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散文

有人說孤獨是可恥的。於是很多人害怕別人看出自己的孤獨。因爲看出了就會滿是嘲笑和鄙視。所以說孤獨的人總有怯靦感。但是還能分辨悲傷,就說明還有感受去接受夢,是嗎?“一個人不孤獨,看到別人都不是一個人才孤獨”,那些沒有體會過孤獨的人,也未必知道感情是什麼東西。有人就認爲既然感情如此孤獨,又何必要那什麼感情?於是人是不敢要,終於得不到感情。

孤獨的人散文

一個人害怕孤獨,總會找些依寄陪伴自己的疑困和落寞,不管這個依寄是靠自己給予,還是靠別人給予。總之害怕孤獨的人都是珍惜感情的人。不凡的人指的是依寄自我心靈的人。他們是心的珍惜,是喜歡,真誠,勇敢,責任,感恩這些要素的結合。而凡人們從不會依寄自己,只會充滿太多渴望和無法釋懷的想象。總是容易當時激動不已,過後方知該忘了自己。更不用說能讓別人依寄。真正孤獨的人卻總是掩蓋不了淒涼。甚至細微中都可看到內心巨大的悲痛。有人說“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羣人的孤單”。這正說出了孤獨的兩種概念:一是隻是孤獨的結合。數量上不孤獨,多數人活得喧喧鬧鬧,但是內心仍然孤獨,也陷在了腦袋裏面的“他們”很多;二是孤獨的隔絕,活在孤獨的世界中,自然也就只有孤獨的夢,也就困在了腦袋裏面的“我”很多。其實單身的人往往值得讚揚的是爲了各自的理想,也因爲理想本身有所寄託所以心並不孤單。而往往在相處的人會有猜忌、利用、拖累等纔是最心酸的。所以一個人是狂迷,一羣人是狂妄。但是要說的是孤單越辛苦,世界一定不值得讚揚。因爲孤獨有多大也取決於那個承擔力能不能分擔。

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哀怨?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問題。有些人,你不想和他在一起,但是難道你就選擇孤獨嗎?孤獨的人是會被地球上的生物擠到地下的。正因爲這一點,反過來看不就是每個人都在渴求避免孤獨嗎?不孤獨的人,他就找到了自己的人際關係,不然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孤獨。爲什麼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會不同呢?就是因爲有的關係是建立在理想基礎之上。有的關係是建立在苟且基礎之下。但是並非所有的理想,都是光明的經過品格昇華的。許多的理想只是人們慾望的一種藝術掩飾。正因爲人逐漸被侷限了這種素質身份,人與人之間彷彿都是以這種識別碼來確認是否爲“一夥”的?不是,則生死無關。是,則“狼狽爲奸”或者“惺惺相惜”。但是如此結果,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就是無比寂寞的了。有人說“自己吃得虧,才與別人合的攏”。其實這句話真的很粗糙,因爲句子的意思中心變成了“合攏”。但人之間的相處真理是另外兩個字:交流。前者“合攏”更多有“巴結”的含義。而後者“交流”有“相互學習進步”的尊重。慢慢的隨着即近效益的刺激,這種運作越來越有徒其虛表的誇大。有些在“社會”這個大局中,尋找社會本身意義的人,就會一無所獲而心情陰鬱。因爲在追求未來的人,不得不開始擔心世間最脆弱的.孤獨。好比你連我有多開心都不知道,又如何知道我的遺憾?

人生的幸福,遺憾,悔恨沒有一個定數,就是因爲對“孤獨”這兩個字的誤會。這看出的不是人的呆傻,是孤獨有一種力量,讓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能對抗。那種力量就叫做給人幻象。多少人把幻象當成了真實,然後去放肆的貪戀不夠。結果脫離的現實就越多,對幻象要求的就更私心。這讓本來虛假的幻象做不到了。就長期失心般的空茫。找不到一點真實的人還會想離開這個世界,去“其他世界”尋找自己失去的心。這世界已經被科學家研究出了一切的變化和制約,卻唯獨研究不出讓每一顆心都永遠不孤獨的辦法。因爲沒有兩個人對這個世界產生情感的原因和能力是完全一樣的。這也是寄託的重要和知己的可貴。凡是能爲你的孤獨研究出一大堆理由的人,都是不愛你的人。當然孤獨是因爲沒有真正愛你的人,而迷茫就是你沒有自己或別人可寄託的了。現在社會從人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傳遞出了現實的不那麼可愛,更多地人懂得說放就放,說忘就忘,說裝就裝,至少再傷心都不會胃痛。其實他們的心不僅不能有助於感情成長,而且長期處於冬眠狀態。現在人與人之間總不能交心就是這個原因。

雖然我很害怕孤獨,很害怕很害怕,但是若兩個人只能看到一張臭臉,或者只能看到手機、壓力和懷疑等,我寧願孤獨。我相信這世上有註定孤獨的命運因果,如果能自己承擔的,就再見吧,比我先清醒的人。還不如早點做好接受孤獨的準備。謝謝那些不愛我的人不曾騙我。孤獨是那些心臟裸露在俗世流塵裏,追求着有其他的心來了解,珍惜和融合。但是誰又經得起相互的猜疑?誰又經得住世俗的冷淡?在黑白世界裏渲染自己的夢想,怎麼看怎麼都可惜。人間的溫暖是隻要兩顆心的珍愛。可這世上億萬萬人卻往往一顆這樣的心都遇不見。如若遇見這樣的心,又往往被世俗眼光,生存壓力隔成無法逾越的距離。看過這世界萬千,才說得出經過的是華年,用盡力氣的歡笑,在心裏種了一個花園,可誰在意它的名字叫孤獨,擅闖者一定會驚歎,但最終搖頭離開,都愛像風一樣的參觀,卻不能像樹一樣的存在,原來自由不懂自由,癡迷只是癡迷。

人對於感情不該有孤獨,否則人就太可憐。人對於世界則應該有獨孤,否則人就太傻。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有人說這是表示不能超越,在我看來這首詩就是表示沒有陪伴。“天地”是最模糊的概念,“獨愴然”是最具體的情感。這樣形成的強大寂寞,在中國古代有理想情懷的人是最深的共鳴。而相對於弱小的人性又實是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