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漫步散文

江邊漫步散文1

這裏是遠離城市繁華喧囂的上游。

江邊漫步散文

細雨無止境地下着,透過或濃或淡的雲層俯視着這裏寧靜的山,潺潺的河水,以及漢江河邊清寂的紫色小花朵。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植被,把層層迭迭,嶺嶺溝坎相連的山勢裝扮的嫣然蔥鬱,深綠蒼翠,秋意盎然。

激流吞噬着挖沙採石遺留下凸凹不平的渚色沙丘,河牀乾涸處挖掘機、運沙石的車加足馬力地工作着,給人一種活力萬象。行走在大自然美輪美奐的七彩調色板,好似一種濃濃的生命激情的宣泄或輕輕的釋放。一串串成熟的野果,我遺憾,我叫不上名,她們壓彎枝頭,以沉默催熟了危崖邊。白鷺、朱䴉、蒼鷺……在淺水處覓食,水鳥翩飛,充滿安詳和美的風情。

跳動的思緒隨着目及之處,心智所致和朱䴉、白鷺、蒼鷺在漢江綠色上空的鳥鳴一起飛歌。帶上的心,閒散的領略,隨意的行止。走過長長的岸邊幽徑,越過鐵路大橋流淌的湍急江水,攀過一段淺山的河崖,繞過一棵老藤的蟠曲,原來水隨山轉,路隨山走,景隨路幽,一處一景,一段一奇,河彎路轉,曲徑通幽,層層遞進。覽勝的雙眸或已忘記時間,早被這許多的美景分割。

悠悠的、恬靜的薄霧或山嵐,緩緩的遊走,或繚繞在你視野裏隨意一條江河,一座峯癲時,你感覺河在流,遠山的峯巔也在動。你相信,大自然有無限的神祕,一切皆美好,處處好風景!

江邊漫步散文2

轉眼間,從小城步入武漢工作已近十年。因爲工作俗務,一直極少走進城間,好好看看這個特大城市的模樣。就連標誌着這座城市一道美麗風景線的長江邊也沒有去細細品味。

20xx年元月5日的休息日,正在家中聽着音樂、寫着字的我,偶然擡頭髮現,冬日的太陽是那樣的溫暖,遠處的黃鶴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金燦的'光彩。我的心頓時爲之一動,何不放下手中的筆,迎着麗日和風,去江邊看看那風景呢?

我穿過青磚古巷,來到江邊,向大江望去,頓時感到意外驚喜,原來這城中的長江竟是如此美麗。雖然已是濃冬,可那江柳仍然泛着綠色,正隨着那暖暖的江風,飄拂盪漾。再放眼望去,江岸邊林茂草豐,鬱鬱蔥蔥,林中男女老少遊人如織,往來穿梭悠然自樂,儘管我是一個人,但當我參入其中,沿江漫步,只覺心情怡然灑脫。

漫步江林間,隱約聽見江堤外傳來的車鳴人嚷的聲音,但置身江林之中,暖陽靜林,仍讓人心情甚感安然與平和。這裏,也許沒有老家山林的綺麗風光,但城中江景中那一幅幅“江靜船行”的畫面,也使人頗有興致。

江邊林間,只見單槓、雙槓和吊環等體育健身器材品型擺開,一些遊人在江邊漫步的間歇中,偶爾練練手勁單雙槓,或在林中一些寬敞的場地,揮舞手臂打太極拳,或坐在石板上默默翻閱書刊,或站在樹蔭下盡情放聲地吹笛、彈琴、拉二胡,或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天真的孩童們則在林間穿梭嬉戲,那垂釣者的專注神情,以及那漫天飛舞的風箏,一幅國泰民安、歌舞昇平的景象,着實讓人心曠神怡。我邊走邊看,不時地坐下來靜靜地聆聽,靜靜地觀看,盡情地陶醉於林中歌舞的樂趣與愉悅。

在武漢這樣的繁華鬧市中心,有一條這樣美麗的長江,無疑是上天給人類的恩賜;在這樣美麗的江邊,有如此人工造就的茂密的青林,則得益於武漢這些年對公益的投入。對於常年生活在喧囂不息的都市的人們,尤其是那些成天忙於奔波、沉浮於事務及那些心情鬱悶、煩躁不安的人們,不時走進這塊靜謐之地,調調心情,理理思緒,養養精神,健健體魄,實在是如魚得水之寶地。

面對紛繁的事務和工作壓力,浮躁無濟於事,唯有心靜方能成事。上善若水,就是強調人心必須學會如這江水一樣,自然順暢。始終保持內心寧靜,不受外界環境所影響,如此,江邊漫步不失爲一絕招。形體穩定關鍵在背部,而行動穩定關鍵在內心。當你全神貫注於江景時,你的心之所歸,魂之所繫。美好的生活應該是時時擁有一顆輕鬆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變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靜的天地。清靜不在熱鬧繁雜中,更不在一顆所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掛障,開闊心胸,心裏自然清靜無憂。人心要保持靜態,是極其不易的,而愈是不易愈顯得重要,愈是不易愈是需要人們苦苦修煉。人心要達到靜止至極的狀態,那是一種能量的積累,一種心態的調整,更是一種意志的錘鍊。

江邊漫步,心念意境,如果能時常保持象長江這樣開闊的意境,象江邊那靜靜的安寧,在鬧中取靜,我相信,我們必定會其樂融融,獲益多多。

江邊漫步散文3

又過年了,又來到了外婆的老家,來到了宜都市。

既是故里,故土難捨,那裏有童年的記憶,那裏有自己的兄弟姐妹,那裏有記憶中的父親母親。

宜都,現在對我們是一個熟悉又生疏的城市。年年的不一樣,古老的宜都慢慢地在腦海中磨滅,換過來一個嶄新的新市區。

茶餘飯飽,我們不想打牌,也不會打牌,我和外婆往江邊走去,我們想看看今天的清江。

宜都,年年來,是中國的傳統,是墨守幾千年的成規。

過年來,就是拜年吃飯打牌聊天。

掃墓來,就是掛青放鞭思念故人。

平時來,就是結婚生子慶生祝壽。

來了,我們沒有再別處走走,只不過走馬觀花,外婆的記憶裏宜都悄悄地淡忘,往事依稀,看見的似曾相見,又不認識的一個新都市,三十年前的古老宜都在心中漸漸的越來越遠。

隱約記得江邊就在前邊,路邊的街道,路旁的商店,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改頭換面,唯一沒有變的是外婆小時候上學的陸城國小還在那裏。

清江就在眼前,往日的清江不復存在,不一樣的清江,不一樣的兩岸。曾記得,多少次清江號鳴着汽笛靠在碼頭上,又多少次,清江號帶着我們的留念駛離碼頭,離開這日思夜想的故土,多少淚水沁溼衣衫,多少思念留在清江邊,隨着滾滾的長江水流向遠方。

清江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來過,自從清江號的不再駛向宜昌,我們再沒有看到清江的容顏。還是那個清江水,還是那個清江,清江已經舊貌換新顏,錯落有致的堤岸,造型別致的雕塑,古色古香的亭子。

曾記得,我第一次來到清江邊情景,嗚嗚的汽笛聲在清江邊迴響,遠遠地看見她站在高高的輪船碼頭上,一條又長又粗的辮子在江風中微微飄蕩。清江水是那麼的清,上岸的小路又那麼的長。一塊塊青石板,一階一階的鋪向遠方,這隻有在電影裏可以看到的場景。開始的青石板的路還算平坦,慢慢地往前,一步步的升高,青石板路驟然變成了樓梯,兩邊開始出現了房屋。越往上,巷子就越窄,白牆青瓦,斑駁的牆面,雕刻着各種傳奇的青磚,雕刻着各種飛鳥花草的木格窗戶,看到的是一個不一樣的宜都。

宜都,它坐落在長江與清江的交匯處,一條清澈透底的清江,我一年不知道要從它的身旁走過多少次,和她,和她帶着孩子,迎着晚霞,吹着徐徐的江風,看着通紅的太陽一步步走到另外一個地方。

宜都的古老民居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江邊的青石板路也消失殆盡。再也看不見洗衣服洗菜淘米的人,來往於小路上,再也聽不到棒槌擊打衣服的聲音。

社會要前進,歷史不能重演,幾百年的文化沉澱,也隨波逐流,流向清江,流到長江,離開了它曾有的故土。

已經很多年沒有來到江邊,站在江邊就像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看慣了宜昌長江的堤岸,再到這裏總覺得的不一樣。

宜昌市區長江邊也有護坡,也有大理石的護欄,長江的堤岸,長江的護坡,就同西方的建築,西方園林的再現。

清江的堤岸,小巧玲瓏,沒有那麼大氣,清江的護坡更像一箇中國的園林,雖然沒有蘇州園林的精緻,沒有那麼多珍奇樹林花草,但是看了給人一個不一樣的新奇感覺。

越走,越覺得不一樣,越看,越覺得美不勝收。我們宜昌的長江堤岸,千篇一律,一樣的護坡,一樣的樹。從上游走到下游,就好像是舊地重遊。

清江邊,沒有那麼平坦整齊,堤岸那麼陡峭,也不可能複製出西方一模一樣的風景。

人沒有融入其中,就不會感到它的不一樣,沒有進入畫中,也就看不到畫裏的真諦。順着階梯走下來,來到江邊,江水還是那樣清,清澈透底,江水還是那麼涼,冰冷刺骨。幾艘運沙船靜靜地停在江邊,它們可能也要幾天的安寧,它們的主人,可能還在家裏和親朋好友在喝酒聊天。

仰面向上,臺階欄杆亭子,一層比一層高,一處勝似一處。除了欄杆的造型雕塑一模一樣外,再沒有一樣類似的階梯和坡道,沒有一樣的亭子樓閣,設計者獨具匠心沒有白費,他給我了一個不一樣視覺盛宴。

唯一的缺憾,就是原來古色古香的南方民居,被不倫不類的現代建築所代替。原來的民居,依山傍水,充分利用了地形地勢,依勢而棲,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歷史,現在這一切都成爲歷史。

20xx-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