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00字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是一本美國的經典小說,當時一經出版就風靡了全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爲你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00字,希望對您有用。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00字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00字1

人性就像陰陽,不管是多麼正直的人,心中也一定有邪念存在,猶如那白中的一點黑。相對的,不管是多麼可惡的人,心中也一定有善意共存,猶如那黑中的一抹白。

——題記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美國的經典小說,當時一經出版就風靡了全國。它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與他僕人家兒子所經歷的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其中他們之間的友誼貫穿了全文,真摯而又無暇的感情令無數作品都黯然失色。

“爲你,千千萬萬遍”每一次當主人公阿米爾和他僕人家的兒子,同時也是他的好朋友哈桑一起放風箏時,無論風箏飛得多遠,無論多少次,這位忠誠的夥計都會把風箏給追回來。爲了讓你開心,僅僅如此。

或許他只是出於對主人最基本的責任感,也有可能是單純的使命感,但僅僅是這麼簡單的行爲,卻讓我看出了二人之間的真摯友誼。會有一個僕人心甘情願地爲主人連續做這麼多次費力的事嗎?我想怕是沒有的吧。

一個天上的風箏,兩個孩童的赤子之心,一份純粹的友誼。風箏線連接的,不只是風箏,還有兩個孩子的命運。

風箏線似乎就在此時發生了顫動。身爲主人公的阿米爾在後來做的一個決定,卻讓自己後悔了許久;他親眼看着自己的好友受人欺凌,甚至是肉體上的折磨,可自己卻袖手旁觀。也許是覺得丟了身爲主人的臉,他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給任何人。而作爲被害者的哈桑同樣沒有告訴給任何人,不是因爲懦弱,卻是怕給主人家丟臉。多麼諷刺啊!同樣的理由,卻是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考慮方式。

有時候,自己的面子和旁人的眼光,真的是要比人的尊嚴重要得多,即使那人是你最親近的人。

人性的惡劣和世界的醜惡,足以讓一切真相隱匿於塵埃。

哈桑自然知道當他被欺侮時阿米爾在場,也自然知道他目睹了一切,更知道他的行爲給自己來了多大的傷害。可他並沒有因此憎恨阿米爾,他什麼都沒有說,什麼報復性的行爲都沒有,相反,還在阿米爾有困難之際伸出了援助之手。

上帝的正直與善良之光照拂到了這個男人,也因此不敢讓阿米爾直視這個昔日的好友。因爲哈桑就像一面乾淨的鏡子,能清晰地照出自己的醜惡。

帶着對哈桑的愧疚生活胃許多年的阿米爾,終於決定面對過去,直面過去那個膽小懦弱的自己。可在這時,他卻得知了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這是多麼的難堪啊!我究竟對我的弟弟做了什麼啊!恐懼,愧疚,罪惡,贖罪......縈繞在他的心頭,久久不散。

有時,太過在意旁人的目光,就只會看到人性的卑劣而忽略人性的善良。我們能做的,不過是珍惜當下事,不負眼前人罷了。

這是一本充斥着人性光環的書,書中的兩個孩子,或許最懷念的還是那時,無憂無慮地放風箏的之際吧。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00字2

這是《追風箏的人》裏面的原句,是僕人哈桑對少爺阿米爾的忠誠表白,不是地位階級下的諂媚阿諛,而是一種奉獻,無關壓迫——它是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時期的純真的友誼和信任。

可是,這個故事並不是一個歌頌超越階級的友誼的故事,即使它在開始構設了一個有着炊煙、笑聲的煙火人間。或許,這與作者的經歷有關。卡勒德`胡塞尼,一個美籍阿富汗人。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身移民美國的阿富汗男孩的童年往事以及他成人後對兒時過錯懺悔和自我救贖。

這部小說似是被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在阿富汗,另一部分在美國。而在我心裏,它像是阿米爾的靈魂,一部分埋葬在阿富汗,一部分卻活在美國。

我尤其喜歡在阿富汗裏的故事。那裏有一段故事,我印象深刻。那是十二歲的阿米爾和十一歲的哈桑參加喀布爾的風箏大賽的事。

風箏比賽比的不是高度,而是比誰的風箏能在廝殺中留到最後。風箏留到最後才只是勝利的起步,最大的榮耀卻是要追到這個最後的風箏,追到這隻承載着榮耀的風箏。

哈桑是最出色的追風箏人。而這次,他更爲努力,因爲他知道阿米爾想要通過這次比賽向父親證明自己。追,爲阿米爾的風箏;追,爲阿米爾的心願;追,爲你千千萬萬遍。在追逐的最後,藍色風箏在哈桑忠誠的保護下和阿米爾的懦弱和背叛下成了阿米爾的榮耀,阿米爾的“罪證”——對純真友誼和信任狠狠傷害的證據。

我不禁心酸,想到阿米爾那句“哈桑從未拒絕我任何事情。”

人們喜歡忠誠,好比如不會拒絕命令的忠誠。可是在當下,“從未拒絕”算是一種愚忠。如果一味順從只會讓一些無恥之人得寸進尺。在我們的班裏,有的人喜歡欺負別人,而卻有人願意順從。這也算是從未拒絕、一味退讓。這樣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最終失去自我,逐漸去習慣了自己討厭的生活。自甘墮落。

類似的,像阿米爾那般性格的人,懦弱而渴望。懦弱的,是一些自己無能爲力,一些於自身有威脅而能逃避的事情。渴望的,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或許是一些本來屬於自己卻被迫和別人瓜分的東西。

有的人懦弱大於渴望,可能會失去了最初的勇敢。怯怯懦懦的去逃避自我,只會失去“渴望”。

有的人渴望大於懦弱,可能會泯滅了最初的良知,從而失去可以蛻變的機會。如果只會渴望去做,便會變成野心的放縱,將會渴望懦弱。

在追逐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抉擇,有的人會是像哈桑那種執着和相信,有的人會是阿米爾懦弱而又真摯的渴望等,而且追到的風箏不一定心中所想。可是,我相信不管是那一種,愚忠和服從終會逐漸變成明智的平等,懦弱和渴望終將會被面對、改變。

我追,我的風箏,像哈桑,也像阿米爾。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00字3

不得不承認,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幾乎對讀書喪失了興趣。經常是拿起一本書--放下。看起來,我與書無緣了。但總會有一個轉折點的。當我看到《追風箏的'人》這個書名,引發了我無限的聯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黃昏的天空。一層層斑斕雲彩中有一片蔚藍天空,彷彿把人帶到更深更廣遠的世界。一隻拖着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爲一個書名,因爲一個夢境,我買下了它。

在我看來,第一流的小說必須具備一個特質:情感的真實。

具備這一特質後,一部小說的情節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誕,讀起來都不會有堵塞感。

因而,錢鍾書的《圍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說,因爲小說中一些關鍵情節的推進缺乏情感的真實,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鴻漸、唐曉芙愛上方鴻漸和方鴻漸愛上孫柔嘉,這幾個情節中的情感描繪都缺乏真實感,讓我覺得相當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就具備"情感的真實"這一特質。

這部小說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小他一歲的、天生便是兔脣的哈桑是僕人,他們都失去了媽媽,阿米爾的媽媽生阿米爾時死於難產,哈桑的媽媽則在哈桑出生幾天後跟一羣江湖藝人私奔了。這兩個男孩吃一個奶媽的奶長大,擁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誼。然而,當哈桑爲捍衛阿米爾的榮譽而被人凌辱時,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不僅如此,阿米爾還設計將哈桑驅逐出自己家門。後來,已移居美國併成爲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他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爲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爲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追風箏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爾,更是我們每個人。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爲健全的人,成爲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樣那樣的心結,都有一隻曾經的風箏。

看完原著之後又去看了同名電影,看到最後在草地上放飛風箏的一幕,最後那一句:"爲你,千千萬萬遍",真是很有苦盡甘來後的淚點。從阿富汗烽火硝煙的專政暴權的窒息感,到溫暖的春天草坪上放風箏,確是精神和物質上共同的圓滿。讓我想到昨天和室友一起去看的《地心引力》。不過那是真的窒息感(在太空),然後再回到水與土的星球上。有一種相似的感覺,太甜的生活,總需要讓我們會知道什麼是苦吧。

猜你感興趣:

1.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0字範文

2.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0字

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