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晨練隨筆

練太極拳之餘,忽然想起兩千多年前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爲仁。”它似乎與太極拳練功有些相通之處。

太極拳晨練隨筆

《論語》“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如何理解這句話?關鍵在“克己”。如果從字面上理解,這兩個字非常簡單,就是戰勝自己,而戰勝自己的什麼呢?衆說不一。我結合練太極拳的感悟,覺得應該是,自己身上什麼最難以管束就戰勝什麼。比如各種感官享受,比如貪慾癡嗔,比如驕燥媚厭。假如我們把這些難以管束的東西稱爲生命的慣性,那麼“克己”的過程就是戰勝生命慣性的過程。練太極拳也是一個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它要求練太極拳者靜下心來,摒除一切雜念,去掉一切拙力和陳規陋習。看看,二者之間何其相似!

推想孔子的觀點,人的成長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一個不斷被污染的過程,所謂“人之初,性本善”,而且彼此“性相近”,只不過因爲“習”而“相遠”。這種“習”,我用太極拳思維理解,就是生命的慣性,就是陳規陋習。它來自內心的慾望,來自後天的環境。這樣看來,“克己”就是一個克服生命慣性的過程。據典籍文獻記載, 孔子的老師老子非常喜歡嬰兒,他說過,你看那初生的嬰兒,成天啼哭卻嗓子不嘶啞,和悅動聽;你看那小拳頭緊緊攥着,連大人都掰不開,功力不淺;你看那小雞雞成天挺着,卻絲毫沒有不雅的感覺,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美不可言。在老子看來,人生當初,天真無邪。如太極之無極,渾然天成。人當初最美,當初也最有生命力。嬰兒腦海裏想的'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有一點是可以料想的,那就是他們肯定沒有過分的慾望,沒有追求房子、票子、車子、位子和“小三小四”的慾望,在小肚子吃飽的情況下,他們更多的是處在安詳和自足中。那真是大自在啊。再說我們練太極拳,最理想的境界,就是除去一切雜念,回到虛無混沌狀態。道家鼻祖也許就是從嬰兒得到啓發而悟出太極原理的。

試想,把一個成年人“克”成一個“人之初”狀態,那就應該接近於“無我”了,那就應該接近於孔子心中的“仁”了。當一個人達到“無我”境界,心裏連自己都沒有了,還有私慾嗎? 由此推想,假如社會上人人心中都沒有了私慾邪念,這個社會還能不和諧嗎?所以我覺得如果全民都練太極拳,用太極拳來“克”掉思想上的一切雜念,社會也就自然而然達到和諧了。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理想,共產主義怎麼才能夠實現呢?有人會說,物質條件的極大豐富就有可能。我倒覺得,物質財富不可能成爲實現共產主義的大前提,因爲物質的豐富是沒有止境的,共產主義只有在每一個人都成爲君子,都達到“無我”的境界、“仁”的境界,“太極”的境界時,纔有可能實現。練太極拳吧,朋友們。練太極拳吧,有理想的人們!

有人會嘲笑,練太極拳健身還差不多,說要除掉一個人的雜念私慾談何容易!當然這也只是個太極的理想,實現這個理想也是非常難的。孔子說,人之初“性相近”,等到一天天長大就“習相遠”了。古人把人的後天“習氣”形容爲“颶風”,是一點也不過分的。許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某件事是錯的,不合道德倫理的,但就是忍不住去做了,那個慣性真是太強大了。“習相遠”,正是這種像颶風一樣的“習”,使我們的“性”不再“相近”,因而人心叵測,因而禮崩樂壞。爲此,孔子纔要我們“克己復禮”,纔要我們克服私慾雜念,回到規矩方圓中來,回到太極養生中來。

太極理論,可以說是東方哲學中的一種極具代表性的理論,博大精深。在我國,從它出現到現在的二十多個世紀中,吸引了無數學者對它進行研究、感悟,使這個理論日趨完善而嚴密。我練太極拳的感受極爲膚淺,上述笑談僅僅偶發奇想,看官不要信以爲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