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看黃河三峽寫景散文

桀驁不馴的黃河,從青海的巴顏喀拉山奔騰而下,一路浩浩蕩蕩、推濤作浪,到了小浪底卻迥然有異地換了模樣,變得溫柔婉約起來,變得清麗嫵媚起來。一座赫然而立、固若磐石的大壩鎖住了黃河的暴烈秉性,鎖住了黃河的泛濫成災,同時也鎖出了一幅“高峽出平湖、山川如彩圖。港灣飄漁歌,綠樹滿坡嶺”的秀麗畫卷!

欣看黃河三峽寫景散文

這畫卷,山水一色,有灕江的神韻,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

說到小浪底,不能不說治水;說到治水,不能不說大禹。大禹治水到“丹陽”,見“丹陽”南、北、西三面是山,黃河流此阻滯不暢,兩岸田園淹沒,村舍倒塌,人畜漂沒在洪流中。大禹憂心如焚,組織勞力鑿開西山,讓黃河水一瀉千里,奔流到海。“丹陽”讓大禹悲喜交加,銘諸肺腑。後來,大禹將“丹陽”之地賜名爲“小浪底”,小浪底至此增添了一道神祕的光環。

小浪底有座神鰲山,山上有一株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古柏。古柏身粗二抱,鬱鬱蔥蔥。傳說這棵古柏是大禹治水蒞臨此地所植,明代嘉靖年間被雷殛,隨後又神奇復生,枝繁葉茂。淺見寡聞的百姓將古柏稱爲神樹,祈福不斷。然而,祈福不斷的百姓並沒有祈福出黃河的安瀾,橫行無忌的黃河依舊氾濫成災,水患不斷。

千百年來,歷代王朝爲征服黃河,耗盡銀兩;堵堵疏疏、疏疏堵堵,方法用盡,卻無法從根本上治理水害。直到今天,氣貫長虹的當代“大禹”,用自己的智慧和膽量,採用以堵爲主,疏堵結合的辦法,真正使“懸河不懸,黃河不黃”變成了現實。毋庸置疑,小浪底綜合樞紐工程的功績,不單單是治理了黃河的泛濫成災,而是將一方水利做成一方風景。

小浪底風景的精粹說到底,就在於用自己洋洋灑灑的浩瀚之水與氣勢磅礴的王屋山脈相交相融,孕育出了美麗的黃河三峽。黃河三峽像一位不諳世事的小家碧玉,靜處一方,隱鱗藏彩;隨着小浪底的名聲大振和赫赫揚揚,黃河三峽也附驥名彰地享譽四方,在無數驚訝與感嘆的目光中不卑不亢地張揚着自己的魅力。

我們拾階而下,乘船河上,向黃河三峽緩緩前行。秀水明山撲面而來,把我的眼睛點亮了,把我的情緒點燃了。頃刻間,我的精神鮮活起來,思緒流動起來。我雍榮閒雅地佇立船頭,面對爽心悅目的水影山姿,神搖意奪,不能自抑。

遊船駛進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的八里峽,兩岸怪石嶙峋,形銷骨立,山、水、崖用自己卓爾不羣的風格勾勒出天然巧趣。八里峽的魅力,不單單是旖旎迷人的自然山水,而是附着在自然山水裏的歷史故事。鯀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鳳、石人頂石山、章公背章婆等景觀裏的歷史故事,和自然景觀融爲一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八里峽不但熠熠生輝而且充滿傳奇的'色彩。蓄水前的八里峽,水流湍急,沿河有滾鍋磧、盤馬磧、硬石窩、亂灘花、夫人躔等急流險灘,航運不便;蓄水後的八里峽,河水坦蕩如砥,碧綠如鏡,青山、雲影肆意地寫意在水中,船行到此,彷彿駛進了夢幻的世界裏。

龍鳳峽峽長7。5公里,南北走向,曲曲彎彎,古稱“九龍灣”,與峽內鳳凰臺相對,故名龍鳳峽。龍鳳峽分別有皇冠島、情侶島、相思瀑、龍鳳潭、秋雨池、桃花洞、雙龍瀑、同心樹、鳳凰臺、吳家寨、盧家寨、兄弟崗、姊妹峯等景點組成,這些風格各異、相映成趣的景觀,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述說着昔日的風花雪月和兒女情長。峽尾有宋時普救寺遺址,流傳千年的《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傳說就發生於此峽,此峽又有“愛情峽”之說。

羣峯競秀的孤山峽,峽長6公里,峽谷蜿蜒逶迤,山勢跌宕起伏。峽內有犀牛望月、旗杆山、雙轎峯、玉璽石、石獅守門,還有黃河大佛、孟良寨、焦贊坪、神仙洞、八角山、老禹窪、清河渡、翠屏峯、玄天洞、夫子堂、祖師廟、老君洞、娘娘洞等衆多景觀,真可謂三步一景,五步一觀,爲中原地區精典峽谷。

船駛離黃河三峽,眼前迷濛恍惚起來,山和水,景和物,都變的飄飄渺渺、模模糊糊。儘管黃河三峽在我的顧盼中漸行漸去、轉瞬即逝,但記憶的刻刀早已將那一幅幅精粹的山水畫面雕刻在我的心底裏,永遠也拂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