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教育隨筆(精選18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明禮儀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精選18篇)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

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是我國的傳統優良美德,這一美德更要從小抓起。

文明禮貌用語的學習與運用,對幼兒品德行爲的形成有着獨特的教育效果。

一個“請”字,能喚醒初離家的幼兒對幼兒園生活的熱情參與;

一句“謝謝”,能使孩子與周圍的人感情距離拉近;

當幼兒受委屈時,聽到一聲“對不起”,

往往就會破涕爲笑,並輕輕地說“沒關係”。

當你看到別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時,自己也很想玩,如果走過去,輕輕地有禮貌地說:“請你讓我玩玩,好嗎?”也許本來對方很不願意,但是看到你很有禮貌,即使捨不得,一般也會應允,反之一聲不吭地去搶過來,對方肯定會去向老師告狀的。由此一個“請”字促進了幼兒之間關係的和諧。

當你不小心把小朋友碰倒在地上時,如果及時說一聲“對不起”,摔倒在地上的小朋友則會說“沒關係”。一場誤會就因此化解了,說不定還會增進幼兒間的情感友誼。羣體活動更需要這種心態。

我們班的孩子剛開始都不太會主動跟周圍人問好,通過日常引導式教育,我們將文明禮貌用語貫穿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去,進行現代化的雙語教學。如:“請”(please)、“謝謝”(thank you)、“對不起”(sorry)等等,把英語融入幼兒日常生活中,讓文明用語紮根在幼兒心中,給孩子周圍的整個世界帶來祥和與歡樂,是每一位幼兒教師的職責。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2

一、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內涵

所謂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實質上就是教人學會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具有現代文明內涵的社會生活規範。它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它包括文明行爲、文明習慣、文明語言、文明衣着、禮貌修養,乃至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等。簡言之,也就是教會人“如何做人”的教育。

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

在國小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前提下,筆者認爲國小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從“坐、立、行”起步,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國小生在學校裏學習活動,都離不開“坐、立、行”這些最基本的行爲動作。雖然每個國小生的行爲動作都不一樣,但是“坐、立、行”的姿勢總有個規範。坐如鐘、立如鬆、行如風都要經過長期的訓練,逐步使之內化爲國小生的一種習慣,其實一個人“坐、立、行”的姿態很重要,它不僅反應了人的教養、氣質,而且直接影響着別人對這個人的評價與看法,當然對國小生在未來社會中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入手,培養國小生文明的禮儀。國小生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國小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文明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又是一個國小生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應當從很具體的見到老師、父母主動稱呼,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節做起,逐漸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這也是社會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3、從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愛家鄉開始,培養國小生高尚的愛國情懷。國小生對愛國主義這個概念還很難理解。因此,在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我們應堅持低起點、重實際的做法。首先,引導學生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在學校,要主動地關心和幫助同學,尊重和理解老師;在家裏,要尊老愛幼,關心鄰里。其次,要積極引導國小生懂得愛護班級、愛護學校這個集體。因爲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個人只有在集體之中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既然集體爲個人的成長創造了條件,那麼個人作爲集體的一員,就應當爲集體出力、爭光。再進一步,就應當引導國小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人文、風俗和家鄉面貌的日新月異,激發國小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與關心,並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一顆將來要爲建設家鄉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種子。這些都是愛國的具體表現,也是國小生所能接受和體會的。我們應當從這些“小處”着眼,萌發國小生高尚的愛國情懷,並使之逐漸成爲一種理想和信念。

4、從勤學好問、熱愛勞動抓起,培養國小生做人的基本品性。勤學好問,熱愛勞動這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也是人類發展的基本前提。國小生從踏入校門的第一天起,就應該讓他們深深地懂得人的進步與發展靠的是人的勤學好問、熱愛勞動。讀一篇課文,就應該要求學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讀;抄寫詞語就應該強調一筆一畫,把字寫好;掃地,就要掃得乾乾淨淨;排課桌就應該排得整整齊齊。這就是習慣,也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三、對國小生加強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這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需要。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有很多功能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範,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知道,童年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爲美談;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些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做爲中華民族的傳承人,國小生都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使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名副其實,“禮儀之”的美名響譽中外。

其次,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要求日益發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溫馨和諧的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前進的社會呼喚文明,科學的未來呼喚文明。文明禮儀作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必須抓好國小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再次,這是國小生成長的需要。一個注重自身修養、禮儀的人才可能成爲優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優的人。孔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孟子也說過:“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說:“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這些都充分說明禮儀養成教育至關重要。雖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依然傳承,但就整體情況看,確實存在弱化的趨勢,特別是對青少年的約束力越來越少。有些國小生在學校裏,不會尊重他人,不禮讓,不禮貌;在社會上不懂得稱呼他人;同時,與人爲善,禮尚往來等等美德在相當數量的孩子們身上正在淡化。爲了廣大國小生的健康成長,必須加強他們的文明禮儀教育。

四、加強對國小生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途徑

國小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強,是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最佳階段,筆者認爲,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加強對國小生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1、堅持將教師指導和學生自我實踐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對國小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對理解、訓練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指導、幫助。比如,一年級國小生剛入學校大門,要訓練他們“坐、立、行”的規範姿勢,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明確要求,“坐、立、行”的規範姿勢,可用九個字來概括——坐如鐘、立如鬆、行如風;其次,要指導學生理解意思、體會含義:“坐如鐘”就是要坐得端正,“立如鬆”就是要立得精神,“行如風”就是要得穩健;再次,教師要示範並加以細緻耐心地指導;最後,對學生進行反覆的訓練,並在學習生活中評選出每週“坐、立、行”姿勢規範最佳者,並給予表揚。

2、堅持將典型示範和整體提高相結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根據國小生好勝心強、好模仿的特點,積極爲他們樹立榜樣。首先,要積極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教師要做好表率,以自己的良好師德給學生樹立榜樣。在教學、生活中,以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出示範,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班級活動中,有針對性開展文明禮儀標兵評選等禮儀教育主題活動,評選出文明禮儀方面做得好的學生爲示範員,爲全體學生做出榜樣。教師及優秀學生的一言一行在廣大學生中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從而引導其他國小生積極向他們學習,努力爭當文明禮儀標兵。除了教師和優秀學生的典型示範外,還應注意抓住各種教育契機,利用各種合適場合來訓練、提高國小生的文明禮儀素質。

3、堅持將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和學以致用相結合。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爲習慣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禮並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從目前情況看,國小生對禮儀知識的認識還比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時過境遷,物換星移,禮儀隨着不斷髮生變化。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爲尊老愛幼、善待家庭;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爲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爲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爲遵守規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扶貧濟困,愛護環境。由於國小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維還未充分發展。因此,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應明確、具體、詳細,提高可執行性。比如:在與人交往中所表現的禮儀:和別人見面時要說聲“你好”、“您好”;跟別人道別時說聲“再見”;打擾了別人或有愧於人時說聲“對不起”、“請原諒”,等等。這些要求非常明確、具體,有助於國小生理解和遵循。

4、堅持將主題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學校、家庭、社區等合適的場合開展豐富多彩、直觀形象的禮儀教育主題活動,如禮儀知識競賽、禮儀示範表演、小品劇、文明禮儀用語徵集、演講、徵文等,引導國小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禮儀活動,在活動中磨鍊意志,在活動中揚褒棄貶,在活動中掌握文明禮儀的方式方法。同時,創造必要的條件讓國小生參加社會實踐,面向社會開展幫困助殘、慰問孤老、美化環境、維護公共秩序等主題活動,讓國小生迴歸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鍊,學會禮讓、謙恭,做文明小公民,以自己的文明行爲帶動家庭,感召他人,影響社會。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3

我覺得文明二字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的重要,因爲在我的眼中,我覺得國家,每一個國度都是由不同的文明所構成的,雖然在我們的眼中,這樣的詞彙不足以勾起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想象。

現在的我並不知道我爲什麼對於這樣的文字,對於這樣的詞彙的感觸非常深刻,我只覺得我現在所做的事情一定要是對社會,對我們的國家有利的,因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可以算上爲祖國效力。

這個事件是這樣的,我看完之後感覺非常的震驚,但是我同樣還是想把這個故事奉獻給大家。

一名女中學生和家人在餐館裏就餐,由於產品質量不合格,刷羊肉用的燃氣爐突然爆炸,將她的臉大面積燒傷。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年輕俊美的面容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疤痕。她的父親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醫療費和精神損失費。人民法院在查清事實的基礎山,依法判決了燃氣爐和燃氣罐的生產者共同負擔這名女中學生的醫療費,並賠償精神損失費十萬元。判決後記者採訪傷者的父親,他痛心的說,給多少錢也買不回孩子的青春面容。他警告商品的生產者一定要爲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負責,這種悲劇決不能重演。

是呀,在社會生活中,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的事情時有發生。保護消費者權益,一方面要求執法部門加大打擊力度,制裁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另一方面,消費者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消費,這既包括吃飯、穿衣、住房以及使用日用品、交通工具等物質方面的消費,也包括滿足精神文化需要的下次奧菲,如看電影、唱卡拉ok、旅遊等。當我們購買商品或者享用服務時,我們便成爲了消費者。我們選擇、購買商品,等於對市場上的商品以及其經營消費者投票,因而對於經營者來說,顧客就是上帝,消費者決定着商品以及其經營者能否被認可。

消費是一個動態概念,其內涵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隨着生產的發展,生活質量的力高,人們爲維持生命延續和種族繁衍所佔的消費比重在逐步降低,其中尤爲明顯的是食品支出比重在降低,爲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享受所佔的消費比重則在逐步提高。在現代社會,食品支出佔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例被視爲衡量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參數。

俗話說,買的不如賣的精。在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係中,經營者處於有利地位。在現代社會,商品生產規模擴大,花色品種繁多,構造日益複雜,消費者難以從直觀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質量,在選購時往往處於被動地位;相對於有高度的組織和強大實力的經營者來說,消費者往往勢單力孤,容易發生店大欺客的現象,這些都導致消費者處於不利的地位。還有個別經營者見利忘義,利用自己所處的有利地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這些都是我們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處於不利地位的原因。個別經營者對消費者的欺詐、坑害,在使消費者遭受巨大損失的同時,也使消費者覺醒起來,向不法經營者奮起反抗,以維護自身權益,爭取社會公正。於是,消費者維權運動應運而生,並形成了一股世界性潮流。這引起了聯合國的高度重視,它與1985年通過了《保護消費者準則》。

我想,不管是聯合國,還是我們自己生活的國家,設定的系列法律條文,其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消費者充分的享受到我們應該可以享受到的權利,而不容易被處在有利地位的經營者侮辱,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如果經營者和經營者之間,仍然處在我們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話,我想,我們的消費行業,我們的服務行業將會完全的崩潰,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要成爲一個文明的消費者的原因,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要做一個有着高度的警覺性的消費者的原因。

我也渴望我在看書網以回首望名義發表的小說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我自己以極力的渴望成爲作家,成爲編劇,甚至成爲導演,我覺得人生之路的遙遠漫長,是需要我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踏上去的,雖然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麼的漫長和遙遠,但是在我的心中我擁有一個夢想,擁有一個可以長大,可以發芽的夢想。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4

閒來無聊,偶翻起前些日子的舊報,看到一則消息,暴力砸傷了人類文明的教堂。觀後,實在感傷,想寫幾句,卻又不知從哪寫起。一片掉落的羽毛心,飄來飄去,終於落在紙上,就寫幾句關於人類文明的話題吧!

人類從遠古洪荒走到今天,所有的腳印,估計也只有紙上的文字才能去船載,也只有文字上的聲音,才能聽懂文明路上的風霜。可偏偏,現在有些人把文明教堂當作踐踏的教場。想來,實乃是某些人四肢進化到了遠古的猿人,它們返祖了,返回到野蠻人時代的頭腦。他們到文明教堂去做些什麼呢?估計是怕文明教堂沉放的字,怕文明教堂裏的靈魂,照出它們的四足獸形吧。

人類文明變成字後,字就是人類的骨頭,是人類的靈與肉。沉放在教堂的字,可這些字卻偏偏遭到暴力。請問,那些暴力傷害字的人,是否是在砍人類的骨頭與肉呢?

據有關報道,一些國家保護動物,屢屢遭到殺戮,放到餐桌上,酒杯腳下,是何等的祝酒語言,哪就不知道了,估計也是一些美麗的人類語言吧。

時時,網上看到一些圖片,都是些美麗羽毛的化石,這讓我想到,這估計都是那些砍殺者的頭項上的羽靈吧。

砍伐者的思想,如若亮了,那真也是文字與羽毛的悲哀。人類估計以後,就沒有什麼歌喉了,暴力思想就等同一個盜竊者,盜竊、砍殺了所有的人類語言與文明。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5

回來的路上,看到了微信推送的《浙江老虎咬人事件》的新聞,這已經是昨天發生的事,現在案件基本已經水落石出。去網上翻了翻相關內容,看到的基本都是同情老虎、指責死者的輿論。對此我就不多做評價了,受害者已經爲自己的不文明行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們就不要太過苛責了。所有過錯在死去的那一刻都應該得到寬恕。

岔開話題,想談談爲何類似的悲劇會一再上演。

先講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讀高中的時候,有一次上心理課,老師突然提了一個問題,我記不太清了,好像是“你是如何體現文明的?”(麻煩看到的高中同學出來糾正一下,謝謝)。當我被迫叫起來回答時,我的答案是,“我打飯從來不插隊,……”當時應該說了很多,也一併記不清了。但我一直記得當我回答完後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陣陣嘲笑聲,雖然只是幾個人,但卻格外刺耳。從此就對心理課產生了陰影,甚至遷怒於心理老師。(嗯,就是這麼小肚雞腸)

我當時之所以這樣回答,就是想借此指責一下那些打飯不排隊的人。但其實高中還好,插隊的永遠只是那麼一小波人。雖說只是少數,但遇到了總是會讓人不爽。就好像喝了一碗明知有老鼠屎卻被迫閉着眼睛喝下去的湯,心裏膈應啊!

我這人不愛惹事,比較包子,對於這種行爲我一概選擇忍讓,權當自己瞎了沒看見。不然怎樣,我總不能端起菜湯潑他一臉吧。萬一碰到個愣頭青跟我動起手來,那我吃飯的心情就全沒了。所以,忍成了最好的選擇,也是最爛的選擇。

上了大學就更搞笑了。當我第一次走進食堂看着每個窗口都被圍城一個半圓形的人牆時,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由於高中養成了排隊打飯的習慣,我一下無法適從,只好站在人羣后面,默默地排起了隊。嗯,你沒看錯,我居然在人羣雜亂中排起了隊。等我終於打到飯的時候,那些和我同時進來的同學,都吃完走人了。儘管吃了虧,但長久養成的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就這樣我又站在後面排了幾次隊後,終於在一個妹子大喊着“這個鍋包肉給我來半份”的一剎那,我忍無可忍的衝了進去!那一刻,我的心情居然有種堵槍口的慘烈。

之後我就再也沒有排隊打過飯,還養成了專找女生多的地方擠的習慣。

如今離開校園已有多年,再也沒人問過我“你是如何體現文明的?”問題。我也很慶幸沒人再這樣問我,因爲我真的不想再聽到那樣的笑聲,簡直刺穿我耳膜。雖然高中生會長大,環境會變,但很多不文明的習慣不會隨着時間的增長而消退。只要他們不有意甩掉這些行爲,必然會一直陪伴下去。就像這兩起時隔半年的“老虎咬人事件”的受害者一樣,年齡都比我們要大的多。

當受害者被老虎咬死後,很多人不但不表以同情,反而“落井下石”口誅筆伐。造成今天這種局面不是因爲社會殘酷人情冷漠,恰恰說明這些吃瓜羣衆大多也是受害者。他們也都曾被各種不文明所迫害,長久的壓迫使他們寧願同情老虎也不願同情人類。一方面說明了大家對不文明現象的憎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對高度文明社會的渴望。

不文明到底有多討厭?

當你在公交車上出現暈車症狀,卻有人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着氣味很重的肉包子時,你有沒有想嘔吐他一臉;當你凌晨四點站在凜冽的寒風中排隊買票,看到前面有人因爲插隊而被打的鼻青臉腫時,你有沒有在後面偷偷的樂;當你坐在圖書館費力地啃着苦澀難懂的專業書,對面卻坐着一對情侶在竊竊私語你儂我儂,你有沒有在心裏暗暗詛咒他們分道揚鑣。

文明到底重不重要,我認爲很重要。你以爲僅僅將那些血的教訓公之於衆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嗎?別逗了,上一次老虎咬人才過去半年,受害者的鮮血還沒有風乾,如今又換了個地點換了種形式再次發生。而且我也相信,這絕不是最後一次。只要這些不文明現象無法杜絕,就必然還會有血淋淋的慘劇接踵而至。

這些還只是自己爲自己的不文明行爲“買單”,更可惡的是那些讓別人替自己“買單”的。我曾經看過一個交警公佈的視頻,全是各種各樣因爲遠光燈而發生的慘劇,有把行人撞飛的,有把單車撞飛的,甚至還有把汽車撞飛的。看完嚇得我都不敢隨便“開車”了。你以爲這種視頻傳出來就會遏制不文明現象嗎?擡頭看看窗外的機動車道吧!

我不憎恨這個社會,那些跟我毫無瓜葛的陌生人也跟我無仇無怨。所以我從來不會覺得別人文不文明跟我沒關係,更不覺得別人的生命就沒我重要。只要是生命,都應該受到重視,包括那隻懵懂無知的老虎。

我倒是看不懂那些漠視自己也漠視別人生命的人,你們怎麼可以把不文明的行爲玩得那麼溜。

我也很想問那些不文明的人一個問題,難道你們想要的生活,就是可以隨處大小便,可以轉彎不打方向燈也不避讓行人,可以凌晨兩點仍站在樓下大聲喧譁,可以將垃圾扔滿大街小巷,可以當着孩子的面“罵大街”,可以一邊罵着別人不文明一邊自己幹不文明的事。這樣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嗎?如果不是,那就學學怎麼文明做人;如果是,麻煩拉黑我。

不過我相信,物質和文明是息息相關的,物質的發展必然會帶來文明的提升。所以,還是那句話,這個社會一定會更好。你問我哪來的自信,低頭看看腳下踩着的這座城市吧!

還有,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包子了,我要對所有不文明的行爲說“不”,因爲你已經影響到我美好的生活了。

順便問一句,還有誰坐公交偶爾也會暈車,讓我知道不是一個人。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6

早晨,我像往常一樣站在大門口迎接幼兒入園,希望孩子們快樂的一天從入園開始,但就在這樣期盼的早晨卻發現孩子們都是面無表情的來到幼兒園,家長也是一樣無精打采的像是剛剛起牀不久,有披頭散髮的,有穿睡衣的,有穿拖鞋的,當然也有衣着得體,容光煥發的家長,其實從家長的儀容儀表也能看出孩子的精神面貌,有的孩子特別有禮貌遠遠的就能聽到那句"老師早上好!"這些家長肯定也是非常有禮貌,至少也會面帶微笑和老師相互對視一下,相反有的孩子走到老師面前,你主動說句"早上好",孩子還未必會迴應你一句,這些家長一般也都是目不斜視地就走過去了,所以孩子同樣是模仿了,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特別對大一班孩子進行了一週的觀察與分析。

星期一早上,孩子們和往常一樣帶着沉重的心情來到了幼兒園,但是大一班有三四個孩子主動對老師說了早上好,晨檢後,我在班內表揚了這幾個孩子。下午發現說再見的孩子多了而且心情都比較好。

星期二早上,大一班大部分孩子都給老師說"早上好",其中常依然小朋友是笑着說的,看的出特別喜歡幼兒園,就在這時江江(聰明又調皮)、子瑜(開朗活潑、反應靈敏、思維活躍、表達能力強)、佳藝(性格內向不愛講話)三個小朋友一起來了,奇怪的是三個都沒有打招呼,就徑直向活動室的方向走去。晨檢結束後,我回到活動室對孩子們說:“今天早上我們大一班大多數小朋友都能禮貌的說早上好,而且常依然小朋友還是笑着說的,一看就特別開心。不過我們班還有三個小朋友是一起來的卻沒有看見老師,不知道是不是老師沒有站到大門右邊,明天我要站到小朋友們都看見的地方”。下午離園時,孩子們都是開心的說“老師,再見”就和爸爸回家了,最後離開的三位小朋友,只有子瑜說:“老師拜拜”,我高興的說:“不錯,有進步”。

星期三早上,孩子們好多都是高高興興的來到幼兒園,邊跳邊跑邊說老師早上好,甚至有孩子跑到每個老師面前都說一句老師好,江江小朋友很自然的說了句:“老師好”。這讓覺得孩子們變化很大,變得更可愛、更開朗自信了,回到班上給小朋友們分了組,並給表現好的小組獎勵一面小紅旗以示鼓勵。

星期四早上,外面下着小雨,個別孩子像往常一樣早早的來到了幼兒園,我沒有去大門口,先是在各班門口巡視了一圈,可是進入大一班時卻發現和以往不一樣了,多了兩位小朋友站在門口迎接,他們齊聲說:老師好,叔叔好,阿姨好,叔叔再見,爺爺再見,聲音特別的大,來送孩子的家長有的說:"你好,再見";有的說:"真是個好孩子";有的靦腆的說"哦,好";也有的憨憨一笑,從表情可以看出很害羞。孩子越來越多,等大多數孩子都來了以後,有幾個孩子圍過來問:"老師,爲什麼他們兩個都胸前貼一個紅色的桃心?"我隨口一說:"那是愛心,說明這兩個孩子很有愛心,有禮貌。"我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孩子也站到了那兩個孩子旁邊,說她們也有愛心了。看到這一幕,我不由的想到,不是我們的孩子沒有愛心,只是做爲家長老師的我們沒有適時的提醒孩子,致使孩子們沒有認識到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在加上不能及時的表揚。晨檢後我和牛老師聊到過,才知道那是"文明小天使"的標誌,昨天就讓一些小朋友站在門口接待,可是要麼不說話,要麼就聲音特別低,今天看來愛心起作用了。孩子們都想做個有愛心的小朋友,一整個中午孩子們開始搶着幫助別人了,起牀後梓萌和一些小朋友主動幫助別的小朋友疊被子、找棉襖等,看到這一現象我欣慰的笑了,希望孩子們堅持下去,都能成爲懂禮貌講衛生的好孩子。之後,根據孩子們的需要我們給了一定的鼓勵,同時給孩子們創造了表現自我的機會,爲此專門製作了禮儀帶“文明禮儀小天使”、班裏小小值日生,這些都是孩子們很喜歡的活動,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我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就要尊重別人,幫助別人,成爲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就這樣孩子們都開始高興的入園、離園,都會笑眯眯的對老師說:"早上好,再見"。包括最不願意在人多的時候說話的佳藝小朋友也由最初慢騰騰的說老師好,逐漸變得更加自信、聲音洪亮了起來,就這樣孩子們每天來園、離園都特別的開心。

通過一週“晨檢禮貌問好”的觀察,我發現,要用典型的例子側面引導孩子,多多的鼓勵幼兒,這比直接告訴幼兒效果要好得多!在園期間多提醒幼兒學說禮貌用語,慢慢地使他們成爲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和幼兒多溝通,給她們多一點關愛,使她們變得更加活潑開朗,做一個自信的孩子。同時,希望全園的孩子都能在老師們的鼓勵下開心的度過每一天。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7

世界處處有文明,世界處處需文明!文明表體現了人的教養,代表了一座城、一個省、整個國家的素質。雖然不是處處有文明,但文明仍然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就拿我身邊的文明現象來說吧。

在學校裏,經常會見到有同學彎下腰,拾起地上的垃圾紙屑;也會見到有同學擦去桌子上的筆跡和塗鴉、擦去圖書角的圖書上的鉛筆印;學校還會組織高年級同學們去校門外撿垃圾,這是文明的足跡。

不僅在學校,我家的小區裏也會看見這樣暖心的現象:有業主自發打掃樓梯間的菸頭和廢報紙,爲了減輕清潔工人的勞累;公佈欄上經常有亂七八糟的廣告,保安叔叔拿着抹布,仔仔細細的擦淨那些字跡;垃圾桶旁不再是污漬斑斑,不再是垃圾成堆、蒼蠅飛舞,而是乾乾淨淨,讓垃圾回收的叔叔喜笑顏開,這是文明的足跡。

文明,不只是國家的名片,是每個人不論在家,不論在外,都要謹記的目標。我相信,有了文明的灌溉,我們中國人會在各國各地留下只屬於中國的文明素質的記憶!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8

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幼兒期正處在個性及品性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對幼兒實施文明禮貌教育是發展幼兒社會性行爲的重要內容、其意義深遠。

那我們應該從那些方面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行爲習慣呢?我覺得:首先,我們要讓幼兒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古人曰:贈人一言,重如珠玉,傷人一言,重於劍戟。可見語言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以“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詞爲文明禮貌語言的基準,在不同場合擴大孩子的文明禮貌用語的範圍,讓孩子能做到“三會”:即一會使用尊稱,對長輩不直呼其名,不給他人起外號;二會使用謙讓語,如“對不起”、“沒關係”、“麻煩您”等;三會在一定場合使用問候語,如“早上好”、“晚安”、“再見”等。

其二:就是要讓幼兒學會禮貌動作,因爲禮貌動作是在舉止、行爲方面表現出對別人的尊敬,如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朋友或熟人要主動打招呼,遞物給人要用雙手,進別人的房間或門要輕聲敲門,與人交往不大喊大叫等,不打攪別人的學習、休息等。

其三,教育幼兒要有禮讓精神,遇事要先想到別人,先人後己的思想,如吃飯時要先請客人、父母、或長輩吃;分東西時能夠把好的讓給別人,願意與同伴分享;在車、船上知道要主動讓座給老、弱、病、殘的人;在公共場所遵守紀律,不插隊、不搶先;與別人發生矛盾時要主動認錯等。

幼兒園的大門口是每個孩子每天早上必經之地,每天早上我園教師一個個彬彬有禮的在做接待工作:“小朋友早上好!”的禮貌動作,構成了一幅幅傳播文明禮貌的美麗圖畫,感染着家長,影響着孩子。讓每位幼兒入園都能做到主動向老師、家長、小朋友問好,並知道了與人交往要使用禮貌用語,這裏每天傳播着禮儀的氣息,洋溢着溫馨,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初步形成了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爲習慣。

我園還利用各種教育手段爲幼兒樹立正確的榜樣,幼兒年齡小,他們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榜樣的力量比語言的說教更容易使幼兒信服,並能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比如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中要求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每天來園或離園主動向同事、家長、小朋友問好、問早、說再見等,接待家長及來園客人禮貌熱情,處處爲幼兒做出行爲學習的榜樣。

文明禮儀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這一過程是漸進的,同時也是漫長的,因此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不能單純地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幼兒,否則,所謂的文明禮儀將成爲童心的枷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對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形成良好行爲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抱着滴水穿石的態度,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運用多種辦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和行爲訓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9

作爲一名教師,從小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儀,教他們學做人,講公德,這是一個教師的育人之本。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一、上好第一次禮儀課

每當新的一學期開始,我首先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上好第一次禮儀課,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具體做法:

首先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然後重視第一次文明禮儀訓練。一開始就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爲主。做示範、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勢,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我讓學生扮演老師站在講臺上,我在講臺下面扮演學生,我行了一個標準的45度鞠躬禮,並大聲說:“老師好!”臺上的小老師就說:“同學好。”此時教室沸騰了,有的要出來當老師,有的要當學生,我藉此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訓練,對每一組都進行評價,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還要加強,最後進行全班訓練,人人過關。老師認真的示範,加大力度訓練,學生也引起了重視。每個同學都非常認真的練習,形成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

二、明禮儀教育的方法

根據兒童心理,做活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訓練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做了以下嘗試:

1、榜樣示範的方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國小生在行爲實踐中的榜樣影響,除教師外還有同學,學生也希望自己能成爲別人學習的榜樣。我根據他們愛表揚,具有向上心理這一心理特點,在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規範訓練時,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讓禮儀榜樣去感染學生,爲其他同學起帶頭和示範作用。

比如每當放學時,一經過校門處,發現劉旭同學大聲向門衛大爺問好,我馬上表揚劉旭同學,說:“劉旭同學真有禮貌,是你們學習的榜樣。”讓同學們學一學。一會兒,再遇到老師,就會有邢通主動帶頭問好:“老師再見”。我又表揚他,說:“邢通也有禮貌,有禮貌的孩子人人誇。”孩子聽了美滋滋的。再問好的聲音更大了。接着,段瑞看見老師從他身邊走過,主動行鞠躬禮:“老師好”,我高興的說:“同學們真有禮貌。老師今天太高興了。你們看,老師的臉上全是笑容。”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運用這個方法以來,每天放學的路隊一聲聲“老師好”“老師再見”是那麼悅耳。學生在榜樣的帶動下,同學們精神面貌好,文明風氣盛,受到了老師家長的好評。

2﹑強行約束的方法

強行約束的方法是指用行爲規範﹑常規等手段去約束學生,使其按正確的要求去做,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方法。比如班上兩名同學在週一早上升國旗時,站沒站相﹑左右搖晃,還小聲和別人講話。回班級後其他同學自由活動,我找這兩名同學談話,我首先向他講道理:升國旗時要站直,千萬不能和別人講話,凝視着國旗,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本週內我利用課外時間反覆訓練這兩名同學站的姿勢,立正時五指併攏,中指指向褲縫。並且行隊禮望着教室黑板上面的國旗,高唱國歌,每天堅持訓練。一直到下週一升國旗禮儀行爲規範標準爲止,否則還要繼續練習。從此,這兩名同學在升旗時表現得非常好。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禮儀的養成教育,提高了講文明、懂禮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堅持不懈,逐步養成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通過教育訓練,堅持不懈,使學生逐步養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

出現反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覆、反覆抓、紮紮實實,堅持不懈。每當學生放學時,我都提醒他們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現在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不論是在樓道里、上學的路上,還是在校園之外,他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班級黑板報上有一塊是專門用小花拼成的3朵大花朵,每個小花上寫上禮儀標兵的名字。

通過禮儀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樹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提高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等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了良性循環。通過教育,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爲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0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的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集體的臉面,更是社會大家庭。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集體形象,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作爲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就國小生而言,最本質的是學會做人,也就是要講文明懂禮儀。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的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爲所致。

當我們身爲遊客的時候,總是依着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是市民的時候,又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麼就近就怎麼直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人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鑽空,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怨氣往服務人員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大挑剔。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爲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作爲子女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錢,總是大聲地把父母的話送上天,對於父母的生日,天才曉得。當我們身處校園的時候,總是不注意三輕,總是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總是在樓道內相互嬉戲,因而影響班級考評撓亂學習秩序。當我們在校園內遇到領導老師,我們又是否真正做到鞠躬、讓路呢?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爲我們太自私,沒有做到律己,沒有做一尊重別人。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國小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應該,改正自我。嚴於律己。應義不容辭地履行義務,帶好頭,做好文明的標兵。毫不疑問,我們的每位國小生若都能講文明,懂禮儀,那麼我們的國小生,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必然會煥然一新,我們大家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氛圍中。

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文明的國小生呢?

遇到師長、來賓,主動問好;上下樓梯,人多擁擠,注意謙讓;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見到紙屑隨時撿起;愛護公物,不亂寫亂劃;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能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做到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聲“你好”給別人帶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謝謝”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聲“對不起”、“沒關係”化解衝突,還要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字文明禮貌用語常掛嘴邊。

在家裏,孝敬、體貼父母,尊敬長輩。面對父母長輩的批評,能認真聽取,不發脾氣,不頂撞。家裏來了客人,熱情、大方、有禮貌地招待。

在外面,遵守交通法規,不亂扔果皮紙屑,保護環境衛生;尊老愛幼,幫助別人,時時處處爲別人着想,做到“與人爲善,心中有他人”。

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不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名講衛生、懂禮貌、守紀律、愛學習的文明的國小生,爲構建和諧、文明校園而努力吧!

爲了我們自己;爲了我們的班級;爲了我們的校園,爲了我們的社會,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講文明、懂禮儀。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1

班會是班主任運用班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和開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由於其倡導的以學生爲中心,以情景爲中心,以活動爲中心的活動理念,無形中使其成爲一種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載體。

主題班會既可以達到使學生明確、統一和強化對某問題的認識,發展個性,愉悅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鍛鍊自理自治能力,從而達到鞏固班級體和良好班風的目的。

一次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的班會課往往會給孩子們稚嫩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終生美好的回憶,起到課堂教學中難以起到的作用。還能產生凝聚力,起到促進班級學生團結的作用,同時由於師生共同參與,它能加深師生彼此瞭解,成爲密切師生關係的紐帶。

本學期,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及時開展了主題班會。開學不久,學生常常爲了撿到的小物件,如鉛筆、橡皮、尺子,就佔爲己有,與失主發生口角紛爭。有時,同桌之間爲了越界問題,推推拉拉。有時,學生之間爲了無意的碰撞而抓住把柄不放。三年級學生一方面重視友情,喜歡與朋友一起玩,但一方面又比較自私,不夠包容,無法賞識他人的優點。於是我開展了“拒絕自私,健康成長”爲主題的班會課,通過“自私”概念的定義,自私自測表,自私行爲的判斷、自私的危害等環節,使學生在聽、說、讀、看中明白了自私的界定與危害,從而樹立起包容意識。第二天,有一個值日生在完成值日工作後,依舊逗留教室,任由其家長在邊上等候。於是,我提醒他這也是自私的行爲,該生立刻不好意思地收拾起書包跟家長回去了。我想,主題班會教育正在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期中,我又開展了“講文明”“防溺水”“紀律——學習的第一條件”主題班會,強化了學生的禮貌意識、安全意識與守紀意識。其中,尤其是禮貌意識與守紀意識,我常利用自己值周當天看到的三(1)班與三(2)班學生的禮儀情況,進行對比,表揚,使學生逐步學會見到長輩應做到有禮貌地打招呼。在守紀方面,我抓住班裏的調皮學生或犯錯學生,讓學生開展課堂表現互相比賽活動,從而幫助其改正課堂紀律行爲不良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經過一整個學期的學習,學生能夠牢牢記住的往往是他們感興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或某一場活動。鑑於此,我想:主課少上一節又有何妨?如果能通過主題班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受到一陣觸動,並將這種意識牢牢記住、化爲自覺並指導自己的行爲,這不是最值得欣慰的嗎?至少,作爲班主任,我將爲學生學會這樣的文明生活而倍感幸福!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2

說到文明禮貌,人人都能侃侃而談。因爲它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講文明懂禮貌。文明禮貌——大到關係一個國家的發展,小到一個家庭的和諧。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笑(覺得我的話是無稽之談),那麼請問哪一個高等發展的國家願意和一個沒有文明的國家做進出口貿易生意來往?——沒有!蠻橫只能帶來戰爭,失去和平。再說說我們的生活,哪一個人願意和一個滿口粗話(髒話)的人交流做朋友?——沒有。由此可見文明禮貌的重要。可現在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輕人把無趣的野蠻,髒話當做一種潮流,不到以此爲恥,反到以此爲榮。看到此我爲這些人揪心。因爲你們眼中的“潮流”正把你帶到一個深淵之中,你將會被文明的社會所拋棄。你將會失去你應有的一切。我們不成材可以,但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做人。文明禮貌就是做人的根基。

就在前段時間我們班的一個小朋友的奶奶的舉動,讓我感覺到跟差異。那是一個禮拜一的早上,我們三個老師都忙着爲剛入園的小朋友做晨檢工作。就在這時我感覺到有人用東西敲打我,嘴裏還很自然的重複說到一個字:“哎,哎!”。我猛的直起身,轉過頭去一看,是我們班某個小朋友的奶奶還沒等我開口說話,人家就理直氣壯的說到:“我們家孩子水杯沒水,你一會記得倒水!”隨後這位奶奶轉過頭揚長而去。我拿着水杯看看離去的這位奶奶,再回過頭看看孩子,我深深的嘆啦口氣。我很爲爲這個孩子的將來擔心。經過衆多老師的商議之後,我專門爲家長開了會議。後來又用各種婉轉的語言跟家長交流。可有的家長還是既往如此——一笑而過,尤其是年紀大的老人。總有這麼一種想法,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文明禮貌對他們已經是沒關係啦(無所謂啦)!可你想沒想過你的後代,你的一言一行正在影響着他們。難道你想毀掉他們的一生?再有尊重是相互的,沒有年紀大小之分!文明禮貌是一種傳承,是一種無形的責任。

古人說得好“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文明行爲,貴在日常實踐。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大人,小孩,年輕人還是看人,都做到舉止得體,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師長,尊敬同學。爲我們國家文明禮儀增添一個新的道德風采。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3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去弘揚這項傳統美德。所以,及時發現幼兒在文明禮貌上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思及時總結,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對幼兒來講,可以培養成良好的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幼兒。對幼兒教師來講,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更有序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班級管理。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在任何場合,不分對象羣體,文明禮貌都是最基本的一項內容。可能有的人會說,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講,孩子還太小,不用那麼刻意的去限制孩子,規矩禮貌等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可是,我卻不那麼認爲,我認爲文明禮貌應該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從細節做起。

認真回想了一下,我所在的小班在文明禮貌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幼兒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文明禮貌;教師沒有建立好榜樣示範作用;幼兒家長沒有起好關鍵的帶頭作用。

記得有一次,在晨間活動中我問幼兒你們知道爲什麼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嗎?幼兒們紛紛回答:“有禮貌的孩子纔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啊,有禮貌的孩子老師纔會喜歡,有禮貌的孩子纔會獲得老師的小貼片……”聽到這裏,我感到很愧疚,要從根本上讓幼兒認識到文明禮貌需要孩子們親身體驗,真正意義上欣賞愛、理解愛。

幼兒的榜樣來源於教師,家長,同伴。環境造就人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幼兒學習的特點是喜歡模仿,榜樣作用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做好榜樣示範作用,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幼兒真正理解到講文明,懂禮貌的好處。家長從日常生活抓起,從一日三餐餐前餐後習慣抓起,從日常見面禮貌問候語抓起。老師從一日常規教學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老師與家長協調好步調一致,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做有禮貌講文明的好幼兒。

幼兒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放任自流,把握好學習時機,從真正意義上讓幼兒理解講文明懂禮貌,而不是緊緊爲了獎勵。

抓好幼兒文明禮貌好習慣,從小抓起,打好基礎才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真正意義上跨向社會文明的一大步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4

文明禮儀,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是傳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着稱於世。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務必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纔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對他們進行品行教育,是家庭、校園乃至全社會的重要任務。它要求兒童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培養兒童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包括愛國教育、遵紀守法教育,以及團結友愛、誠實信用、熱愛勞動、文明文明教育,使他們成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一代新人。以下是筆者幾年來國小生品行教育探索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一、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學生身邊人的一言一行,他們都會模仿。而教師與他們朝夕相處,所以就是他們直接模仿的對象,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時候,教師應作爲學生最具體的看得見的活教材,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不許學生做的,教師決不能做。這種教育方法不帶有任何強制壓力,學生易於理解,是其它教育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師的身教能夠影響學生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文明。有些學生,在同學之間,經常說粗口話,搞惡作劇、做不文雅的動作,惹事生非等等,針以這些不良現象,如果教師在注重“言傳”的同時,更注重身教。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就是教師不僅僅經常在孩子面前講文明禮的道理,更重要是的以身作則。比如:我班裏原先有兩位學生文明文明較差,給其他同學也帶來很大影響。於是,我經常個別對他們進行文明文明教育,課堂我儘量使自己的言談舉止文雅大方,從不用粗話罵學生,課間,我儘量多到學生中,個性是在兩位文明文明較差的學生面前,我儘量使用文明用語。學生不留意碰着我,我微笑地對他說:“沒關係”。如有學生替我拿東西,我很客氣地對他說:“謝謝你”,路上或者別的地方遇見學生,我文明地跟他們打招呼;如果我不留意碰着學生或給學生增添了麻煩,我總是主動道歉地說“對不起”“請原諒”等等。經過我一段時間的努力,那兩位文明文明較差的學生及其他同學的文明文明明顯好轉。

2、讓學生守紀。要想使自己的學生遵守紀律,教師首先要帶頭遵守《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校園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好學生的一面鏡子。試想,一個上課經常遲到、曠課的老師,去教育學生不要遲到、曠課,學生會聽他的嗎?一個經常罵學生、說粗口話的老師,去教育學生不要罵人、不說粗口話,學生會聽他的嗎?等等。這樣的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3、讓學生守公德。有些學生,不明白什麼是“公德”,也不明白遵守公德的好處和不遵守公德的不良影響。所以,他們常常因爲娛樂而做出不道德的事,給班級和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如:校內校外亂塗亂畫、損壞公物、踐踏花草樹木、隨手亂扔果皮紙屑等等。如要制止這些不道德的行爲,教師除了常跟學生講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學生。如:我們班級就有很多學生不守公德。看電影時大聲喧譁,看到校園裏有廢紙,不能主動撿起來。於是,我決心走到學生中去,用行動去感化他們。當我發現學生隨手扔果皮廢紙時,我當着他的面不聲不響地把它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裏;當我發現學生在牆壁上或別的地方亂塗亂畫時,我當着學生的面不聲不響地把它擦掉;當我發現學生踐踏花草時,我立刻過去當着他的面把花草扶正等等。教師的行動,慢慢地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到第二個學期,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公德”,不守公德的現象很少發生。

4、讓學生熱愛勞動。此刻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從來不做事,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來到校園,不要說什麼繁重的勞動,就連一般的大掃除都不肯參加。針對這種狀況,我首先從家長工作做起,利用家長會跟家長講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培養孩子的勞動潛力。父母親要經常安排孩子參加各種勞動,在校園,每次大掃除或其它勞動,我都帶頭幹,哪裏髒、哪裏任務重,我就到哪裏,做孩子們的表率,每次勞動結束,我都對本次勞動表現最用心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給予表揚。這樣,教師的行動和優秀同學的行動就慢慢感化其他同學,使全體同學都熱愛勞動。另外,我還在品德課上講一些領袖人物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故事,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成立光榮榜,弘揚好人好事

班級裏成立光榮榜,大力弘揚發生在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如班級成立表揚欄,好人好事登記薄;向校園雛鷹電視臺投稿,成立好人好事宣傳欄等。使那些用心做好事的同學覺得光榮而自豪,覺得更就應那樣做,也能使其他同學受到薰陶感染,從而在學生中構成人人做好事、個個爭先進的風尚。

三、在活動中進行品行教育

如組織學生爲班裏較困難的同學捐一些學習用品、看望孤寡老人、殘疾人,爲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培養了孩子助人爲樂、關心他人的品質。組織學生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看革命影片,聽英雄人物報告,這樣,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蹟就自然而然地感化學生,使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立志爲祖國獻身的思想品德受到教育。另外,還能夠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去與那些違法違紀的行爲作鬥爭,並且讓學生集中討論交流活動的體會。這樣,能使學生進一步懂得哪些是不良行爲,從而加深了對壞人壞事的憎惡。諸如此類活動,要經常開展,做到持之以恆,才能到達教育效果。

總之,國小生品德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並不是千篇一律。這看具體狀況,因人、因地、因時而定,力爭把他們培養成爲新時代的接班人。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5

根據上級要求,依據《畢節市教育局辦公室關於轉發省教育廳辦公室規範開展“貴州教師誓詞”宣誓活動的通知的通知》的精神,我校爲提高全體教師素質,增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紮實推進了“貴州教育精神”、“貴州教師誓詞”、“三個踐行”的宣傳學習工作。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貴州教育精神”、“貴州教師誓詞”、“三個踐行”等內容。通過本次學習,可以說獲益匪淺,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教師這個職業也充滿了信心。

三個踐行的內容是:踐行“生命感和責任感”、踐行“愛的教育”、踐行“系統育人模式”。其中重點學習分析了“系統育人模式”中營造三維德育環境、開展三維和諧教育、構建三維管理育人體系、構築三維育人平臺、推進三維教育環境、實現三維成長目標的“六個三工程”。我認爲,如果每個教師都在教學中嚴格執行“三個踐行”的內容,那麼教育的明天必將燦爛輝煌。

首先,踐行“生命感和責任感”。教育是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的良心工程,可以說,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一切教學都要以

學生的健康成長爲目的。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練就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作爲教師,責任感是最基本的思想素質,個人能力再強,不負責任的去教也取不了成績。

其次,踐行“愛的教育”,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學生,我認爲可以做到幾點:

1.不心罰學生。心罰是對學生內在心理和精神的懲罰,它的傷害重於體罰。心罰的非人道性在於以各種方式侮辱學生的人格,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傷害學生的感情,損傷學生的人格尊嚴。比如有的教師說學生:“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還笨的人了!”,或“你比豬還笨!”、“你從來都沒有遵守過紀律”等等。

2.不體罰學生。體罰是對學生身體進行懲罰,是很多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容易採用的一種懲罰方式。例如對做錯事情的學生罰站、罰跪,罰跑甚至進行踢、打、擰耳朵、扇耳光等。這種懲罰方式對學生的身

心健康傷害都很大,而且不但不能教育好學生,反而會讓學生越來越厭惡教師,取得反面的教育效果。

3.不變相體罰學生。當學生在學校裏表現不好時,我們不能暗示或要求家長來懲罰孩子;當學生作業錯時或沒有按要求去做時,也不能罰學生寫上十遍、二十遍等變相體罰學生。

再次,踐行“系統育人模式”要營造三維德育環境、開展三維和諧教育、構建三維管理育人體系、構築三維育人平臺、推進三維教育環境、實現三維成長目標。只有在這樣的育人模式下學生才能健康成長,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才。

總之,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一切。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6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人交往的日益頻繁,文明禮儀已成爲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商務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範,對提高我們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現代社會實踐的角度,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它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着每個人的行爲,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一直將文明禮儀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如今,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文明禮儀更顯得尤爲重要,它內容之多,範圍之廣,可謂包羅萬象,無處不在。一個人的舉止、表情、談吐、對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一個單位的整體形象。因此,在平時工作與生活中,着重注重四個方面提高:一是強化自律意識,提高自身服務能力;二是端正思想態度,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三是講究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禮儀水平;四是注重學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

前一段,劉書記帶領我們一起學習了《文明禮儀教育讀本》,這本書,結合實際以單位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爲主要內容,系統的介紹禮儀知識。例如,學會感謝、與人交談眼神的作用、要誠懇、

自然的說“謝謝”、作一個守時的人、尊敬老人、在公共場合的禮儀等。雖然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就是在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上我們更應該知道必要的禮儀。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着裝得體,符合身份,因爲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作爲一名有一定禮儀素養的人需要注意的是: 律己: 禮儀規範由對待個人的要求和對待他人的做法兩大部分構成。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敬人: 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掌握了這一點,就等於掌握了禮儀的靈魂。 寬容: 要求自己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多理解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過分苛求,咄咄逼人。

作爲一名工作人員,在每時每刻,每事每處,都應該講禮儀、用禮儀,把所學禮儀用得恰到好處,“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件事。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注重言行舉止細節,加強文明禮儀實踐,摒棄一切不符合林場文明禮儀要求的行爲,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帶動林場文明程度提高。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用文明的態度對待問題,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樹好自身形象,樹好單位形象,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溫馨和諧。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7

通過學習“三個服務”、“三個實在”、“三個禁止”,讓我心靈受到極大震憾,思想受到深刻洗禮。通過學習“三個三”找準了工作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透徹了工作要求,端正了工作態度,把握了工作重點,現結合企業所得稅工作就如何體現“三個三”談一下心得體會。

首先,讓企業所得稅工作生根與“三個服務”。一企業所得稅工作要服務稅戶。由於企業所得稅政策性強、具體規定多且變化快、納稅檢查內容多、納稅人有時會覺得無所適從,這就要求我們當好改革員,讓納稅人懂得如何繳納企業所得稅,當好宣傳員,讓納稅人明白如何讀懂企業所得稅政策,當好執法員,讓納稅人公平公正繳納企業所得稅;當好服務員,讓納稅人更方便快捷的繳納企業所得稅。二企業所得稅工作要服務基層。雖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逐年增多,但基層一線的稅收管理人員並沒有相應得到充實,且有時不能全面掌握所得稅政策、不能熟練進行日常管理,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基層隊伍建設,爲提高企業所得稅管理水平提供人才支持,要加強教育培訓,切實提高企業所得稅基層管理人員政治和業務素質,增強基層企業所得稅管理能力。三企業所得稅要服務大局,企業所得稅做爲全市第二大稅種,所得稅是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企業所得稅工作置於全局稅收工作中去思考,充分發揮企業所得稅工作的職能作用、效率作用,爲全局稅收工作做更大的貢獻。

其次,全市企業所得稅收入持續增長,企業所得稅成爲我市總體收入中的第二大稅種,我市國稅收入結構更加優化合理。爲進一步提高企業所得稅的管理和稅收收入的增長,這更加要求我們讓企業所得稅工作精耕與“三個實在”。一是企業所得稅工作要任務求實。要尊重企業所得稅發展規律,科學確定企業所得稅管理措施,完善企業所得稅指標體系。嚴格按照省局所得稅處的工作要求落實到位,嚴格執行各項稅收政策,要堅持依法徵收企業所得稅,堅決防止和制止收過頭稅。要以落實小型微型企業優惠等所得稅政策爲重點,進一步強化服務企業的意識,爲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優良的稅收環境。要大力加強企業所得稅稅收分析,確保數據真實、全面、準確。二是企業所得稅工作要幹事踏實。大力開展所得稅政策宣傳、解讀和諮詢輔導,幫助納稅人準確把握政策內涵,掌握操作流程規定。積極開展個性化服務,做好所得稅重大涉稅風險提示工作。加強對納稅人的走訪調研,多渠道聽取納稅人對所得稅政策、徵管的意見,把問題搞準,增強工作預見性。要勤幹苦幹創實績,忠實履職盡責,把企業所得稅工作做深做實做到位。三是企業所得稅工作要說話樸實。在企業所得稅工作要講真話、說實話,不好大喜功,不欺上瞞下。

再次,讓企業所得稅工作扶正於“三個禁止”。爲稅廉潔是稅務工作的黨風廉政要求,在企業所得稅管理工作中要扶正壓邪,做到“三個禁止”。一是企業所得稅工作要執法禁貪。在企業所得稅管理中要禁止“吃、拿、卡、要、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切實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六條禁令”,堅決防止和糾正不正之風。二是企業所得稅工作要服務禁懶。在服務納稅人時,要腿勤、嘴勤。帶着感情和責任做好企業所得稅納稅服務工作,不對納稅人的正當需求敷衍塞責、拖延扯皮,要了解納稅人和基層的服務需求,主動服務於納稅人,主動服務於基層。三是企業所得稅工作要管理禁散。要嚴格執行企業所得稅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文件的規定,要嚴格管理要求,做到寓管理於服務 以服務促管理。

時時刻刻以總局的“三個服務”、“三個實在”、“三個禁止”來要求自,就可以把企業所得稅工作幹出實績,爲稅收工作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文明禮儀教育隨筆 篇18

一、養成教育認知定位要準確

思想是行爲的先導。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我們首先就應當對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有正確的認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提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育人爲本,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校園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裏的健康,不僅僅指身體,還包括心理,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良好的文明禮儀素養。因而,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是大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應當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含義。

(一)養成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養成教育是促使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必要手段。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不斷向前發展,有序前進,就是因爲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構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爲規範,制約着所有社會成員的行爲,平衡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行爲規範是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但是,對於人類個體而言,行爲規範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不斷地學習才能獲得。任何時代都需要人們選取貼合時代要求的恰當教育模式對社會成員進行教育,最終幫忙他們構成合乎社會要求的規範行爲。大學生作爲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瞭解社會行爲規範,理解並主動踐行規範,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

(二)養成教育是個人思想品德的外化顯現

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通常不是聽他說些什麼,而是看他是如何做的,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們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爲公正的人;進行節制,才能成爲節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現,才能成爲勇敢的人。”[1]從這個好處上說,行爲是衡量思想道德狀況的外在顯現。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忙受教育者構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從本質上來看,屬於思想道德教育。而大學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永恆的話題。在構建和諧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天,開展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是時代的必然。

(三)禮儀養成需要終身教育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早期的社會化是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繼續社會化是在成年期;再社會化是指工作以後。從自然人過渡到貼合社會規範的社會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教育,因爲禮儀養成教育是人的社會化必要手段。因此,在20世紀60年代有學者提出終身教育。目前,學界普遍認爲禮儀養成教育的對象應當是中、國小生,甚至是學齡前兒童,而不是大學生。從理論上講,這沒有錯。根據人的社會化歷程,人們確實應當在青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成人以後學習文明禮儀行爲背後深層的道理,懂得爲什麼要這樣做,進而學習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順利實現向社會化的轉變。而實際狀況卻是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基礎階段校園教育的忽略,當今的大學生不懂基本的文明禮儀,處處出現行爲失範現象。這就意味着大學生需要繼續社會化,需要養成教育,不斷強化文明行爲的訓練,以便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構成健全的人格,適應社會的需要。

二、養成教育資料要精細

所謂精細,是指養成教育的資料要具體細化,貼近受教育者的生活。適宜的教育資料是養成教育取得有效成果的關鍵。大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歷來是高校的工作重點,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多年來我們常抓不懈,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養成教育的資料過於空洞,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差甚遠,學生不感興趣,主動性不高,因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衡水學院爲迎接20xx年教育部本科質量評估,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其主旨是將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資料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諸要素緊密相連,將養成教育的資料限制在課堂、宿舍、餐廳、校園四大學生主要活動區域內,對於每個區域內正確的行爲規範都有明確的要求,並指出哪些行爲是不當的。例如,課堂學習“十要十不要”、宿舍生活“十要十不要”、就餐文明“十要十不要”、校園文明行爲“十要十不要”、學生幹部作風“十要十不要”等等。由於養成教育資料細化,教育資料貼近學生的生活,各項規定也像指路明燈一樣,讓學生的行爲有據可依,有理可循,所以大學生願意從內心深處真正理解規範、認同規範,進而遵守已有的規範。

三、養成教育方式要靈活多樣

教育方法是到達養成教育目標的重要工具,而恰當運用各種教育方法是獲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衡水學院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教師垂範,引領風尚

教師在校園教育中處於一種特殊的地位。在校園生活中,和學生打交道最多的人是教師。學生不僅僅從教師那裏汲取專業知識,更願意把教師當成榜樣去模仿。因此,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教師本身要具備高尚的品德、言行合一的操守、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好的行爲習慣,才能激發學生向他學習的動力。衡水學院把學風建設與教風建設有機結合,將教風定位爲“敬業樹人”,明確了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愛崗敬業,爲學生的學習樹立良好的榜樣。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也是教師的分內之事。

(二)主題班會,體驗感悟

主題班會也是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充分發揮了以學生爲活動主體的教育原則。衡水學院每學期都開設主題班課,有固定的班會時間和地點。在每學期之初,輔導員根據德育大綱的要求做好班會計劃,擬定班會主題,然後安排學生具體操作。這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對整個過程進行有效指導。學生作爲班會的主導者,更容易吸引其他同學參與,發表內心真實的想法,從情感上產生共鳴,加深學生對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必要性的認知度,激發學生督促自我養成良好日常行爲習慣的用心性。

(三)校園督導,規範行爲

人總是有惰性的,僅僅依靠學生自身的感悟就期望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是很難的。這時候就需要外在的監督強制力量。爲此,衡水學院由學生處牽頭,成立了文明禮儀督導小組,定時定點對校園裏出現的不文明現象進行督查。每一天早晨6點半在餐廳檢查文明就餐狀況,督促學生吃完飯後主動收拾餐具,將其放到固定收餐位置;每一天7點半,檢查把食物帶進教室的學生;8點半,檢查宿舍衛生;下午5點在校園內巡視,勸阻學生摟摟抱抱、亂丟果皮等不文明現象。經過3個多月的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以前不文明現象大爲減少。

(四)美化環境,陶冶情操

健康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僅僅是指鳥語花香、樹木林立的自然環境,更是指安定有序、佈局合理具有整體美感的人文環境。只有自然與人文的有機統一,才能潛移默化影響人的行爲,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衡水學院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充分發揮了環境育人的作用。如在校園顯著的位置張貼激勵性口號、名人名言;充分發揮美術和廣告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長,創設與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相關的壁畫,建設教室文化、寢室文化、走廊文化、牆壁文化,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展現極具生命力的文明禮儀之風。這樣不僅僅美化了校園環境,而且充分發揮其陶冶、激勵、感染、提示的功能,使學生生活在這一環境中耳濡目染,啓迪智慧,提高審美情趣,美化心靈,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綜上所述,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既要注重顯性規章制度對學生的約束作用,又要注意隱性環境對學生的薰陶作用,更要注重充分挖掘學生個體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培養學生對禮儀的正確認知潛力。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