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的抒情散文

兒時八歲那年,隨父返祖藉海寧丁橋鄉里,喝堂侄喜酒;一路顛簸,幾經轉車,方至丁橋。沿着鄉村崎嶇不平的石板小路,行程約半個時辰光景而抵達丁橋小鎮。

兒時記憶的抒情散文

堂侄寓居座落於鎮前東邊沿河高墩之處。屋前清爽明澈的村河緩緩流淌,微風輕拂,漣漪瀲灩;屋後的油菜正值噴花的四月時季,一壠接一壠地閃耀着金色的光彩,映入我新異的眼簾,攝入我懵懂的心田……啊,多美的鄉村小景!讓我這幼稚的心靈萌生了難於描繪的`詩意,而這詩意久久縈繞我的心間。在我念國小三年級時期,總在一次作文中,把這壓抑於我胸中三年的情愫,用詩一樣的遣句而淋漓盡致地抒發表達,從而搏得語文老師的驚羨,由此而家訪。當得知確是由我這位國小三年級學生所寫時,驚詫之餘便刮目相看。事後,在該老師的諄諄引導下,我的語文水準方與日俱增。

丁橋小鎮的街坊民居,清一式的明清建築風格,簡樸而刻板;東西兩傍相峙成街,街長不足千米,隔三差五地開設着各種商鋪,門第冷落,似乎無人光顧。而對於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我來說,顯然是不屑一顧。當得知丁橋學校是我祖父房屋基地,民國時,祖藉尚留下樓房十八間,當初因臨時借與八路軍作指揮所,後因遺留的電話線而被日寇強盜一把火而燒至殆盡;從此,我祖父家道破落而疲於教書爲生。

相傳海寧丁橋羊姓,在清朝乾隆之前,號稱羊半鎮,鎮前置立氣勢恢宏牌坊,面江而立,家族興旺,蒸蒸日上。後因風水先生的畜意敗破,誘導石坊改低而恐江水吞淹,從此風水敗北,家道中落。家族的興旺史,在我幼小的童年中便根深蒂固地銘記於心。

堂侄的喜房,張燈結綵,粉飾一新。屋前屋後,人聲雀噪,屋裏屋外,人手繁忙,好不熱鬧!從小喜歡幽靜的我卻煩其所嬉,避開人羣,走至新房尚未使用的新砌的竈間。頓時,我被新竈的鄉村竈頭畫所吸引:那濃豔俗氣的色彩,那貼近生活的圖案撲面而來。瀏覽間,我似乎感到眼前的頭頂上有一銀白的東西在幌動,擡頭凝望,一隻銀白的小鼠在眼前方的壁樑上來回徜徉;它似乎與我並不陌生,低頭頷首地打量我這位遠道而來的小主人。驚喜之餘,我攜袂隨父前來觀瞻,聞風而來的幾位族人,在我的一再指點下,仍然看不見那銀色的小白鼠。而那銀色的小精靈,依然安祥地來回遊走,時而含着親暱的微笑,時而帶着憨態可掬的舉動,久久離我而去……

我納悶!我詫異!同是長着人生的一雙眼,你們爲何看不見這稀奇的生靈?這難道是古人傳說中的祖先的顯靈??這稀冀的發現,至今仍縈繞我的腦海,也許一生難於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