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典美文

小時候,誰家電視機裏傳出“你挑着擔,我牽着馬”的歌聲,馬上就會圍攏過來一羣眼睛放光的小孩子,他們都爭着當“齊天大聖”。連身爲小姑娘的我,也在家自稱要當“孫悟空”,把媽媽叫成“唐僧”。

我們都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典美文

時針撥到1994年,《大話西遊》來襲。“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這句話成爲最經典的愛情表白。我們陡然被啓蒙:去西天取經算得了什麼,西行前的故事纔是最真。

2000年,《悟空傳》橫掃青年一代。我們記住了桀驁不馴的猴子,禪意深深的玄奘,有情有義的豬頭。其中的一句臺詞,幾乎人人成誦。住持問玄奘要的是什麼,玄奘答道:“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那時候的我們,在大學校園裏騎個自行車,都能開心得像駕筋斗雲。畢業那年,大家都在臥談會上討論着要如何改變世界。但每個人也都有戴上緊箍圈的一天。從工作第二年開始,班級QQ羣裏談論的就都是房價怎麼起伏、買什麼理財產品好。

所有的青年心裏都住着一個孫猴子,但更多程度上,“齊天大聖”的旌旗是我們一個最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夢。孫猴子如果不走出花果山,就永遠只是懵懂自由的猴子。猴子也會長大。當他自以爲所向披靡時,卻很容易被五指山死死壓住。

一開始,他滿是抗爭的憤怒和不甘。很多人更喜歡“齊天大聖”的他,但無論情願與否,他最後還是做了“孫悟空”。他忘記了很多事,保護唐三藏去取經。很多人一開始都是被生活硬生生地征服,但最後,我們是被生活降服。

這讓我想起《阿甘正傳》裏阿甘的一句自言自語:“我想他一定是跟上帝講和了。”

我們長大了,西遊的主題卻依然紅着。現在人們不再關心西天取經前如何,更多的是戲謔“西遊記後傳”。孫悟空當了“西遊記公司”的副總經理,豬八戒開起了度假山莊,連沙僧都學會了嘲諷:“你的數學老師死得早了!”

人人心中都有一部《西遊記》。它太像一門哲學,人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投影。什麼時候紅什麼,能看出一個時代的風潮。

2013年,周星馳帶着新電影《西遊:降魔篇》來了,主角依然是踏上西行路之前的唐僧。被商業侵蝕的孫悟空,銀幕造型好似好萊塢的金剛。我走出影院後,趕緊回家看了一集83版的《西遊記》,“洗洗”眼睛。

年少的“狂”不再,而我們依然在。

我心裏依然住着一個孫悟空,但也住着一個豬八戒,他們倆永遠在鬧矛盾。孫悟空告訴我應該拋開一切,自由自在;豬八戒抱怨生活太累,只想多吃多玩。沙僧在我心裏“和稀泥”,勸我別再想啦,他們都有道理,不如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說吧。

但是,我們心裏還有一個唐僧。他面對誘惑時一言不發,也會勞累和懦弱,對周圍的人絮絮叨叨。甚至他也困惑,不知道最後能不能求到真經。但是他始終堅持:我是要向西走的。

最終,3個妖怪集體投降,保護一個傻和尚繼續向西走。

這些年,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平民成功者。從4年磨出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到《中國好聲音》節目的諸多選手,他們並不是官方封的勞模,只是平凡人成就了夢想。多一個人成功,我們心裏的唐僧就多一分去西天取經的信念。

前不久,微博上流行一個試題:“你人生中讀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什麼?它將深深影響你的性格。”我苦笑着寫下:“第一本是《西遊記》,難怪我到今天還像小孩兒。”但也許只有保留一點小孩兒的心性,才能繼續相信着西行。

人的一輩子,就像去西天取經,免不了碰到好多妖魔鬼怪。走在路上經受苦難的我們,誰也不知道結局。也許,當孫悟空走到終點,才知道一路留下的故事,比真經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