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寫景美文

我的故鄉,在蘇北裏下河的一個小鎮。鎮前後橫臥着兩條河,一條叫朱瀝溝,一條叫蟒蛇河,連接着西南十幾公里的大縱湖。大縱湖上游,南有鯉魚河、中引河,連接寶應的大溪河;西有南周河和橫字河,連接興化的沙黃河。湖水流人下游的蟒蛇河,經鎮西的三裏窯向北至九里窯,與新洋港河並流,然後直人黃海。

大河之舞寫景美文

據北宋年間的水文測量史料記載,與裏下河其他湖泊一樣,大縱湖也是由古潟湖演變而成。有湖必有河,湖與河相應而生、相依爲命,這是從無到有的創生。大縱湖與這些密密麻麻的河網,像生命的血液,流動了近千年,流域達九百多平方公里,湖與河,也融匯於民族文化的江河之中,孕育和繁榮了海鹽文化、江淮文化

曾經讀過讚美“湖與河”的一首詩,而多少年後再讀它,心底涌出的是難以剋制的淚水。因爲生我養我的這片水源被污染了,滋養着大地生命的甘泉變得渾濁並漸漸發臭了,人們不得不把生存的希望寄託於地下水可喜的是,2012龍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先是在龍岡西,蟒蛇河和朱瀝溝並流的那個地方,成功開挖了“鹽龍湖”——飲用水源生態淨化湖,投資8億元,佔地3200多畝。緊接着,2013蛇年,又在建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的.基礎上,實施了“市域河道整治”“退圩還湖”“引江人湖”等一系列工程

動作——快節奏;旋律——高亢、激昂,讓人眼前一亮。

筆者自退休後,一直貓在家裏。架不住區局負責這方面工程的同志誠摯相邀,一日,欣然前往。首先來到大縱湖新開挖的深水區,原來的湖底只有0.1—0.3米,現在一下子挖成了2米,湖面寬闊,碧波盪漾;湖水清澈見底,濺起的水花,晶瑩剔透。再看四周的湖圩,原先密集的圈網與圍欄不見了,湖邊翠柳披堤,港汊蘆葦叢叢,分明是一種自然的迴歸。然後,又去了與興化交界的沙黃河,只見大型挖泥船、掘進機,排列岸邊,馬達轟鳴,熱火朝天,好一幅戰天鬥地的場面。

來到了楊港,這裏聳立着鹽城西域的第一閘。工程負責人說,按照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的設計,這一系列工程實施的將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大縱湖會是另一番景象,抵禦防洪除澇二十年一遇,正常水位自由水體每天交換可達百萬立方米;引江人湖,不僅遏制了水源富營養化的趨勢,而且水質也由現在的劣V類水提升爲Ⅲ級的保護目標;同時,大縱湖的水生植物、溼地低等植物、維管束植物以及陸生物、魚類、鳥類、浮游動物、湖底棲動物,能夠回到幾十年前沒有被污染的那種原生態的狀況。退圩還湖後的大縱湖,養殖業合理規劃,旅遊業項目增多,風景比唐人王勃描畫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加迷人。

這就是鹽都人的“大河之舞”。比起愛爾蘭那個《大河之舞》,兩小時的劇場秀,更具有氣勢磅礴的“上善若水”的思想品位,因爲,它連接着“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