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舊事散文

差不多有20年沒有騎自行車了。而今已經很少在荊門的街頭看到自行車的倩影了。那“叮鈴鈴,叮鈴鈴……”的自行車鈴聲只屬於那遙遠的童年記憶了。好似伴我一路成長,透過自行車,我看到了我曾經的影子。

自行車舊事散文

小時候很羨慕大人騎自行車的樣子,那麼輕輕一躍腿,就穩穩地坐在車座上,然後一蹬一蹬就前進了。有了自行車到哪裏也不發愁,它成了我兒時裏心裏最時尚、最先進、最羨慕、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常常做夢都想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那時候最最渴望的就是有一天自己也可以騎上它,出去和小夥伴們炫耀一番。

現在的年輕人對自行車也許會不屑一顧,甚至對騎車人投去蔑視的'目光。可是,在那精神物資匱乏的年代,自行車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奢侈品,不是誰想有就有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自行車代表着當時的權力和富有。誰家要是有輛自行車,起碼全村人都會跟着羨慕。

那時,我家沒有自行車,在大公社當武裝部長的父親偶爾會把公家配給他的那輛七層新“永久”牌自行車騎回家,每次,村裏人都會像看稀奇一樣擁到家裏來看自行車。這個時候我也特別興奮,往往我會乘父親不注意時,把自行車悄悄推到穀場去,因爲不會騎車,只能和一羣小夥伴推着自行車在穀場轉圈,常常弄得大汗淋漓,樂此不疲,一種滿足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我印象中,我是村裏小夥伴中第一個學會騎自行車的。記得當時不足8歲,是踩着三腳架學車的(人小沒法坐在座位上)。教我學騎車的是鄰居一位啞巴大叔。我學自行車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溜”,就是一隻腳站在腳踏板上,另一隻腳不停蹬地,讓自行車前進;第二步是“叉空騎車”,就是另一隻腳從車前樑穿過去蹬腳踏板;第三步就是“上車”。這樣就完成了學騎自行車的三步曲。後來,我還練就了飛奔一躍,兩腿穩穩跳上後車座的高超技能。現在想想甚是自豪。

70年代初,筆者投筆從戎。記得當時連隊司務長(公用)有輛除了“鈴不響其它部件都響”的自行車(指破舊車)。就是這樣一輛車也不是隨便能騎的,誰要想騎,必須是特殊情況,且需獲得連首長批准才行。後來,我調入團政治處從事專職新聞報道工作,宣傳股配有一輛自行車,但也是不能隨便使用,只能用於下連隊採訪,而且執行的是先報告、後使用的用車原則。

自己真正擁有自行車,還是轉業到地方後,最早是託上海的戰友幫忙買了輛鳳凰牌輕便自行車。車買回來後,單位同事都像看稀奇一樣。還有不少同事借去過“車癮”。這之後,還陸續買過“永久”、“飛鴿”等名牌自行車。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自行車正慢慢被摩托車、小轎車逐漸替代。雖然我後來學會了騎摩托車,而今家裏也有了小轎車。可是那騎自行車的遙遠時代真的好精彩。

真的好想再騎上自行車,去悠然自得的觀賞鄉村的春夏秋冬,去重溫我那已經逝去的“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