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就是下一番苦功哲理散文

被人們稱之爲有毅力的人,都是能夠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樹之人。正因爲他們都是流着汗水去辛勤播種之人,所以能夠得到人們投來羨慕與尊敬的眼光,帶着笑容收穫到豐碩的成果。

毅力就是下一番苦功哲理散文

古今中外具有毅力之人,他們既可以改變人生,也可以改變命運,還可以成就一番事業。走在文字光明中的美國盲聾人作家海倫·凱勒;輪椅上的文學高峯史鐵生;輪椅上的雄鷹張海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俄國共產主義戰士奧斯特洛夫斯基等,這些有毅力人的例子不勝枚舉。他們那充滿正能量頑強奮鬥的事蹟,告訴了我們一條哲理名言:“世界上不存在失望的處境,只存在對處境失望的人”。立志與毅力是成就夢想和事業的雙翼,一事無成之人,也曾經立過志有過夢想,但是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缺少毅力,從而因爲放棄,墮落成一個庸庸碌碌無所作爲的人。

讓筆者去解釋毅力一詞只有三個字,就是下苦功。下,就是撲下身子去做自己追求的事;苦,就是在追求的寂寞的過程中能夠忍苦耐勞;功,就是能夠持之以恆堅持很長時間,消耗許多精力去做自己認定夢想的事情。“天下奇觀書卷好,世間滋味菜根長”,人世間的許多事情往往就像是在猜謎語,你吃苦吃得越多,最後嚐到的甜頭也就越多。衆所周知,天下最苦最累之事當屬讀書,但是宋代皇帝趙恆,他卻把書本喻作爲一個“聚寶盆”。他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他告訴後人,人世間的一切美好事物都“藏”在書本中。怎樣才能得到呢?他告誡後人:“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所以說天下最苦最累之事當屬讀書,天下最偉大最快樂之事還是讀書,苦是讀書的過程,樂是讀書的結果。

古代文人墨客稱追求學業的過程,稱之爲十年寒窗。說起來唐朝詩人、文學家白居易前輩,都知道他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卻往往忽略了他刻苦讀書的過程。他老人家家貧多故,以至於刻苦讀書到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未老而齒鬆發衰白;眼睛飛蠅垂珠,都是苦學之所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范仲淹前輩,他的讀書求學經歷也很艱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取兩塊,拌幾根醃菜,寒暑不誤讀書。晚取兩塊,調拌一點醋汁,吃完繼續挑燈夜讀,後世便有了劃粥割齏(ji)之美譽。現代人有一種通病,就是怕吃苦愛享受,形成了上輩人吃苦,下輩人享受的習慣,這都是生活質量提高後惹的禍。現代的年輕人衣食無憂嬌生慣養,是手機成天不離手,而不是書本成天不離手,張口智商低,閉口情商高。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放長假去旅遊,最討厭的事情莫過於讀書考試,因爲考試是檢驗毅力的一種方法,就是勉強考入大學的學生,因爲學習缺少毅力,也有考試掛科被大學勸退的情況。社會原因也有許多,在中國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富起來的人羣,國外也存在只要你有錢就可以出國留學的學校,這樣就滋生了不勤奮讀書的歪風邪氣。更有些國人拿中國的應試教育和西方國家的素質教育去比較,只看到中國的應試教育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而不去了解他們的.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是不是不看重應試教育考試分數,就茫然地去錄取素質教育分數高的學生。家女曾經在北京理工大學讀研究生時,準備了一年半時間想考哈佛大學博士生,第二次英語數學考了滿分才達到哈佛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片面性的去看西方國家的素質教育是要誤國誤民的,不要忽略了西方國家在工業大革命時期,比中國早發展了近百年的歷史,當然教育也是和經濟發展有着密切關聯。西方國家有一些大學爲什麼要招生中國沒有文化知識的學生呢?還不是爲了賺中國人的虛榮錢。國語有一句老話:“臺前十分鐘,幕後十年功”,那有不經過辛勤耕耘而就有收穫的道理。懶惰的人往往只看到有毅力人的偶爾放鬆,卻看不到有毅力人辛勤流汗付出的過程,就是看到聽到有毅力人的奮鬥經歷,也是倒吸一口涼氣自愧不如。

其實有毅力也是分大小的,就說日常生活中的減肥吧,減肥者首先是閱讀減肥的健康書籍,也明白飲食習慣和肥胖的關係,然後是落實減肥目標,明知道跑步是最科學減肥方法,跑步一兩天就懼怕流汗勞累,還沒落實幾個月的計劃就放棄了。去跳健身操吧,咬牙切齒堅持了十幾分鍾,上氣不接下氣地對自己說還是向減肥投降吧,接着自己安慰自己吃好喝好是人生的享受,減肥計劃只能在墮落中放棄了。

人生最精彩的過程,就是毅力奮鬥的過程。人生短暫,而日常行爲中的懶惰習慣 ,正是找到放棄毅力的種種理由。鐵杵成針、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成語,都是古人訓導後人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有毅力,下苦功、有恆心,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梁啓超前輩有《論毅力》一文,他對毅力的結論就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