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八記散文

南陽位於河南的西南部,相當於西藏在中國的位置;淅川位於南陽的西南部,相當於南陽在河南的位置。如果不是嚴重缺水的形勢危及首都北京,恐怕不會有那麼多人關注南水北調工程;如果不是南水北調工程,恐怕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關注丹江口水庫——儘管在三峽工程完工之前它一直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現在,即使大家已經知道南水北調最重要的中線工程要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到北京供應首都及沿線一些重要城市,但知道淅川的人仍然不多。多數人至今可能仍不知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點——渠首——就在淅川縣一個叫陶岔的地方,丹江口水庫差不多一半的水面也位於淅川縣境內。

淅川八記散文

綠水青山丹江

今年五月下旬,河南作家一行十數人到淅川採風,一路所見,青山蒼翠,綠水碧透;深入瞭解,又爲其歷史文化積澱之深厚所折服。一天當地組織採風人員現場題字,我於書法眼高手低,字寫得歪七扭八,說得不好聽就是“狗爬叉”,自然不敢獻醜。但幾天的淅川見聞又使我深有感觸,腦子裏忽然就冒出一聯:“楚韻漢風淅川,綠水青山丹江。”其時正好我與南丁先生坐在一起,他是名家,自然是非留下墨寶不可了。我於是把這兩句說給他聽,請他寫了下來。淅川的歷史文化先不說,其自然景色卻是一望而知的。

淅川處在豫鄂陝三省七縣市的結合部,因淅水縱貫境內形成百里沖積平川而得名。此地西北接續秦嶺,北部銜連伏牛,西南橫臥四峯,東部襟帶平原,境內山巒疊嶂,奇峯積翠。從氣候上講,這裏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北去即過渡爲暖溫帶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溼潤,夏少酷熱,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羣山間因而河道縱橫,丹江、灌河(淅水)、淇河、滔河、刁河等五大河流密佈全境。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即因在丹江、漢江交匯點下游800米處築壩截流而形成。

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大壩的截流蓄水,淹沒了淅川縣中部和南部的大面積農田和許多城鎮。目前,丹江口水庫有60萬畝水域面積位於淅川境內,丹江口水庫最寬的地方也在這裏,水面寬達20餘公里。此處煙波浩淼,橫無際涯,極目處水天相連,渾然一色,因有“內陸太平洋”之稱。丹江口水庫被起伏的.羣山環抱着,隨着水位的升高、水面的擴大,原本挺立的山峯或成孤懸水上的島嶼,或成突入水中的半島,綠波泛舟,船順水轉,山隨人移,人行畫中,山浮水上,波轉峯迴,別有韻味。

自雁口以上,江面爲兩岸絕壁峭崖夾峙,形成長達幾十裏的峽谷,順流而下,依次爲雲嶺峽、大白峽、雁口峽,這就是著名的“丹江小三峽”了。小三峽入口第一峽是雲嶺峽,這裏峯巒聳峙,壁立如削,所謂“飛鳥不進崖”,說的就是這裏。在獅子山壁上,有一高達15米的天然石佛,面向江面,目視前方,神態安詳,與四川樂山大佛相彷彿,讓人不由不讚嘆自然造化的神奇。雲嶺峽兩岸,過去據說是松柏蔥鬱,遠望如雲,因以得名。出雲嶺峽即到太白峽,此段的特點是險中帶奇,山崖間懸掛的巨石給人以隨時會墜落之感,其上灌木叢生,垂蔓若絛,悠然飄搖。據傳詩仙李白曾流連於此,因名太白峽。出口一段叫雁口峽,以兩側山勢似雁嘴而得名,此段水面漸次開闊,有小島聳於水面,其上多奇險怪石,太白崖、八仙洞等各擅勝場。縱覽丹江小三峽,“雲霧鎖怪石,碧水繞險峯”可謂其景色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