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老師教育隨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老師教育隨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現在的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因此獨生孩子就“物以稀爲貴”了。家長什麼事情都加以包辦,加上有些地方治安情況差,就常常出現家長與孩子形影相隨的現象。曾經在QQ上看到一篇文章:日本幼兒園12件令中國媽媽目瞪口呆的事兒。文中有一段標題爲“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着”的文字:“這是很震動我的一個場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裏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說的那些少說也有兩三個大包外加書包都由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着,而且還都跑得飛快。我們呢,自然還是咱國內的傳統,田田空手,我拿包。過了兩天,老師就來和我聊天了:‘田田媽,Tina在學校可是什麼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慣於只說半句話,後面的讓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問家裏的情形了,看我還在想,老師就說了‘比方說上學時拿包吧……’這就是委婉的提醒。從此就只好讓田田自己拿了。等開家長懇談會時,我和大家說‘在中國幼兒園,習慣家長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爲什麼?’爲什麼?是不是因爲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這裏透露出中日家長之間的觀念差異。前者似乎只看到眼前,而後者則看得更遠、更深,日本家長更多地是着眼於孩子的未來。

我經常在休息天公共汽車上,看到許多家長帶着孩子去圖書館參加各種課外培訓班。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家長揹着沉重的揹包,孩子則在汽車上相互打鬧。有時經過中國小門口,大小不一的學生也幾乎是每個學生後面跟着一個家長,沉重的書包一律是背在家長身上,有的甚至是爺爺、奶奶輩的。這種現象在中國似乎是司空見慣,因爲中國的家長已經習慣爲孩子包辦一切了。

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景。我的母親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今天來看卻是很有智慧的女性。我們一家五口,我最小,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我記得好像自從我上國小開始,母親就規定家裏每個人的衣服都要自己洗。夏天大家覺得還可以,可是到了滴水成冰的寒冷冬季,洗衣服就成了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那時候上海的冬天很不好過,可使用“奇冷”來形容。露天的自來水管都要包上稻草,否則就會凍裂。有時晚上洗臉的半盤水,第二天早晨就成爲一塊凍透的大冰塊。有時候晚上需要蓋兩牀被,頭上還要帶帽子。南方人十分講究室內空氣的流通,晚上都要開窗睡。大冷天我母親就會說:“今天太冷了,窗戶開得小一點吧。”在結冰的房間裏睡覺,這對北方人來說也許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南方人冬天不生凍瘡的幾乎沒有,手背和腳跟都是腫塊。冬天洗衣服真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先要把衣服放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在一塊大洗衣板上鋪平,塗上肥皂用板刷刷。這個時候手就已經凍得通紅。最後用洗衣桶投洗至少三遍以上。投第一遍時,手指就像針刺一樣疼痛,投到最後倒不覺得疼痛了。我父親怕冷不怕熱,那時儘管皺眉頭,冬天也是自己洗衣服。我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初步形成了“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朦朧意識。

我小時候上學,也從來沒有家長接送的。我的一、二年級是在上海市凝和路第一國小度過的。這個國小坐落於一個大菜場之中,每天我都要揹着書包穿過嘈雜的市場去學校上學。菜場裏賣魚的、賣白菜的、賣豆製品的、賣盆菜的,可以說菜的種類琳琅滿目,使得我們小孩倘佯其中、目不暇接。要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在那個時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家長有時也會去學校接孩子,那是孩子在學校闖了禍、犯了事,老師就讓犯事孩子家附近的其他學生回去報訊,讓他家長來學校領孩子回家,順便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表現。我有時也會隊列其中,母親領着我回家,鄰居見了我孤單的被母親領着回家,常常會嘲笑我:“又被老師關學了?”那個時代的這種獨立傳統,在今天這個現代化社會中,卻在漸行漸遠、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值得我們深思。

我很小母親就開始教我們做飯。在三年自然災害其間,我早上就幫母親做甜菜葉攪麪糊,那時覺得特別好吃。母親還經常把午飯的食料分給我們姐弟三個,讓我們自己做飯。比如做麪食時,三個人的麪粉份額是不同的'。因爲當時國小生、國中生和高中生的糧食定量,記得好像分別是28斤、30斤和33斤。當得到自己那一份麪粉時,我心裏想要儘可能讓自己吃飽。我就開始和水擀麪攤餅。我把麪餅檊得儘可能地大,以滿足自己的眼福,好像餅檊得越大,我就越能夠吃飽似的。當我拿着自己做好的兩張大大的脆餅,那種滿足感真是溢於言表,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們家的衣服大多是母親自己做的。在家裏沒有縫紉機的時候,母親曾經在一天時間裏,就給父親縫製完一件棉大衣。有了縫紉機以後,母親更是得心應手。在這種耳濡目染下,我也會簡單地加工衣服。我曾經使用人造革自己製作了圓筒包、大型的行李袋,這些東西曆經幾十年,現在仍然可以使用。我還使用廢料製作檯燈。高中時自己做的四管收音機,現在還可以聽,捨不得扔掉。有了自行車後,它的拆卸、修理,我自己都可以獨立完成。自從開車以來,基本上都是靠我自己來洗車。包括電腦、手機的使用管理、軟件更新,基本上可以無師自通。

家長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這種良好習慣。這是關係到孩子能否形成獨立品格的大事。事事依賴大人,以後一旦遇到風浪,孩子就會驚慌失措、無所適從。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處理問題,表面看來似乎是大人的一種“冷漠”,其實,這是對孩子最大的愛,也是留給孩子的重要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