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經典散文

自信是成功的源泉。現實生活中,不論困難多大、條件多差,只要充滿自信,銳意進取,堅持到底,奮鬥不止,希望終會變成現實。面對現實,面對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準確地把握自己,審視自己的素質、愛好和特長,根據所處的單位和環境,確立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執著地追求,不懈地拼搏,定能叩開事業的大門,這就是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經典散文

這是2011年我發表在一份雜誌上的一篇短文,作爲博文推薦到了新浪網上發表,今天偶然讀來,仍覺得很有意義,我想把它展開來解讀,真正觸動自己的靈魂,體味現實的意義。

自信,就是對自己的相信和肯定,這對於任何人都十分重要,自信就是希望,自信就是力量,充滿了自信,最少成功了一半。古往今來,許多文人聖哲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充滿了自信。貝多芬一生遭受許多打擊,幾近絕望,但他有堅強的性格,充滿了自信,在極度艱難的遭遇中,百折不撓地生存着,他的聽力從小就有缺陷,到了28歲時,已經聾得相當厲害。到了32歲時,他的聽力只能靠聽筒聽樂隊的聲音,越是在這時候,他越充滿了自信,寫出了轟動世界的《第二交響曲》。後來,他的耳朵全聾了,但他不向命運屈服,還是憑藉自信,又寫出了《英雄交響曲》、《月光交響曲》和《第五交響曲》,25年後,又寫出了《第九交響曲》。假如貝多芬開始就自嘆自卑,缺乏自信,這個世界就會缺少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大家耳熟能詳的《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年輕時也屢遭挫折,屢試落第,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充滿了自信,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自勉,終於寫出名垂千古的《聊齋志異》。蒲松齡是全憑自信而成功的。還有,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鬆,面對全國幾億觀衆侃侃而談,他主持節目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從容自信,這就是自信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連自己都不相信,那麼,他怎麼會有所作爲、有所創造、有所建樹呢?現實生活中,也大有人在,有的人並不相信自己的潛能,一碰到困難,就產生了自卑心理、畏難情緒,行動上就退縮、就躲避,從而導致失敗。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情緒低落,認爲自己笨,天生就不是那塊料,把自己說的`這也不是,那也不行,於是,不求進取,在挫折面前打了“退堂鼓”,導致一輩子無所事事。所有這些都是自卑和消極心理造成的,人的一生所要面對的困難很多很多,我們必須充滿自信,有信心、有能力來克服這些困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克服前進路上的困難,這樣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當然,盲目的自信,甚至自負,也不會成功。所以,我們要真正面對現實,正確地認識自己,全面地看待自己,勇敢地直面自己,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根據自身的素質、愛好和特長,確立每個時期切合實際的奮鬥目標,實現了一個小目標,就贏得了一份小自信,實現了一個大目標,就贏得了一份大自信,在自信力量的驅使下,總目標也就爲期不遠了。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們要時刻充滿自信,讓自信的笑容浮現臉龐,讓自信給我們帶來奮進的力量,不要讓自卑矇蔽我們的心靈,要勇敢地邁開自信的腳步,邁向成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