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類書籍的個人讀書筆記

美術專業的學生或者老師美術類書籍,適當的時候可以做讀書筆記加深一下理解。一起看看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美術類書籍的精彩讀書筆記,歡迎收藏哦。

美術類書籍的個人讀書筆記

  美術類書籍的讀書筆記篇一:《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的作者是我國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的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楊景芝。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着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雲,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爲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後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着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裏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餘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爲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瞭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裏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作爲教師應當主動接近學生,以自己對美術的熱愛,激勵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以自己對學生點滴進步的由衷高興,點燃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以自己平等參與學生活動的行爲,增加學生對她的美術課堂的眷戀,真正做到用愛心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可以成爲美術老師辦公桌上的專用書。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爲藝術教育開闢了一片淨土。也是我們的一位良師益友。

  美術類書籍的讀書筆記篇二:《美術教育》

什麼是美術教育:我覺得書中較容易理解的含義是先生做的一個解釋,美術學科教育是學校以美術爲教學內容的學科教育實踐活動,它不是純粹的美術,而是融進基礎教育性質與特點的”教育美術”具有美術與基礎教育雙重的本質,它由美術與教育兩方面來決定其獨特的性質。

什麼是美術教育的功能與價值:美術教育的功能是指美術教育在與人及其周圍環境的相互影響中所發揮的實踐效用,也就是由其所引起的諸多變化和產生的各種效果.而美術教育的價值,則是在美術教育的功能的基礎之上,還包括對作爲客體的美術教育的功能的看法和評價.其功能與價值的區別在與,功能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而價值則往往指正面的且具有積極意義的。

什麼是美術教育價值取向:指人們對美術教育功能的肯定、選擇、凸顯、強調。

對於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爭論有很多。書中介紹到,從國內來看,以常銳倫和尹少淳的研究成果爲代表。前者認爲美術教育的功能主要有:傳遞美術文化的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功能;促進人格優秀特質的個性發展的功能、社會輿論宣傳的功能。對照我們的實際教學,美術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涉及到人類、動物、植物,交通工具、自然景觀,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美術技法,發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理解作品的創作意圖,使之情操得到陶冶,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優秀特質的發展。

尹少淳則指出:教育的含義可以通過美術和教育兩方面體現出來,根據對兩者的倚重不同,我們可以相應地將美術教育分成美術取向的美術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而我認爲,我們現在所從事的美術教育則應更倚重於教育的目的,屬於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以美術做爲媒介讓學生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包括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還包括非美術因素的能力,如言語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能力等等。這也是有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徵所決定的,因爲,我們面對的是年齡發展階段的孩子,他們學習美術的目的並不是純粹爲了學習某項技法,瞭解某位畫家。這樣的意識也越來越爲家長和老師們所接受,評價的標準也不再以“畫得象不象”、“塗得好不好”等爲標準,更爲關注的是孩子畫面所傳達的意義是否能表達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孩子時候在創作的過程中是否享受到樂趣,體驗到成功,是否發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等,由關注的作品本身轉變成關心人的身心發展。所以在我們的美術新課標中,“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與技能”同等地被列爲教學目標。

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統籌着美術教育的全過程,是指導美術教育實踐的一個基本前提與重要依據。因此把握好其價值取向的方向,對我們的美術教學有着重要的意義。

  美術類書籍的讀書筆記篇三:《美術學科教育學》

《美術學科教育學》,我當時聽了不以爲然,因爲印象中諸如教科書之類大多枯燥乏味,難有激發人的讀書欲,何況此書“貌不驚人”。學習歸來,順手把書往書架上一放,時間長了,也就漸漸淡忘了……

直到在備課查找資料時發現了這本《美術學科教育學》。所謂“用到書時方恨少”,因爲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認真細緻。先是整體劉覽一遍,感覺挺好,再逐章逐節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嚴謹的邏輯層次、準確的概念界定、融合時代性的教育觀、藝術觀,系統而又全面地闡述了美術學科教育學。無論是學科教育的本質、特點、功能、目的,還是學科教育原理、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等,作者都一一展開探討,逐層分析,層層深入。同時運用大量的實例圖片,相關數據加以說明,做到圖文並茂。使讀者“觀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問:書中哪些地方讓我印象比較深刻?我覺得對美術教育功能目的的闡述和美術教學方法的分析,感觸是最深的。因爲前者使我全面認識和了解了美術教育的功能和意義,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後者使我明瞭靈活多變、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術教育的功能目的來說,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表層階段。認爲教學中只要落實美術知識的傳遞和技能技巧的傳授便可,對其潛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視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書中特別強調指出:美術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綜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學生的學識視野,豐富其知識領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促進人格優秀特徵的個性發展。

此外,美術教學應確立體現素質教育,以人發展爲本的教育目標。任何單項價值取向的教育目標,都不符合現代教育觀念,不能充分體現美術學科的教育價值。可見,美術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爲美術教師對自己執教的學科有一個系統正確的認識是多麼重要!

“教有法又無定法”,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向活動的體現。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比較注重教法的選擇與設計,對學生的“學法”往往考慮得不多。通過閱讀“教學方法”這一章節,加深了我對學生“學法”的認識。比如演示法,對學生的學法要求如下:

1、按講授思路注意觀看演示;

2、模仿、記憶地看;

3、理解、審美地看;

4、觀摩汲取地看。

簡要的幾句話,道出了“看”的契機,解決了授課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看、怎麼樣看的難題。可見,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是互爲一體的。教師的教法必須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規律,與學生的學法契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才能學有所得。

“美術學科教育的關鍵是美術老師”。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從業務文化素質、教師能力、心理品質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喚所有從事美術教育的老師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到博採衆長,“一專多能”。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爲社會和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