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與失的思考散文隨筆

生命的旅程之中,經常會遇到得與失的抉擇;生活之中,得與失使人深感糾結的事情比比皆是。其實,人無論做什麼事、幹什麼都難以迴避得與失現實的糾結,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只是在權宜得失之時,能理智、合理、合適地做出抉擇,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個難題,得與失的抉擇也是人生的一種藝術。

得與失的思考散文隨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與失是同時存在於生活的每時每刻,可以說無時無處不在,我們無法迴避,只能面對、直面生活。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況且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無法迴避,只能抉擇。選擇了就不必爲之煩惱,患得患失;世間兩全其美的事情少之又少,多少人都渴望事事都能兩全其美,可實際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選擇了,就不必爲之糾結、徘徊,爲之苦惱、耿耿於懷。選擇一個必然要放棄另一個,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釋懷,更是一種境界。

得到了不必爲之欣喜若狂,按耐不住內心的喜悅,能爲他人所理解,但不能長久停留於這種欣喜之中;失去了,不必爲之懊惱,懊惱是對自己生命的摧殘和折磨,長時間地困頓於其中,不能自拔,結果只能是雪上加霜,愈陷愈深,或許爲之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

經常聽有人說:“吃虧是福!”但在利益的唆使下,有幾個人能大度地做到這一點,“天下熙熙皆爲利而來,天下讓皆爲利而往。”有多少人在利益的神使鬼差之下,在無法抵擋住利益的誘惑,一次又一次的踐踏道德底線;有多少人爲了利益而斤斤計較,逡巡在利益周圍,無視道德、法律的存在,走向人生的末路。

“吃虧是福!”表面上看是失去了,從另一個角度再看,卻因之得到了心靈的安寧,良心的籍慰,精神上得到快樂,享受了生活的樂趣。當自己的付出遠遠小於收穫時反而物質上得到許多,卻難以抵擋精神上的折磨;當付出大於回報時,有時會讓人感覺到有點吃虧,然而精神缺失安然、安詳地。

得與失其實就是一種平衡,雷同於福與禍,得到了一方面就意味着失去另一方面,福盡則禍至,禍盡則福到;要保持一種平衡狀態,努力維持在中間地帶,也就是中,中則正,正則中;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得與失,福與禍;凡事只要做到合適、平和即可,過分地苛求得與失權衡,會使人處於一種浮躁焦慮狀態。

得與失如同擺鐘在搖擺,福盡則禍至,禍退則福來,順其自然,不過分貪求、不自大,看淡成敗,遠見於未萌,避危於未形,感覺盈餘之時就放手,充足之時就放棄,不因得而喜,不因失而悲,按照選定的路徑去做,儘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任憑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得與失取決於人的自身,有時候有失或者說有舍纔會有得,舍與得取決於人的心態,換個角度去思考,得也許會變爲失,失也許會演變爲得,時間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

得與失是人生一種特殊的處世哲學,也是一種生活藝術,有時候從表面上看有些事情是失去了,然而換回的卻是一種心靈的平和,也是一種幸福所在;有時候,從表面上看是得到了,自身卻陷入到某種心理劣勢,。生活之中,經常會遇到失去了物質或者說物質上不合算,卻換取了精神上的`超額快樂,有時候微小的付出,卻意外地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也就是日常所說得佔便宜,人就會有一種精神上的透支。

得與失就在一念之間,無論結果如何,不必爲之懊惱,過分的計較得失,選擇了就能爲之後悔、埋怨、自責,生活之中,錯誤的抉擇在所難免,有時也是無法挽回,過去的畢竟已經過去,不必再爲之刻骨銘心,徹底放棄爲一種明智的抉擇,沒必要爲之抱殘守缺,爲自己套上精神枷鎖。

人之所以渴望得到更多,那是由於每個人內心深處支配欲和征服欲驅使的結果,還有自尊心和虛榮心的不斷膨脹的結果。得到的越多,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人的羨慕眼光,在大庭廣衆之下會擁有一點流光溢彩,而內心深處,未必是快樂的,不一定是別人想象的那樣美好,也許正因爲此,許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後,選擇了迴歸自然、選擇了歸隱、選擇了愛心活動、選擇了田園風光……竭盡全力地尋找快樂的生活。

生活就應該簡單,把繁雜的生活瑣事進行簡單的歸攏,生活中的事情雖然錯綜複雜,歸納起來不過是“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打理好自己的事,不要去管別人的事,上天的事我們操心也改變不了。簡單地生活,快樂地生活,雖然簡單不一定最美,但最美卻總是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