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啓蒙教育散文

“有個賊拉俊的耗子姑娘,看見太陽厲害就要嫁給太陽;太陽說烏雲能遮住它,那耗子姑娘就說要嫁給烏雲;烏雲說風能把它刮跑,耗子姑娘又要嫁給風;風說牆能擋住它,耗子姑娘就要嫁給牆;牆呢,就說耗子能在牆上打洞……你猜後來那個耗子姑娘嫁給誰了啊?對,還是嫁給了耗子唄。”

不僅僅是啓蒙教育散文

這是我童年記憶中,母親給我講民間故事《老鼠嫁女》的一個片段,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印象十分深刻。就在母親樸實而又生動的講述中,一個個色彩斑爛的神奇世界向我打開了一扇扇明亮的窗,帶我去領略人間的苦辣酸甜,去體味許多人生的道理。這一切,無形中也爲我後來喜歡文學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記得在我剛剛懂事時,母親就給我講過《老鼠嫁女》、《大黃狗》、《狼來了》、《水推長城》、《畫姑娘》、《狼外婆》……好多好多的民間故事。也許一切都在無意中,但潛移默化的影響卻貫穿了我的一生,甚至界定了我爲人處事的準則:同情弱者,誠實守信,熱愛勞動,團結互助,樂於助人……用上學時老師的話講,就是要做一個品德高尚且有益於人民的人。我感謝母親給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課——傳統的早期世界觀教育。

現在看來,民間故事也是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先輩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着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少年來,那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傳說、動人的故事不脛而走,久傳不衰,並代代傳承,激發了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

這些民間故事,就像一本生活的百科全書,除了對我思想品德有啓蒙教育之外,應該說對我的語言也有着至關重要的啓蒙,使我從中受到了語言的訓練,懂得了很多語言詞彙及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

從國小到中學,我一直喜歡作文課。當時並沒有想到自己作文成績好與母親給我講故事有關。1979年大學聯考時,儘管我纔剛讀完八年級,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考上大學,但我仍然報了名,目的就是要在考場的氣氛裏答那道作文題。那時的大學聯考作文題比現在可簡單多了!記得那一年語文卷的40分作文題是將《木蘭辭》改寫成記敘文。雖然我沒有學過這篇課文,但母親完整地給我講過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所以按照原文的的順序,很容易地寫好了這篇作文,只是不掌握故事發生的朝代,怎麼辦?情急之下我使用了母親講故事常用的方法,即“在很久很久以前……”以此作爲記敘文的六要素之一的“時間”。爲了知道自己作文分數,我故意沒有答前邊的基礎知識。等分數通知單下來時,我的語文卷36分,那就是說我的作文得了36分。放到平時,那就是一篇得了90分的作文。

參加工作後,在朋友們的鼓勵下,我加入了文學社,並試着寫些小稿子,偶爾也有“豆腐塊”出現在報刊邊角。但真正使我的文學寫作有了一個大幅度的長進,還得說與民間故事的蒐集整理有密切的關係。

那是1987年,爲挖掘民間藝術,搶救民間文學遺產,我們縣裏準備編輯出版民間文學集成,在縣文化館專門組成了民間文學工作組。工作組的老師們下到各鄉鎮,走訪敬老院,發動基層業餘作者,收集整理民間文學。文化館負責稿件編輯的兩位老師也及時通知了我,鼓勵我收集整理民間故事。

於是,我便利用業餘時間,將母親給我講過的民間故事一篇一篇地進行整理。可以說故事素材都是現成的,但需要用文學的形式表達出來。我起早貪晚地修改整理了20餘篇民間故事,均被收入到我們縣的民間文學集成之中。

那一段時間裏,我通過對20多篇民間故事的一遍遍修改整理,激發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濃厚興致,同時也鍛鍊了我的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民間故事對我一生鍾愛文學的影響,是極爲深遠的。

我能在文學寫作的道路上一直堅持到今天,有了一點點進步,我想在感謝作家朋友和編輯老師支持和厚愛的同時,也要感謝我的母親給我講的那些民間故事。今生我能與文學結緣,與兒時聽到母親講過的那些故事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