲:“林奶奶,您老辛苦了!我們永遠會記住‘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