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垃圾隨筆

如今,都市被垃圾困擾,儘管政府部門投入巨資,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街頭巷尾垃圾仍難絕跡。早在六十年代,農民把垃圾當作寶,風行進城捉垃圾。垃圾可以肥田,小麥、金花菜、山芋都離不開垃圾。尤其是種山芋時,把垃圾當作基肥,山芋就結得又多又大。農民將垃圾變廢爲寶,既淨化了城市環境,又減去了城裏人的許多麻煩。

捉垃圾隨筆

1966年我國中畢業,農村孩子雖不用上山下鄉,但爲了生存樣樣農活都必須學着幹。記得在1967年金秋10月,我跟着生產隊的幾位小青年進城捉了一回垃圾。我們5人搖着一條小木船,從藕塘鄉到無錫市內,小船在河浜裏行了將近半天。進城停在體育場橋下,晚上我們就擠在船艙裏睡覺,蚊子叮蒼蠅咬,生活十分艱苦,但爲了多掙幾個工分,苦點累點又算得了什麼?我們的具體分工是:一個人看船做飯,四個人外出捉垃圾,每人每天的任務是四擔垃圾。這在當時看來,任務是比較艱鉅的,因爲到處都看不到垃圾。

剛出校門的`我,難得進城,所以一進城就弄不清東西南北,同伴小李比我老練,他首先帶着我走街串巷熟悉地形和垃圾箱所在位置。那時因進城捉垃圾的人太多,捉垃圾其實成了搶垃圾,所到之處,垃圾箱幾乎只只一乾二淨,偶爾遇到某隻垃圾箱垃圾較多,那就十分幸運了,因爲完成當天任務有了保障。

我們還挨家挨戶上門收垃圾,居民們只要把垃圾畚箕放在大門口,我們就將垃圾收走,另外,我們還像如今的收破爛人似的,邊走邊喊:“誰家有垃圾?我們來收垃圾了.”有的居民養雞鴨,我們就上門服務,爲其清理雞鴨棚,鑽進雞鴨棚內又是鏟又是刮,儘管臭氣刺鼻也全然不顧。

那時城裏人對進城捉垃圾的鄉下人有句順口溜:有垃圾,捉垃圾,沒垃圾,偷東西。儘管這是不公正的偏見,但我卻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自己成了城裏人眼中的“冤枉賊”。那幾天裏,我們說破嘴累斷腿,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捉了滿滿一船垃圾。當了三天城市清潔工,滿打滿算每人得五個工,每工以最高價五角錢計算,三天實際每人只掙了兩塊五角錢,但我們已經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