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故事 讀書筆記

幻類作品是我少年龐雜的讀書體系中極少涉獵的一種類型。很多年前在看《Halo》系列的時候覺得精彩而有不足,但是也沒有仔細考量到底問題是出在什麼地方。最近重讀了一遍,又找了一些另外的作品來看。最初還是劉慈欣的《三體》系列。三本是一口氣讀完的,包括續集《三體X》,不久後又看了一遍。我有直覺,這是很出色的作品(除了某些人文知識和情節處理得極其幼稚以外),但由於我固有的偏見,我不相信中國作家在科幻領域能夠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於是我又去找了Asimov的《日暮》、《基地》系列和Card的《安德》系列來看。這兩人應該夠典型了,分別代表了美國不同時期的科幻最高水準。然後我還看了劉慈欣和王晉康的短篇集。數量不多,然而我還是覺得可以寫一點評論下來。

科幻故事 讀書筆記

首先,推翻我的偏見,大劉是國際水準的。這點不光體現在《三體》系列上,在短篇小說中更能體驗到他天馬行空似的思維。而且這種思維都是世界觀/宇宙觀級別的設定,堪比《日暮》,可以讓讀者得到顛覆性的啓發。當然大劉也有缺點,他的人文素養和個別常識讓人瞠目結舌——然而人無完人,這個並不能影響我對他的驚歎,更況硬科幻本來就不是靠這個吃飯的。相較之下,王晉康就小器得多了,量子人機器狗之類,別說和宇宙觀扯不上聯繫,就連實驗物理的`創新都沒達到。猜來,王某人也許代表的是中國科幻的廣泛水平,大劉是奇葩

《基地》的構思從宇宙觀或理論物理的層次來說大概相當於《三體》第一部,講述有限的宇宙空間內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安德》系列也是一樣,講述的主要還是“人”的故事——人在遇到“非人”的時候會產生的故事。在這點上其實《Halo》和它們也沒有本質區別,只是《Halo》的情節實在是差得太遠,全是士官長的遊戲記錄,沒有奇詭的情節構想。但《三體》從第二部《黑暗森林》開始就完全脫離了“人的故事”的侷限,儘管故事主體還是人(因爲創造外星生物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爲,見後文),但其實討論的卻是“宇宙的故事”,或者說,是“宇”的故事,“空間”的故事。【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就是真正的“宇宙的故事”了,有空間,也有時間——世界觀之龐大,讓人歎爲觀止(同時也無限絕望)。

宇宙的故事也可以通過人來講,大劉就做到了,且他沒有吃力不討好地去描述外星人的形貌。這是聰明的做法。在這點上,《Halo》犯了和《Star Trek》一樣的視覺媒體無可避免的錯誤——把外星人的形象和習性設定得太過具體,雖然看着很過癮,但難免反過來嘲笑/自嘲人類想象力的貧乏。這樣一來,反倒不如《X-Men》或者《魔戒》這類明確告訴你就是發生在地球/這個世界上,沒有異類只有人類自己的變種/歷史/神族來得讓人不容置疑。其實《魔戒》又何嘗不是科幻,只是Tolkien老爺子把它給“託”給歷史了而已。

科幻從表面上看來是文學與科學的結合,然而這樣的結合產出的卻很可能是社會學或心理學,甚至是哲學的成果。看完《三體III》之後我就有一種聽完Yale哲學課之後的絕望感(生理表現爲一種內心+腦內的全然空洞)。所以說,是不是所有的科幻都要寫到大劉那個地步方纔能夠被稱作一流的科幻,我覺得還是有所保留的好。寫成《基地》或《安德》那樣的社會學層面的作品,也是很好很好的。而且總歸,那樣的東西我是寫不出來的,所以有的看我就很滿足了。說到底,殺時間而已。

==

Card(《安德》系列的作者)在《死者代言人》中展現了自己腦內無比恢宏的世界。於是我明白了他爲什麼說,《安德的遊戲》只是一個“工具”,真正想說的話是在《死者代言人》裏的。科幻說到底只是聰明人的遊戲罷了,Asimov是Mensa的副會長,Card不知道,然而從他愛寫少年天才來看,也不會是個笨人。儘管我覺得極目宇宙的科幻作者反對同性戀狹隘得有點搞笑(就像王晉康的作品中處處流露出的大中華民族思想一樣,特滑稽),然而人畢竟是時代侷限的產物。就像現今世界沒有按照凡爾納所描述的細節發展一樣,人類的未來也不會和現今科幻的設想處處吻合。只有無聊感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大敵,所以每個時代的聰明人都不得不去找點兒事情來做。大劉若是去參加中國門薩的測試,想來也必定是能夠通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