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會考的讀書筆記

構圖微妙且低調,全片幾乎全爲自然音效,加上滔滔不絕的對話與爭吵,視聽語言簡陋,基調寫實。

畢業會考的讀書筆記

通過“考試”來推動情節發展,發散牽扯到當代羅馬尼亞的各種社會問題,國家和體制居高臨下,貧富、職業、年齡都不左右人民生活和行事的被動性。

影片花了大片筆墨表現人物對話,滔滔不絕的爭吵更加劇了影片的戾氣,彷彿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隨時會降臨,極度缺乏安全感。

奇怪的是,影片的結局卻是開朗的,儘管就考試結果而言,就計謀而言,都是失敗的,但在女兒終於走出父親的掌控後定格在光亮的畢業合照,無疑預示了全新的自我的誕生。

如果導演只是想表達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不應爲一次意外而失去出國發展甚至是改變人生的機會,那麼最適合的皆大歡喜的結局應該是她成功出國,可以是失而復得,也可以是再戰告捷,很多種可能,而且要做到避免觸及道德底線又能滿足想象裁決和政治正確其實是件很容易的.事。

但導演沒有這樣做,除了是寫實與內涵的需求,或許還有矛盾情感的綜合作用,一邊控訴着羅馬尼亞的種種、如實地再現人民對逃離的渴望,一邊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國家的信任,纔會在最後時刻留下一點不起眼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