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有枇杷樹隨筆

我聽過許多悽婉動人的情話,但它們都沒有一句特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讀<項脊軒志>,有幸瞭解了這句話的出處與故事的始末。令我意外的是,這句話竟然是作者在寫完文章幾年後特意加上去的。多年後,再面對當年的'隨便小志,爲何偏偏要加上這麼一筆?

庭有枇杷樹隨筆

有人說,這棵枇杷樹是作者妻子在故去那年與作者一起栽種的,作者每每站立庭院中,見那棵枇杷樹,心中充滿了往事的點點滴滴,越發不捨,特意加上這一句。也有人說,這棵樹是作者在妻子故去後,獨自栽下滿懷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將這一點情愫寄託於樹下,所以這棵枇杷才能亭亭如蓋。

韶華盡逝,光陰的故事總是惹人黯然神傷,多少年故去,作者仍然記得他心愛的妻子,深情凝望着那棵樹,想着些什麼,這就是古人,虔誠地信奉着細枝末節裏至死不渝的愛情,記錄下那麼多一點一滴的小事,用花草樹木寄託情感,在光影裏回憶着。

而我們似乎早已忘卻了什麼,只是在商業的時代裏恣意玩樂一陣,便忘乎所以,還記得多少兒時歡樂的往事呢?有多少物件在消失,在故去的時光裏,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足跡呢?我們從沒想過記下些什麼,於是,面對兒時的照片,我們努力思索,照片裏的這個孩童真的是我嗎?當時的他又在做着些什麼,想着些什麼呢?啊,記不得了,就算了吧。於是,我們忘卻了記憶,拋開了情感,只在塵世裏嬉逐打鬧。

庭有枇杷樹,如今,可能回憶些什麼,記下些什麼,只願,多年後,還能記得一棵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