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教育隨筆》心得體會3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心得體會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教育隨筆》心得體會3篇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曄曄平時不太善於交往,各方面發展較遲緩,活動中,需要老師更多地提醒與幫助。但是我漸漸發現,曄曄對美工活動情有獨鍾,在做手工時非常投入,表現出特別的耐心。我欣賞他的作品。保護他對美工活動的興趣,給與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美工創作的快樂,體驗到完成製作的成就感。 、

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休閒一角”手工製作示範圖,幼兒可以根據圖示用紙杯、紙盤、吸管、剪刀、雙面膠等製作桌子和椅子。第一天活動結束之後,所提供的紙杯就被用完了,由於大家第一次嘗試製作還不熟悉,所以浪費了較多的紙杯,好多紙杯被剪壞掉了。紙杯被用光了該怎麼辦呢?孩子們紛紛都說明天我們再拿一些過來。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曄曄手裏拿着幾隻紙杯,和媽媽一起走進教室,我知道他拿來紙杯就是要做桌子和椅子,所以就告訴他可以去美工區做手工了。

他拿起了剪刀,照着示範圖上的步驟,將紙杯從杯口開始往下剪,準備剪出椅子腿。看到他那認真的模樣,我欣慰地笑了笑,難得看到他能這樣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一條椅子腿基本完成了,還有三條椅子腿,他拿着剪刀繼續剪,我在旁關注着,我想看看沒有我的幫助.他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作品。突然一不小心,剪過了頭將椅子腿剪斷了,他發出了嘆息:“哎呀,剪壞了。”我試着安慰他:“沒關係,你還可以重新再做一個。”於是,他又拿起了一個紙杯,開始製作,我默默地看着他的操作,當我發現他有點不對時,稍稍給了他一點提醒。在曄曄的耐心努力下,椅子的製作還是比較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興地問我:“老師,我做的椅子漂亮嗎?”我點點頭,對他的表現給與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並引導他向小朋友介紹自己是怎麼製作的。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講述是件很光榮的事情,曄曄顯得特別的自豪,雖然他作品做的有些粗糙,對製作過程講解得也不很清晰,但是我看到了他對美工活動的熱愛和耐心。

我將曄曄喜歡做美工的事情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反饋,他在家也很喜歡做手工呢,家裏買了很多手工紙,他看上面的步驟學習摺紙,碰到不會做的時候纔會喊媽媽幫忙。一天早上,曄曄帶着一幅自己的作品走進教室,上面有用手工紙折的兩條魚,還畫了背景。我欣賞並誇讚了他的作品,鼓勵他展示給小朋友看。他高興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並介紹說:“小魚在池塘裏遊,池塘裏還有蝌蚪,池塘邊有椅子可以給人休息。”“那池塘裏綠綠的是什麼呢?”我接着問。他回答:“是荷葉。”小朋友看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折小魚,曄譁就一步一步地教大家,幾個動手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很快學會了。曄譁非常開心,小臉上充滿了成就感,自豪地說:“是我教會的。”

讓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有介紹和解說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孩子創作力的方式。可能有時,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作品看起來根本什麼都不是,但如果讓孩子講一講自己的作品時,孩子往往會呈現一個精彩的畫面。而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會覺得孩子的作品是獨特的。就這樣,最近,曄曄每天早上都會帶一件手工作品到幼兒園,然後教小朋友,雖然有些是他和媽媽一起做的,自己單獨還不會,但是他對這些美工活動依然充滿了興趣。在教學活動《快樂的婚禮》之後,大家對裝扮小豬還意猶未盡,曄曄也同樣興趣濃厚,今天,他吃飯吃得很快,因爲他還要去給小豬打扮。

《指南》中說:“每個幼兒的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們除了給幼兒創設條件和機會之外,還要積極地保護幼兒對藝術創作的興趣,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只要我們保護孩子、支持孩子,就會讓美的種子發芽……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2

學習新教育,我經歷了從抽象到直觀、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第一次接觸新教育,是在去年新教育改革發起人朱永新教授來我市金海岸國小作報告,朱教授介紹了新教育的五大理念、四個改變和六大行動,當時似懂非懂,只是覺得確實有新思想,但很遙遠。第二次學習新教育,是寒假裏領到《新教育》這本書,每天午飯後坐在牀上曬着太陽,邊感受着陽光的溫暖邊細細地品讀,纔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特別對書中的第二、六、七、八章:新教育的學理基礎、新教育的教師發展、新教育的理想課堂、新教育的每月一事特感興趣。第三次學習新教育,是在學校觀看常麗華老師的報告視頻。第四次學習新教育是去實驗學校聽新教育實驗報告。第五次學習新教育是看到學校的'通知要寫學習體會並且有可能發言,才又把《新教育》讀了一遍。雖然每次都是較被動的學習,但確實是一次比一次有收穫。

朱教授認爲,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發展爲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等六大行動爲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爲目的的教育實驗。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啓發。新教育認爲,理念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不應該只是“爲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裏所接受的教育,在爲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

學習新教育,我本人最大的體會就是從新教育榜樣教師常麗華的故事中學到了很多。新教育的學理基礎中發展論是: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看後很有些感觸。迫於應試的壓力,我們教給學生的有多少是可以讓學生享用一生?在應試的指揮棒下,我們一天天在訓練着學生怎樣拿高分。學生的視野被殘酷的禁錮起來,老師的天空也是一樣的遭遇。而常麗華的成功就在於她帶領學生一起打破這個禁錮,快樂地讀書,幸福地學習。作爲她的學生是幸福的,學到了一生受用的東西。常麗華的聰明之處就在於她能不斷超越自己,發展自己,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課程。教師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個性,不要人云亦云。“讀、寫、繪”正適合國小生學習的特點,而不一定適合國中、高中的語文學習。作爲一名生物教師,我也在反思生物課如何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響應咱校的“三生”教育,我覺得生物課也有必要進行改革,例如,學習七年級下冊人體生理衛生知識時,能否不單純地學習課本知識,而是聯繫生活實際,從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這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課。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3

社會的進步以前的工業社會的班級授課制不適應現在的信息社會,教師必須儘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爲新課程的研究者、實施者和創造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爲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爲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爲,樹立“以活動促學習”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在是傳統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爲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由靜態的知識佔有者成爲動態的研究者,教師應當成爲孜孜不倦的學習者、教學問題的探索者、新的教學思想的實踐者和教育改革的專業決策者。教師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爲的反思、研究和改進,實現教師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進而從策略層面上提高教師行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強時態性。

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應當成爲主角。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教學應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僅面向學生

的現在,更注重學生面向學生的未來。在課堂教學中,平等的師生關係、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得手段,使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提高潛能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鍊個性得到優化,這就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和諧課堂。教育的過程要體現受教育者的主題性。要確立和提高受教育着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大作用,讓他們意識到並主動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和自身發展中對未來社會的價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題體性就是要順其成長髮展的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