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讀書筆記範文

當我最初看到這本《大外交》的作者是基辛格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定是一本基辛格的個人傳記,比如中美建交等內容,爲此,處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我還找來英文版一讀。但是,這本書纔看開頭的部分章節,便發現我想錯了,我低估了基辛格的智慧和雄心,這本書一下子殺到了17世紀,一位位外交大師躍然紙上,一樁樁外交事件栩栩如生,作爲部分歷史的局中人,基辛格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想的更深,讓這本書也成爲國際關係史研究中的經典之作。

《大外交》讀書筆記範文

外交,不同人對其定義不同,而在不同時期,各國外交也有不同風格,而關於外交到底重在國家實力,還是外交大師的權謀縱橫也有爭議。我個人對外交的理解是,外交是內政的延伸,而戰爭本身也是外交的一極端體現,甚至工具,外交基於國家實力,但是在具體策略的制定和執行上,以及最終效果上卻與關鍵人物密不可分。而《大外交》正是沿着這樣的脈絡,基辛格彷彿在構築一部史詩電影,還是N部曲,他如畫外音一般交代背景和格局,接着便“放出”諸多外交關鍵人物,讓他們上演外交史上的一出又一出精彩的悲喜劇。

由於牽涉的時代,國家,人物衆多,基辛格在展開上也有所側重,首先,儘管外交每天都在全球各大地方展開,但是基辛格始終聚焦的是對應時代的“中心”或者衝突聚焦點,所以本書開場聚焦歐洲,從黎塞留到梅特涅,俾斯麥,對應的正是當時歐洲大陸居於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更是衝突頻發的“火藥桶”。而此後,伴隨德國、日本跋扈到二戰全面爆發,從美國崛起、蘇聯發威到冷戰大時代,這本書在時間與空間上自然切換,大氣磅礴。其次,基辛格始終很有自知之明,他寫的是“外交史”,所以交代相關背景,特別各國內政秉承的是倒置的“內政史是外交史撰寫的'鋪墊”思路,直擊與外教事件相關的核心內容,絕不發散,保證了本書的主線始終聚焦在外交主題。

很多時候,審視同樣的歷史,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給你帶來新的感覺,這本書在描述17到19世紀歐洲歷史的時候,以黎塞留、梅特涅等政治人物切入的角度就令我感到耳目一新。在外交史上,活躍於17世紀的黎塞留可謂非常著名的人物,甚至開創了一種風格。儘管身爲紅衣主教,但是同樣身爲法國路易十三時代權傾一時的當權人物,他卻跳出了外交中宗教利益的傳統,更關注法國實際利益,這一如今看起來好像自然而然的思路,在當時卻是具有開創性的。黎塞留堪稱當時最偉大的戰略大師,他面對的情況有些類似日後德意志的俾斯麥,有個強勢的西班牙跟它打個不停,東邊是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還有緊鄰的德國諸多勢力,更別說還有隔海相望的英國時不時來攪局。

黎塞留面對的是一個極端不利的地緣政治環境,國內還有不斷上演的宮廷陰謀,路易十三和其母瑪麗 美弟奇的爭鬥更是堪稱狗血,而由於一些宗教、財務爭端,還時不時來些內部叛亂。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黎塞留本着務實的態度,與鄰國時而死磕到底,時而務實和談,時而帶着法國軍隊直接上陣,時而幕後攛掇各方衝突,最大程度保證了法國的利益。在外交權謀上,黎塞留沒有後來的俾斯麥顯得那麼得心應手,但是在法國當時其實實力有限的情況下,他能做到如此成績已經堪稱大師。關於黎塞留的更多事蹟,推薦大家閱讀有本年頭的老書,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黎塞留傳》。

而與黎塞留堅決維護法國和路易十三利益,甚至不惜多次挑起戰爭相比,19世紀奧地利的外交大臣梅特涅就是另一種風格了。梅特涅活躍的時代,正是拿破崙縱橫歐洲的時代,中間甚至還有拿破崙借梅特涅夫人,向梅特涅傳話要娶法國公主這樣繞彎的趣聞。而梅特涅最大的外交事蹟卻是在後拿破崙時代,如同後來的一戰、二戰後一樣,經歷了一場拿破崙時代的歐洲大戰後,如何建立更穩定的歐洲新秩序是當時充滿挑戰的大事。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梅特涅來回周旋,成爲英俄奧普“四國同盟”的主要締造者,以及後續一系列活動的運作者。儘管在今天的一種解讀的語境中,“四國同盟”是反動的,保守的,壓制法蘭西興起的自由運動的。但是,站在那個時代節點,在當時的人們,發軔於法蘭西的這場戰爭無異於一場“浩劫”,穩定發展本身也是一種時代的呼喚,而梅特涅能在幾個互不信任,利益衝突的大國間尋找今天所謂的利益“最大公約數”,也足見這位“蝴蝶大臣”的不凡之處。

之所以對本書這兩位人物所處時代的外交描述影響深刻,正是因爲它一方面延展了我對歐洲一戰前外交格局和風格的視野,另一方面這也是本書敘事風格的典型體現。本書始終以人物爲視角,並沒有把視野拉的過高,法國寫一點,英國寫幾筆,西班牙再補上幾句,而是聚焦核心人物,因爲核心人物的外交活動本身就是那個時代的主線,中間在穿插幾個人物的支線,自然的就把一個時代的外交格局展現出來,而且更加生動。

而也正是從黎塞留時代起,利益在歐洲外交關係中才成爲核心要素,以至於基辛格在後續的其它時代的外交格局闡述中,也一再提及黎塞留,以及梅特涅時代的“四國同盟”模式,足見兩人已經構造了經典的外交範式。在閱讀《大外交》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儘管我們提倡獨立自主,但是正如我們社會的運轉,不可能單靠每個人“自主”爲此穩定而高效的發展一樣,國與國間的外交關係同樣需要一個共同維護的秩序,而這個過程中也必然有挑頭的。很多時候,“世界警察”並不見得是貶義詞,不同的時代,總是需要一個或幾個當時的強國,以一種建設性的態度來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所以,當這種格局鬆動的時候,缺乏一個“話事人”的時候,激烈的多國間的戰爭便會爆發,而戰爭結束後,緊接着必然是多國參與的會議嘗試構造新的平衡,選出新的平衡體系下,那麼一個或者幾個有分量的主導。

以“功利”的態度進行外交,顯然不如“讓世界充滿愛”這樣的口號來的激動人心,但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事例證明了,這又是最現實,反而最容易達成一致的出發點。《大外交》正是讓我們領略了數百年全球外交歷史的主線,儘管視角還是西方化的,但是也確實代表着書中涉及時代的歷史現實,歐洲、美蘇爭霸本來就是這段時間全球外交的主流,所以視角“西方”些也無損其思辨的價值。

而今天的中國,也到了想“韜光養晦”而不得的節點,因爲從經濟到政治已經深深的嵌入到了全球化秩序中,中國和美國的關係更是成爲當前世界格局中關鍵的一環。與此同時,在中國內部,伴隨中國影響力的增強,國家公民的民族性也在體現,近期,從《湄公河行動》到《戰狼2》、《紅海》的熱映,實際上已經反映出了這種大衆心理。所以,中國也正在進入全球化大外交時代,不管情願不情願,亞洲,已經成爲當前全球外交的新熱點而中國在經濟、商業、政治、安全上都將受到直接影響,進而輻射到我們,希望這將是一個摸索中順遂的過程,希望更多人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