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數學授課隨筆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四年級數學授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四年級數學授課隨筆

國小四年級數學授課隨筆1

在教學中,我長期又細心地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

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國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有個學生非常聰明。就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就用專題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什麼。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要對症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國小四年級數學授課隨筆2

今天在數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如果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約了約1300萬元了。如果國小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麼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來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爲我想了想:如果這大約13億的人口,都浪費了1滴水,那麼一共約浪費13億滴水了,那麼大家想一想13億滴水大約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噸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個月用了一噸水計算的話,那麼260噸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問我爸爸:“1噸水能夠發多少度的電?”爸爸說:“1噸水能發100度的電。”那也就是說260噸的水可以發26000度的電了。

哇!我一下子驚呆了,260噸水竟然可以發揮這麼多的作用啊!所以我們現在要節約所有的水,不要浪費掉一滴滴的水了,我們要養成節約這個好習慣,不能再浪費了。

國小四年級數學授課隨筆3

老師常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生活中,許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變成一道道既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數學題。我們經常做的數學題目,就是在解決一個個生活中的問題。這不,我又在吃漢堡時發現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

3個人吃3個漢堡,用3分鐘吃完,9個人吃9個漢堡需要幾分鐘吃完?

平時,媽媽經常帶我和哥哥去吃漢堡,我只知道吃,從來沒有想到還可以變成數學題來做,碰到這題覺得真有趣。剛開始時,我想:3個人吃3個漢堡要3分鐘,那一個人吃一個漢堡不就是一分鐘,九個人吃九個漢堡當然是九分鐘囉。這樣想着,我興奮極了,趕緊把答案告訴媽媽。可媽媽皺着眉頭說:“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我們和哥哥三人吃漢堡的情形,多動動腦!”我聽了愣住了,剛纔的得意勁一下子沒了,靜下心來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個人吃3個漢堡用了3分鐘,一個人吃一個漢堡其實也是用了3分鐘,那九個人吃九個漢堡也只要3分鐘。我沒有馬上把答案告訴媽媽,又反反覆覆地想了幾遍,覺得應該沒問題後才把答案告訴媽媽。媽媽點點頭笑了,誇我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她又說道:“數學就來自於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就一定會有所收穫,就像吃漢堡一樣。”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有趣的數學題,數學真是無處不在啊!讓我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國小四年級數學授課隨筆4

一、《小數點搬家》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數學讓學生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借用小數點搬家這一情境解決相關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我一改計算教學的枯燥,從學生們喜歡的猜數遊戲入手,以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以教材爲主線,重點引導學生髮現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 /10;半扶半放完成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 /100。

2、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在發現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後,我讓學生猜想向左移動四位、五位……原來的數會怎樣變化,進而讓他們大膽猜想向右移動原來的數會出現什麼變化。然後放手讓學生與小組內的同學合作去探索發現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變化規律。

3、巧設了題材,讓數學到生活中去。對在探索中有困難的學生,我給予適當的點撥與幫助。在個別學生說出規律後,我還讓學生舉例來說明,讓結論變得有理有據,讓全體學生有一個認識過程。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是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曾一度出現了好多問題。首先課堂上孩子們表現得比較拘謹,我想這與平日的訓練及教師課上激勵性的語言較少有着直接的關係。其次,整個教學設計過多地關注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缺少書面練習。以上這些問題也正是我今後教學工作中應該改進的地方。

二、《精打細算》

《精打細算》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第5單元的第一課。本節課教學重在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通過自主探索與交流,發現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感受小數除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複習除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雖然學生經歷過整數除法的學習過程,但由於時間相隔太久,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識上的遺忘;而通過複習小數的意義,有利於學生對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從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來看,新課前的複習是很有必要的。

2、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現實生活既是計算教學的源頭,更是計算教學的歸宿。通過創設去學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銷商場購買牛奶的場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細算的的主題,自然的引入小數除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興趣。

3、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學生應當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算理,掌握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應對齊以及小數部分有餘數添零再除的過程中,將課堂充分的交給學生,而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自己探索,組織學生相互質疑,合作討論。但學生經過努力後,依然對小數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礙。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轉變角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通過“元角分”知識和小數意義的提示,學生看到了前進的路標,快要停滯的航船再次展開風帆,破浪而行。老師此時就悄悄退居後臺,欣賞學生的智慧的碰撞。

4、迴歸生活,鞏固提高本課設計了2個練習題,第一個是果醬題,緊扣精打細算的主題,鞏固剛學的知識。第二個是關於今年雪災的開放題,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夠達到愛心教育的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特別在調控課堂和深挖學生的思想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提高。

三、《誰爬得快》

在北師大的《誰爬得快》一課中,其實就是循環小數的教學,我個人認爲內容很簡單,可以不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可以解決,可是事實不是這樣,在教學中,卻遇到很多不同意外,還有練習未落實,我給自己總結一下自己,學會總結,或許使自己有所進步:

1、自己或許太羅嗦了,有時候話太多,導致學生厭煩,沒興趣。、

2、自己選擇的例子,內容或許不新穎,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學心態不好,應擺正自己的心態才行,對於新教師出現疑惑和困難是難免的

4、自己對有些數學概念,整個北師大國小數學教材的系統不瞭解。內容前後的銜接不清楚。

四、《天平遊戲(方程)》

本節課教學目的是通過天平遊戲,讓學生髮現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讓學生能利用所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在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數;而現行北師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遊戲,使學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由於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這種設計到底怎麼樣,自己心裏實在沒底。在教學中我在兩節課嘗試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節課按照教材設計的走,第二節課又按照以前人教版的方法,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對比發現用現在的方法學生覺得淺顯易懂、用起來方便。在教學過程中,剛開始幾個好學生馬上想到求未知數和減去一個加數的方法,但大多數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的方法,而且反應靈敏的學生能用一步計算完成。學生們活動的有滋有味,從活動中悟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加上適時的點撥和歸納,感覺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國小四年級數學授課隨筆5

我非常喜歡看李毓佩爺爺寫的數學書。一本《數學司令》讓我看得津津有味,一本《數學西遊記》讓我回味無窮,一本《數學動物園》讓我手不釋卷,而這本《數學王國曆險記》讓我廢寢忘食。

主人公丁丁數學學得很好,他被邀請到彎彎繞王國坐客,他的朋友小貝也想去,於是他們就一起來到了彎彎繞王國。在這裏他們去了充滿危險的數學宮、可怕的野生動物園,打了有趣的數學擂臺,還被“小偷”給騙了一次。在這個過程中,數學不好的小貝遇到了很多困難,在打倒困難的同時,他也愛上了數學,並提高了自己的數學成績。

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的數學學得挺好的,可是看了這本書以後,我覺得自己的數學學得其實並不好,因爲書中許多的數學題我都不會做,就算看了解答與分析也理解得不是很透徹。而在慢慢把這些題弄懂的同時,我也學了很多知識:有比較難的找規律,有讓我覺得很方便的二進制和十進制,有人身上的黃金比例,還有讓我覺得很難的圓周率這些知識。通過這本書,我深入地瞭解了數學,並真正認識到數學是一門精緻又有趣的學科。

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買菜時,給錢又找錢是數學;剪紙時,紙的大小和麪積是數學;吃飯時,把食物平均分配給每個人是數學。記得我第一次買菜時,一邊挑着自己和父母愛吃的菜,一邊用心地算着賬,最後一筆錢也沒有找錯;那次我自己拿着錢去超市,很好地利用了錢,買來了又多又好的東西;還有一次我們去打的,我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發現司機叔叔多要了一塊錢……學好了數學,真是太方便了!

在生活中,數學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愛數學,以後我會努力把數學學得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