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精選:華清池前的沉思

遊不完、看不夠古都長安的美景,現在又乘車來到華清池。它位於距離西安市三十公里的臨潼區,南依驪山、北依渭水,緊依長安。 “千古一帝”秦始皇於此“砌石起宇”,名曰“驪山湯”;漢武帝對“驪山湯”又進行修葺;北周武帝時,乃造“黃堂石井”,隋文帝稱帝三年,爲美化溫湯環境,而“列松柏數千株”;貞觀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營建“湯泉宮”。並親筆御書《溫泉銘》。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幾經擴建,公元747年新宮落成,易名“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就是描繪華清池衆多的宮闕和美麗的景色。

抒情散文精選:華清池前的沉思

圍繞時代的興亡更替,華清池盛衰變遷,歷代文人墨客來此尋古覓幽,憾嘆詠懷,創作了無數流傳千古,膾炙人口詩詞歌賦。

華清池是以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羅曼史而著稱的。據記載,從公元745年至755年的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攜貴妃和親信大臣來華清宮“避寒”,直到翌年暮春才返回京都長安。溫泉沐浴、梨園聽音,是唐明皇和楊貴妃在這裏最羅曼蒂克的生活。期間處理朝政,商議國事、接見外使都要在這裏進行,華清宮逐漸成了當時的政治中心。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天寶15年(756年)六月,安綠山叛軍攻破潼關,危及長安,玄宗倉皇出逃西蜀,通過馬嵬城,扈從部隊因怨憤而譁變,自行處死奸相楊國忠,並要求玄宗處死楊貴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嵬事變”,於是一個王朝沒落的陰影,便隨着一個女人冤屈的腳步向着一個終點慢慢地走着。

實在有失公允,楊貴妃並非像武則天、慈禧那樣掌權之人。除了和唐明皇有着纏綿的.愛情生活以外,也未曾干擾過朝政。皇帝、貴妃也是人,他們除了位高權重以外,他們在情感需求上與普通人沒有兩樣,李楊之間純真愛情自然也就無可厚非了。因此,誤國的責任理應由唐明皇和佞臣楊國忠負責。唐明皇自從擁有美人後,他老人家整日沉醉於美色之中,連早朝也賴得去上,楊貴妃是楊國忠的妹妹,亂朝之事是楊國忠爲首,最後導致了後來“安史之亂”,“馬嵬事變”,把楊貴妃活活吊死在馬嵬坡。

遊覽了華清池,思緒萬千、情緒異常,既爲玄宗的誤國失政,一嘆遺恨之聲,更爲李楊的愛情悲劇一掬同情之淚!

楊貴妃被吊死後,“安史之亂”平息了。也沒人說唐明皇好色,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了。修史的大概都在討好皇族,順其自然把一切罪名都加在楊貴妃身上,反正歷史上有關“紅顏禍水”之說又不只第一例,多一例又何妨,天下誰敢說修史的胡言亂語,那簡直就是跟大唐過不去,逆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楊貴妃也就“順理成章”地背上了“紅顏禍水”的罪名。

後來很多人的詩文罵楊貴妃,也有很多詩文爲她鳴冤。罵楊貴妃的大都是痛恨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的;爲她喊冤的大都是爲她傾國傾城的容貌惋惜。後來唐朝末代那個說自己打球的技巧可以考狀元的僖宗皇帝,爲避黃巢之亂,也逃到了馬嵬坡。有人便在馬嵬坡的驛館題了一首詩,至於是誰題的,有的說是羅隱。反正不管是誰,這人題詩的目的好像爲楊貴妃鳴不平,詩云:馬嵬煙柳正依依,重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貴妃。大概意思說,這一回,你們的後人也逃到馬嵬坡,不能再埋怨楊貴妃了吧!也算爲楊貴妃洗脫一番罪名。

許照熙 筆名許照宇,漢族,大專學歷,高級教師,2000年開始創作。《逃亡地主的生還》《選對了夫家嫁錯了郎》《府奶奶》《阿福讓妻》等已出版,作品獲縣級、省級、國家級上百篇。現爲中國國際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小說學會會員、中國大衆文學學會會員、上海文藝網簽約作家、金華市作家協會會員、浦江作家協會會員。


【本文作者:許照熙。(公衆號:芝蘭園)】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