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南通景點陳祥書隨筆

退休以後,定居南通,幾乎遊遍南通景點;網上搜索,圖書查閱,深入探索南通景點。鍵盤代筆,歷時半年,終於完成22篇遊記;掛在網上,輸入信息,即可百度瀏覽。回想遊覽,常有想象,留下點點滴滴的奇想;追憶探索,時有聯想,獲得零零碎碎的發現。再讀遊記,猶記往事,涌起一番社會責任。故而,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形成南通景點芻議。

芻議南通景點陳祥書隨筆

命名上,定園改寺。

怡園,宜分珠命名,聯珠合璧。不論是官方介紹,還是民間認可,都將怡園界定爲半島,佔地0。35公頃。其實,怡園遠不止半島本身,還有半島四周的水面。半島南側,可定名爲怡潭:水面長方,走向東西。東西石橋,如彩虹飛跨;橋洞倒影,如十五月亮。南岸石欄,柱頭雕獅;北岸駁石,西泊畫舫。半島本身,該定名爲怡島:西側,微廣場,形近正方,北建怡亭;中間,小樹林,林木蔥鬱,曲徑通幽;往東,石柱架,上纏青藤,下設長椅。其他三側,當定名爲怡湖:形似葫蘆,南近長方;澤國江海,仙境人間。東北綠苑,蔥綠滿岸,景點沿岸。北側水面,遊輪轟鳴,畫舫穿越。西邊大橋,三分湖水,飛跨南北。如此,規模擴大,美景增多,意趣頻生;更多怡目,更增怡心,更加怡人。

南通佛教文化展覽館,應更名爲西寺佛教展覽館。西寺,歷史地位顯赫,社會影響廣泛:本名興化教寺,因與東寺相對而俗稱西寺。它始建宋乾道元年(1165年),名列南通四大佛教場所。宋至清末,一直是南通僧正司所在地;民國期間,也作爲佛教協會駐紮地。1998年,被列入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改建爲佛教文化展覽館:修復山門殿、天王殿、華嚴殿與藥師殿,新建鐘樓、鼓樓、廂房和迴廊,增加塑像、壁畫、石刻與額聯,增設佛教文化展示館。綠植迴廊,壁畫雕塑,頗具江南園林風格。沒有出家僧衆,沒有誦經禮拜,不再是佛教佛事道場。長廊展示,兩館開放,主打佛教文化展覽。修復重生,佛教文化,變成旅遊觀光新景點。故最佳命名,當兼顧歷史和現實,兼得西寺與展館。

保護上,修寺復祠。

太平興國教寺,急需修繕復建。依據資料,其歷史相當西寺,級別高於西寺,價值不遜西寺。它始建於宋乾道二年,因相對西寺而俗稱東寺,是南通市著名寺院。據記載,它原有金剛殿、地藏殿和朝宮殿等,但現僅存大殿。1982年,該大殿被列爲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據檔案,1950年左右,還佔地6畝多,擁有房屋67間;由房管部門出租49間,大多由南通醫學院使用。1992年,更名爲興國道院。1994年,交南通市道協管理。20xx年,租與南通民間藝術館使用。正因如此,必須立即啓動保護工程,修復成名副其實的道院:正名上,要立即終止租賃,讓其成爲真正的興國道觀;保護上,要重新進行規劃,重建氣勢磅礴的道觀大門;修復上,要恢復以往規模,重修金剛殿、地藏殿與朝宮殿等。

曹公祠,需恢復祠堂與真像。據史載,抗倭英雄曹頂自應募入伍,數歷戰事,屢著奇功。特別是辭官不辭義,退伍不退志。1557年,當倭寇再次進犯通州時,他偕同守軍於城北與倭寇激戰,後又乘勝追擊到單家店,血戰六個小時。最後因天雨泥淖、戰馬失蹄而不幸殉國。隨後,通州人民將其安葬於城南,並修建祠堂一座。可現在,曹公祠有公無祠,只有方棚,簡陋寒酸:圓管棚周,偏斜支亭;方管棚頂,縱橫架頂。亭週上方,鉛皮環抱;亭頂上端,鐵皮覆蓋。曹公像樣子怪異,近乎神像,失卻真實:面色棕紅,頷外黃鬚;眼圈白帶,眼珠星白。頭戴戲劇英雄頭盔,上插許多白珠紅球;身披淡紅繡花披風,內穿大紅帶花綢衣。所以,要想敬仰抗倭英雄,傳揚愛國精神,就得恢復曹公祠堂,重塑曹公真像。

利用上,開廊闢亭。

在半島長廊,開闢狀元廊。在清代,南通出過兩名狀元:乾隆時的胡長齡,光緒時的張謇。恢復大學聯考以來,南通出過21名文理科狀元:畢業於南通中學的,有嚴鋒、王屹澤、俞萌、陸熠欣、陳天一、毛仕卓、袁清晗等;畢業於海安中學的',有王溯舸、徐應琪、王勁鬆、吉淳、範雯;畢業於如東中學的,有沈小春、季曉莉、劉詩雨、李雲飛;畢業於南通第一中學的,有黃昕、胡琦瑋。此外,還有曲塘中學的汪天一、如城一中的沈沉、通州中學的袁夢。而北濠河西北處,有一長方半島:半島上,剛築一座亭子,新建一段長廊;半島北,設有大型塑像,我(張謇)踏金鰲海上來。如將長廊命名爲狀元廊,並在長廊上立碑介紹狀元,無疑對激勵學子認真讀書,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將連岸方亭,或半島方亭,闢成丹亭。趙丹,出生揚州,兩歲隨親遷居南通;藝名爲丹,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影壇奇葩,享譽人民藝術家。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一共拍攝了35部故事片。其中,三十年代,參拍《熱血忠魂》《中華兒女》等20多部影片,主演《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等經典影片。抗戰勝利後,主演《遙遠的愛》和《幸福狂想曲》等影片,拍攝《關不住的春光》《烏鴉與麻雀》等影片。建國後,主演《爲了和平》《李時珍》《海魂》《林則徐》《聶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爲紀念趙丹,實驗中學內建有丹亭,但除其師生外難見真容。而在北濠河西北,南岸有連岸方亭,北岸有半島方亭;如將其一立碑添聯,闢爲丹亭,就能更好地宣傳趙丹。當然,也可在北濠河東南角,再建丹亭。

創建上,建館築廳。

選擇臨近濠河處,興建中國院士博物館,或南通院士博物館。南通,教育之鄉,院士之鄉;人才濟濟,英才輩出。建國以來,從南通走出的兩院院士,已有三十多位。其中,從南通大學走出的有十位,他們是徐冠仁、保錚、殷震、梅自強、餘鬆烈、姚穆、段樹民、顧曉鬆、陳義漢和樊嘉。從南通中學走出的有二十一位,他們是王曦、陸建華、袁翰青、魏建功、姚穆、王之卓、保錚、施雅風、李大潛、蔡金濤、張彌曼、丁傳賢、吳慰祖、林祥棣、黃耀曾、胡濟民、楊樂(鐫名世界數學史的大師)、嚴志達、巢紀平、管惟炎與仇世華等。另有五人,獲得國外院士:周桂芝、袁運開、朱劍英、居玉鑫、趙無極。爲激勵學子不斷拼搏,砥礪前行,適宜在濠東綠苑北區,選擇南端或北端臨河處,修建院士博物館。

在伶工學社內,或另擇佳地,興築中國戲劇展示廳。1919年,爲改良傳統戲劇、更改戲劇舊俗,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伶工學社和更俗劇場。前者,中國第一所新型戲劇學校;後者,戲劇教育與改革的實驗基地。著名戲劇藝術家歐陽予倩應邀來通,擔任學社主任併兼主教務,實施一系列戲劇教育改革。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多次來信張謇,闡述改革主張;並三次來通演出,支持戲劇改革。著名演員程硯秋、王夙卿、譚富英、楊小樓等十位,也相繼來通演出。南歐北梅,傾力支持;盛況空前,影響深遠。南通,開戲劇教育之先河,創戲劇改革之先導,發戲劇發展之先端。南通,中國戲劇教育的標誌牌,中國戲劇改革的轉折點,中國戲劇發展的里程碑。南通,義不容辭,當仁不讓,理應興築中國戲劇展館。

南通魅力,在於江海文化、近代文化與博物館文化;南通發展,依靠文化樹人、文化立市和文化興城。而芻議南通景點,就其實質,就是芻議南通文化。因爲無論是命名保護,還是利用創建,都是打造南通文化:讓景觀具有高亮度的文化色,讓景點擁有高起點的文化味,讓景區充滿高品位的文化魂。進而,強化南通超前式的文化自覺,保護南通珍品級的文化遺存,彰顯南通曆史性的文化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