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爲什麼我們沒讓對方變得更優秀

前段時日,我因公在外,打電話詢問妻子近況,電話那邊的聲音低沉無力,我大吃一驚,平時的她可一直是個樂觀開朗的女生,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如一泓清泉,總是閃爍着無窮的力量,每次我情緒低落或悲觀時,都是她眨巴着眼睛來開導我、激勵我,怎麼突然之間竟成了這副狀態。我關切地問她是不是病了,答沒有,那是什麼,一陣沉默。過了良久,她才幽怨地說:“我突然覺得自己沒有以前那麼自信了,我最近的生活很糟糕。”,我問爲何會有這種感覺,她說:“我期待的婚後生活不應該是這樣,太平淡如水了,我沒有變得比以前更優秀,我想要改變。”,這次輪到我沉默了。

經典散文:爲什麼我們沒讓對方變得更優秀

我和妻子當初是通過相親認識的,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我們都是大學生,在老一輩人眼中,我們都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加上彼此熱愛看書,嚮往詩意的生活,於是戀愛時我們便經常互薦名著,鴻雁傳書,或談觀後感,或聊未來理想,抑或寫詩作賦以寄相思,極力營造溫馨浪漫的情調,而那些飽含情感的詩詞,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在交往了近一年時間後,我們走到了一起,可是,婚後不久,我們就發現,現實生活與我們所勾勒的理想生活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景。理想中我們一起洗衣做飯分擔家務、體味人生,陽光明媚時,捧一本書、泡一杯清茶,閒坐陽臺,靜靜享受生活的舒緩,遇有節假日,攜手遊歷名山大川,吟詩作文,合影留念;可現實中我們各忙於工作,難得有時間一起整理家務、做秀色可餐的美食,好不容易閒下來,亦是各玩手機或看書,鮮有戀愛時的促膝長談和靈魂交流。婚後的我們都像迷失了方向的小鹿,在完全陌生的生活模式中渾渾噩噩地摸索着前進,既要熟悉彼此的生活習慣,又要磨合工作與新生活的節奏,反倒不似婚前獨善其身時安閒自在,目標清晰而又井然有序。更糟糕的是,我們似乎連學習和製造浪漫的動力也消退了,不願再爲某個紀念日費盡心思地籌劃,靈感和新鮮感如鮮花一般漸漸枯萎,以前每週一封的“家書”在持續一年後終於銷聲匿跡了,只剩下朋友們聚會時偶爾對我們“見字如面”的調侃。

如今,妻子的抱怨有如一聲春雷,一舉擊中了在婚後疲沓狀態中掙扎的我。是啊,爲何婚前在旁人眼中都很優秀的我們卻泯然衆矣,沒有變得更優秀呢?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也在反思我們婚後停滯不前的原因。直到昨天,我讀到《讀者》上一篇題爲《曾經的`愛與怨》的文章,作者父母曾經的愛恨經歷讓我突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作者的父母是上世紀80年代的知識分子,因彼此都是文藝愛好者而互生愛慕之情,頂着女方家長的極力反對,兩人依然通過情書互訴衷腸,隔三差五地在充滿文藝氣息的圖書館裏偷偷約會,雖然最後結婚了,但也許漫長的戀愛過程耗盡了他們的浪漫和愛情,婚後兩人再沒有寫過情書,也沒有看過一場電影,甚至連情話都懶於訴說,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和無休止的爭吵,最終兩人分道揚鑣,各自放生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理想。如果沒有看到這篇文章,也許我和妻子也將沿着這樣的軌跡一步步滑向愛情的終點,我們所面臨的困惑與作者父母曾經歷的愛恨轉變從本質上都相同:婚後我們沒有變得更優秀,反而把婚前的詩和遠方過成了乏味的柴米油鹽和頹廢苟且。

我們失去了浪漫的衝動,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這也許正是婚姻走入死衚衕的癥結所在。回顧婚後生活,沒有了愛情目標的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不再爲寫出優美動人的句子而皓首窮經地在詩詞歌賦的海洋裏徜徉,很少靜下心漫步於名著之林,加上工作的原因,休息時間嚴重碎片化,我在這些零星的時間裏慢慢形成了嚴重的手機依賴症,瀏覽新聞,看球賽直播,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越來越多地關注容易快速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少地接觸長篇著作和專業知識,婚後至今我完整閱讀的作品不超過5部,遠低於婚前;以前每週給妻子寫一封信的習慣也因懈怠而中斷了,覺得雙方都已同牀共枕,何必再以這種文青的方式來表達心跡;我對新知識的學習似乎也逐漸停滯了,以前一直堅持的訂閱雜誌、學習攝影編程的愛好,在婚後都變成了俗不可耐的吃喝玩樂和睡覺。我迷失了目標,正踏着與婚前迥異而又紊亂的節奏,慢慢變得“粗俗鄙陋”,自己這般平庸,怎能使對方更優秀?我覺得是我們錯誤地理解了婚姻,簡單地只是把婚姻當作人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找一個伴侶,生一兩個小孩,相攜到老,終此一生,使整個生命顯得完整而已,至於婚後兩人是否一起努力、共同進步,把他人眼中的平淡生活過得雍容華貴、詩情畫意,絕不是結婚的初衷,也不是結婚的目標。我們婚後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把自己依附於婚姻這層脆弱的關係上,總是過於求同存異,放棄一些長久堅持的積極有益的興趣愛好,失去自我定位和獨立思考,讓熟視無睹和慣性思維成爲了生活的主導。假如我仍像婚前那樣熱衷詩詞,偶爾寫幾首曼妙的詩,妻子會不會感到新鮮,她會不會也加入我的行列,一起欣賞詩歌的美?如果我依然定期訂閱雜誌,汲取新的養分,每天閱讀,博聞強識,與妻子的交流會不會多一些新穎的觀點和內容,進而激發我們討論的熱情?假使這樣,我們一定不會覺得生活乏味,原來柴米油鹽之外還有一個知己,一位靈魂伴侶,我們都一樣渴求着新鮮事物。

這幾天,我正看沈復的《浮生六記》,對婚姻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物質是生活的重要基礎,而帶有審美情趣的交流卻是生活真正的靈魂。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想,只要不做婚姻的奴隸,一如當初,堅持着自己對詩和遠方的追求,生活一定會如沈復與陳芸那樣簡單而充滿情趣,我們的伴侶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影響下變得更加向上向好。如今,有兩件事我正堅持着:讀書和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