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記憶之秋散文

一年四季,春華秋實。秋天是一年天氣最好的時節,天高雲淡,秋高氣爽,風中吹來陣陣的桂花香,沁人心脾。秋天也是豐收的季節,在我們江南有無數的稻田,金黃色的掛着沉甸甸的稻穗,微風一吹,捲起千層稻浪。突然,那兒時的歌聲又在耳邊響起“

少年記憶之秋散文

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無邊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在這悠揚的旋律中,把我的思緒帶到了70年代的那個豐收的秋天。那時我們學校組織我們去曹橋鄉下學農,帶着被子去1星期,由於我們那是1班,就分在大隊部後面的一家人家的一個小倉庫,十幾個男孩住在一起,打通鋪,下面鋪着曬乾的稻草,又厚又軟,那時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在鄉下過集體生活,大家在一起雖然生活條件清苦,但是我們是來鍛鍊的,既不怕苦,又不怕累,又有小夥伴的說不完的話,夜晚就這樣很快的過去了。

白天勞動,不是在有千層浪的稻田割稻,而是在他們收割後的稻田裏,拿着一個竹籃撿稻穗,做到糧食顆粒歸倉。原來隊長是怕我們累了才安排了這輕鬆的活。但也畢竟是在野外勞動。不知誰唱起了歌曲“我是公社小社員,手拿小鐮刀,身背小竹籃,……大家就開始合唱,田野了迴盪着稚嫩的歌聲。在愉快的心情下,一片片稻田被我們勤勞的雙手,把剩漏下稻穗撿的乾乾淨淨。

最後一天隊長安排我們打大豆(毛豆),就是大家一起在曬穀場上把帶豆莢的'大豆用力在木板上甩,把成熟的大豆從豆莢裏甩出來。那種大豆叫元青豆,是平湖的特產,黑黑的皮裏邊綠色的肉,當時是出口換外匯的產品。大家環繞着曬穀場坐着,邊談邊有節奏的勞動,在愉快的笑聲中我們的甩大豆速度越來越慢,那是因爲體力漸漸不支,雖然沒有每人定任務,但大家都卯足了勁在做,怕少做了吃虧,那是的我們是多麼的單純,因爲單純就容易滿足,而後就是收穫了甜甜的幸福感。

傍晚,是我們學農的最後一餐,在當時的情況下,每人一大塊紅燒肉,是最大的獎賞,那塊肉雖然現在我已經忘了是什麼滋味,但那種吃好後的滿足感卻戀戀不忘。以至於每當我吃紅燒肉的時候,我就會跟那次的相比,那種感覺----甜甜又蜜蜜,自豪又滿足是我後來沒有體會到的,那怕是現在的味再正宗,我也永不會忘記那種清苦時的滿足。

第二天,在回城的路上,驚奇的看見遠處一片紫色的甘蔗林,因爲那時我們見的甘蔗全是青皮的,這紫色的甘蔗林是那樣的有色彩,在陽光下,在秋風中,似一副清雅的中國畫,刻在了我的腦海中。同時祝福我們的生活像甘蔗一樣甘甜,更像甘蔗那樣一節比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