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散文隨筆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散文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的散文隨筆

中秋節的散文隨筆1

早晨,我剛剛起牀,人就異常興奮。因爲今天是中秋節,不但能吃上香噴噴的月餅,還能賞月。想到這裏,我心裏樂開了花。

吃完早飯,我開始做作業,雖然題目很難,但我不斷探索,尋找竅門,經過不懈努力,一個多小時全解出來了,我快樂極了。中午,媽媽準備了許多菜,望着一桌香氣四溢的菜餚,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雞腿狼吞虎嚥地啃起來,旁邊奶奶不停地對我說:“慢點吃,別嚥着!”

到了晚上,我們大家一起到處逛逛!

夜,靜極了,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每逢中秋的夜晚,小朋友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提着燈籠,快樂地滿街跑。今晚的月亮特別大,特別圓,特別亮,在這皎潔的月光下散步,誰能不說快樂呢?

夜色漸漸暗了下來,人們的笑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繁星在天空中頑皮地眨着眼,月亮睜大眼睛,和藹地望着綠茵茵的草叢,極像一隻擦亮的銀盤。啊,衆星捧月的景色多美啊,多像媽媽在和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在聽得入了神。

月亮漸漸升高,她身穿白色的紗衣,嫺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樹梢,留下溫和的笑容。中秋的夜色多美啊!

中秋節的散文隨筆2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正在廚房裏切月餅,我和弟弟跑過去焦急地問:“媽媽,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吃月餅呀?我和弟弟還要去賞月呢。”媽媽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孩子們,不要着急,要等月亮出來以後才能吃月餅呀。”於是,我和弟弟就坐在陽臺上焦急地盼着月亮出來,可是盼呀,盼呀,月亮還是沒出來。

於是我又着急地問媽媽:“媽媽,月亮它今天害羞,不願意出來了嗎?”媽媽笑着說:“傻孩子,月亮不是已經來了嗎?”忽然,弟弟在陽臺上拍着巴掌,興奮地叫起來:“出來了!出來了!月亮來了!”我朝着天上望去,只見月亮像一個靦腆的小姑娘,輕輕地撥開雲霧,先微微地露出它的小臉,然後慢悠悠地探出它的身子,漸漸清晰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終於可以吃月餅了!”我興奮極了。“媽媽,爲什麼中秋節的月亮是一年當中最圓、最亮的呀?”我不解地問。“那是因爲月亮的圓,代表千家萬戶的和和美美,團團圓圓,月到中秋分外明,離鄉在外的遊子們每到這天,都是格外地思念家鄉的親人呀!”媽媽認真地回答着,眼裏卻噙着淚花。我想此時此刻,媽媽大概也想着遠在老家的外婆吧。

吃完月餅,我和弟弟跑到樓下去玩了。嘿!月亮這個小“跟屁蟲”,我們走,它也走;我們停,它居然也停了,可真難甩掉啊!於是我們停坐在大石頭上,看着明朗的天空,賞起月來。突然,弟弟問我:“姐姐,圓圓的大月亮好漂亮呀,它是屬於我們的嗎?”弟弟突然的詢問,讓我有些驚慌失措了。後來,我帶着這個問題詢問了媽媽,媽媽意味深長地告訴我:“孩子,它是屬於我們的,也是屬於大家的。只要你心裏裝着它,它就會經常出現在你眼前。”聽了媽媽的話,我似乎體味到了什麼。

晚上,我做了一個甜甜的夢。我夢見月亮從天上跳下來,把外婆帶到了我們的身邊,我們一家人和月亮一起玩耍,大家都好開心,好幸福!

中秋節的.散文隨筆3

中秋在即,眼下學校要放假。據說今年的中秋節和教師節緊挨着。很多人都在規劃着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對於一個經常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這次的家是必須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爲團圓節。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問題是回哪個家。按照往年的慣例,先是回我家,因爲我家離單位比較近。學生一離校,我們隨後就踏上回家的路途。

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親訪友,歷來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節回家,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隨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馬虎。除了月餅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這裏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相傳元末時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朱元璋欲聯合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劉伯溫於是命王昭光製造餅子,餅子裏藏入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這才一舉推翻元朝。爲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東北地區至今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究竟月餅是否源於那個時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對家鄉的思念,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

可見中秋節作爲一種傳統佳節已經深入民間,紮根於人們的心中,而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亮,更是一種絕美的人間享受。那麼,爲何將八月十五定爲中秋節呢?或者說,爲何八月十五要賞月呢?據說八月十五成爲固定節日始於唐初,“八月十五中秋節”(《唐書太宗記》)爲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事實上,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難怪中秋節要賞月。從季節這個角度講,七、八、九月爲秋季,八月是中間月,而十五又處於八月的中間,故八月十五就稱之爲中秋節。從農業這個角度講,我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秋天顯然是收穫的季節,收穫之後,那些東西總不能束之高閣,還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於是就擬定這樣一個節日,爲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後的收穫。該吃吃,該喝喝,不亦樂乎?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半。過了中秋節,這一年也算是過了一大半。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時光如電,說的一點不差。月圓之時,渴望一家人聚一聚,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願。就藉着這個傳統節日,把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的那份牽掛和思念一併寄回家。每逢佳節倍思親,真的是這樣。不信,你去異鄉住上一兩年,舉目無親,你就知道什麼是思鄉之情,什麼叫想家,何謂鄉愁。

記得上大學那會,八月十五是不讓回家的。學校給發月餅。五仁的,棗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應有盡有。吃着他鄉的月餅,就是吃不出家鄉月餅的那種味道來。我後來才明白,那些月餅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誰吃。你那時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想到了家裏邊的親人,就跟鬧鐘定了時一樣,不自覺的。月餅,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纔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種氛圍。

他鄉的月亮不能說不夠圓,也不能說不明,可就是缺了家鄉月的那種親切、可愛——你覺得它離我們是那樣的接近——你可以說,那就是你一個人的月亮。你想要擁有就能擁有,因爲那是你獨有的感覺,可在外面就不一樣,實在沒有那種感覺。任何人都可以說,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歸根結底,那不是你我的家鄉。難怪說,月是故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鄉,故連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鄉。多麼美的語言,多麼悅耳的詞彙!

也許在外面住慣了的人已經沒有這種內心的撕扯,而是習以爲常了。若不是因爲紮根在外多時,恐怕就是一種麻木。這顯然是很可怕的。家鄉之所以稱之爲家鄉,就是因爲你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個地方,那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那裏的衚衕,人家,對你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無論你走到哪裏,你都不會在心裏捨棄它們,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腦海裏。

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話音乃至血液裏,都有它的存在。那裏顯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與家的那份親切感慢慢就會淡化,剛開始可能沒什麼,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覺。

如果中間一下子沒有了,這對於一個人來說就等於切斷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謂的根。久而久之,內心的那種惶恐和寂寥就會席捲而來,頓時感覺一切都跟空了一樣,連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飄在水上,沒有了着落。即使該有的都有了,心裏也會隱隱覺得缺了點什麼。這纔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沒有了根,幸福就會離我們遠去。不管是誰,不管在哪,都是一樣。並且最終都是要回歸到家鄉的,所謂葉落歸根。

鑑於以上種種,我極力鼓動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當時應允了。可最後竟說,那也得看家裏的意思。天哪!這叫那檔子事啊!回家還得經由老家人的同意,說好聽點,家裏邀請我們,我們纔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話裏的意思——近鄉情怯。我想也是。這麼長時間沒回去過了,都不知道家裏的具體情況。好在,他信奉一句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老公的心裏是有家的,只不過被現實的表象掩蓋住了,或者說是他自己故意這麼做,爲的是不讓別人覺察出他的兒女情長來,免得被人說成是脆弱。久而久之,連他自己也感覺不出自己有回家尋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給騙了。這就是所謂的慣性,越是這樣的人,越是需要有人從旁提醒,否則會看不清真實的內心,無異於失去自我,豈不令人擔憂?

無論如何,中秋節,我們要回家。帶上月餅,帶上祝願。

中秋節的散文隨筆4

中秋節當天,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家人興高采烈地去超市買月餅。

我們來到雅斯超市,裏面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轉了好大一會兒纔來到了賣月餅區域,月餅有各式各樣的,有豆沙味的;有草莓味;有橙子味的。真是應有盡有,看得人眼花瞭亂。我們最終選了豆沙和綠豆口味的月餅,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回了家。

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用香皂洗手,然後拿上一個月餅,左手持刀,右手拿叉,三兩下就把月餅五馬分屍了,絲毫不顧忌吃相四否優雅,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只一會功夫,一個月餅就被我消滅掉了。

下午時,我心裏默想,爸爸媽媽都回家了,這次我們一家人終於可以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了。

時間過得很快,晚飯時間到了,我先把長輩們請上座後,然後自己也無比興奮得上了桌。“哇!今天的菜可真豐富”我情不自禁的大喊起來。有鮮紅鮮紅的豬血、嫩綠嫩綠的白菜、紅白相間的肉絲、鮮美多汁的牛排。看的我早已垂涎三尺,拿起筷子就大快朵頤起來。

晚飯後我們一家人來到陽臺賞月,今天的月亮格外圓,它就像一個金瑩剔透的大白玉盤懸掛在天空,煞是好看,讓我不禁吟詠起李白的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這個中秋節,我們一家人過得很愉快,讓我時時記憶猶新!

中秋節的散文隨筆5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這是我過的的第九個中秋節。我的表姐和表妹們都來那裏過中秋節了。這個中秋節我和表姐們一齊去放燈籠。

傍晚時分,我們看到了許多人擺出了各式各樣的燈籠,有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有果寶特攻的,還有憤怒的小鳥的,真是琳琅滿目,真想此刻就選一個漂亮的燈籠玩一玩。

吃過晚飯,燦爛的太陽已經落下了山崗,月亮姐姐已經披着銀色大衣上了“崗位”,我和表姐們一齊衝出家門,異口同聲的說道:“我們最後能夠放燈籠了!”

街上十分熱鬧,幾乎每一個小孩都提着燈籠,每一個小孩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們也一樣是那麼的開心。大家都選了一個自己喜歡的燈籠,我選的是憤怒的小鳥的燈籠。點好蠟燭以後,我們各自提着自己的燈籠跑出了家門。起初我們跑得很快,之後思考到燈籠的“生命”安全,我們漸漸慢了下來,最後我們停了下來,不跑了。平常我們出去玩都是走大路,在燈光的照耀下,我們都轉成了一個個“小銀人”了,但我們這次是走黑黑的小道,我們又轉成了“小黑人”了,但在燈籠的照耀下,我們又轉成了“小黃人”了!但是沒過一會兒,蠟燭就沒了,我們只好提着一個“空燈籠”回家了。

轉眼間已經到了11點了,我帶着甜美的笑容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