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聯考的那些事兒隨筆

一年一度的大學聯考終於結束了,無論結果如何,高三狗們都可以給自己放個長假,放鬆一下身體和精神了。作爲一個在久經考場的老兵,一方面祝願他們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另一方面又禁不住翻起塵封已久的記憶,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當年大學聯考的故事。

我大學聯考的那些事兒隨筆

2002,那年我大學聯考。

2002年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尤其是時事政治部分熱點頻發。比如中國入世了,申奧成功了,當然還有中國足球出線了。以至於各種考前押題試卷把這些能想到的內容都挖掘爛了。我記得最誇張的一道題,是用哲學原理解釋中國足球出線,現在想想也是醉了。最後的大學聯考試卷,能想到的熱點問題一個都沒出,不得不佩服出題人的水平高,實在是高![由整理]

作爲一名河南考生,大學聯考競爭之慘烈是難以言表的。(什麼?你是山東的。好吧,我認輸了)現在回想我的整個高中生活,好像除了做題就是背書,然後接着做題。爲了方便,所有人都把常用的書放在課桌上,然後用皮筋勒起來,遠遠望去像是一座長城,終於理解了什麼叫書山有路勤爲徑。老師佈置的作業總覺得吃不飽,還要再買點輔導書給自己上上勁兒。我那時候經常訂閱的三本雜誌就是:中學生語數外、中學生數理化和中學生政史地。說到這裏要額外補充一句,當時河南實行的是“大綜合”,文理不分科。除了語數外三門必修課之外,剩下的六門課程都要學習。只不過跟其他省的文綜合和理綜合考生相比,大綜合刪去了一些高難度的內容,比如物理不考天體物理部分,歷史不考古代史,化學不考有機部分等等。總體的思路是,廣度增加,深度降低。即便如此,想要做到面面俱到也是非常困難的。在這些科目中本人的物理就相對較差,什麼動量定理、動能定理、衝量定理、能量的轉換與守恆定理我從來就沒真正搞懂過。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跟資質有關,更大的可能是因爲我一直不喜歡教我的物理老師。他是一個很嚴厲的人,長相也彪悍。班裏無論是誰,被他訓斥都是家常便飯,所以大家就給他起了個頗具濟源特色的外號,叫“八五”,其實就

是二百五的意思。儘管從心裏很不喜歡他,但是他的某些觀點我卻不得不認同,而且對我後來的行爲習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他當時要求我們做受力分析的時候,必須按照固定的套路,先寫以什麼爲研究對象,然後寫研究對象處於什麼樣的運動狀態,然後才能受力分析,即使對於最簡單問題也必須按照這樣的套路。我當時很不以爲然,認爲這完全是形式主義,浪費時間。但是“八五”同志嚴厲批評了我,說基礎知識必須牢靠,如果簡單的情形不按照規矩來,遇到複雜的情形就會思路混亂。事後很多事情也確實教育了我,令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理念,並不自覺地將其內化爲自己價值觀的一部分。以至於現在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都非常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而且喜歡從原理入手,力求追本溯源。

除了大綜合,河南大學聯考還需要單科成績作爲參考,考生要從理化生政史地六門中選擇16門,這些成績不計入總分,只是在總分相同的情況下就要按照單科成績排名,決定能否被錄取。具體選擇哪門跟報考的專業有關,由所報考的學校決定。比如選擇學醫,可能就要報考生物或者化學。我當時報考的`吉大金融學,竟然需要參考歷史成績,我一直沒想明白這是什麼套路。考的門數多了,考試時間也就相應拉長。別的省兩天考完,苦逼的河南考生要考四天——前兩天考語數外和大綜合,後兩天就是考六門單科。我當時報考了歷史、政治和化學,據說有學霸級人物六門都考了,而且考場遍佈全市,一門考完趕緊跑到另一個學校考下一門,真是自愧弗如!

我一直認爲大學聯考試卷是一件藝術品,一份好的大學聯考考卷不僅能考察學生的知識水平,更能夠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甚至是世界觀。以我大學聯考時的數學試卷爲例,最後一道大題是一道“拔高題”,大概是把一張紙折成什麼樣的形狀,然後如何如何。。。。。。雖然具體題目已經記不清了,但是當時我做題的心態至今難忘。我用了1秒鐘掃了一眼題,發現是從來沒做過的題型,直接放棄,然後檢查前面的題去了。這道大題價值15分,像我這樣直接放棄無疑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爲我太瞭解自己了,我從小就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做過的題再遇到,保證不錯;沒遇到過的題,肯定不會。認真程度99分,創新力0分!所以我當時的心態就是不在不會做的題上浪費時間,只要保證自己會做的都對就行了。你還別說,我還真從前面已經做過的題檢查出了幾個錯誤。整張試卷除了最後一道大題15分,還有一道計算題的最後一問5分,我真的不會,除了一個“解”字啥都沒寫。最後數學成績出來是128分,還是錯了2分,看來還是檢查的不夠仔細,但是基本做到會的題都對了,也算樂得其所。

河南實行的是考後估分報志願,我估計自己的分數在590左右,不上不下,這個成績最是尷尬——想上全國聞名的名牌大學,肯定沒戲;上個普通一本肯定沒問題,但是心有不甘,所以報志願就成了一門大學問。我的理想是上一個名氣比較大、但就是沒人去的大學,聽起來像是癡人說夢。我按照自己估算的分數,計算了全國當時排名前二十的大學近三年在河南的平均錄取分數線,然後一個一個往下看。清華,考不上;北大,也不行;復旦,不行。。。。。。終於,“吉林大學”四個字映入我的眼簾。去網吧仔細研究一下發現,這個大學果真符合我的所有要求:有一定知名度,至少在東北地區名氣很大;河南考生報考的熱情並不高,估計是因爲怕冷吧,往年的錄取分數線比我自己估計的分數要低20多分,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專業。而且我母親本身也是東北人,所以考去東北我自己心裏也沒有太多障礙。再看看其他高校,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都要上天了,尤其是帝都的高校,有個叫“北方工業大學”的專科,提檔線竟然590多,這是什麼鬼啊!最後,我鄭重地在報考志願上填上了“吉林大學”的名字。這個選擇可以說直接影響了我的人生,也是我迄今爲止認爲這是我做的最成功的一次投資——用最經濟的分數考上了最適合的高校。

雖然大學聯考已經過去了14年的時間,但是回想起這些往事仍然歷歷在目。於我們的人生而言,大學聯考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就是這短暫的一瞬,卻足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一起致敬大學聯考,致敬我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