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垂涎欲滴的紅桃粿敘事散文

潮州民間習俗,凡過年過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紅桃粿,然後放在祖宗靈位前祭拜,因爲潮州人認爲紅色是吉祥如意、好意頭的象徵,此外,做紅桃粿的粿模上大多都雕刻了“壽”字,也是祈求健康長壽的意願。

令人垂涎欲滴的紅桃粿敘事散文

有紅的有綠的,餡有花生綠豆餡(甜的)、芝麻餡(鹹的)、綠豆餡(鹹的),是用綠豆去皮煮熟加調料做的,也叫餡(音Arh)粿 ? 。在一堆做好的皮揪出一小團,捏成一個薄薄圓圓的小碗,盛進綠豆餡,再團成一團,用粿印印出來,上蒸籠蒸熟即可

還有一種是用糯米做的。先把香菇、豬肉、蝦米、蒜苗切碎,花生去殼剝皮,放在炒鍋炒熟;糯米煮熟後用炒鍋和着調料炒成一鍋糯米飯。在一堆做好的皮揪出一小團,捏成一個薄薄圓圓的小碗,盛進糯米飯,再團成一團,用粿印印出來,上蒸籠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這種糯米飯做成的紅桃粿,目前在各個角落都可看到,也是人們最熟悉的飯粿。

這些紅桃粿,最令人難忘的是包綠豆餡(Arh)(鹹的)。記得在五十年代,由於祖母是從中國過來,所以自然的把這門傳統的紅桃綠豆餡粿帶來,每當過年,由母親幫忙親自做上兩三百個,多數是在除夕前一天,在廟街(俗稱烏橋頭)的巴剎外售賣,每個一角。生意倒也不錯。如今每個售一元兩角,還是很難找到售賣者,可見當時的生活條件與目前相比,可說是天淵之別。

祖母總會留下一些供奉祖先和讓家人享用。紅桃綠豆餡粿在吃前最好是用吃油煎香也稱烙(讀音Luo)粿。然後淋上特製的滷鴨汁(滷鴨也是母親每年必備的供品之一),吃起來自當香脆可口,令人愛罷不能,一次總要吃上好幾個。如果能夠配上一壺好的茶葉,慢慢品嚐,又能減少油脂,更加美妙。

自從祖母去世後,家人由於忙碌,也不再做紅桃粿了。我們只好每年到竹腳巴(Tekka Market Hawker Centre) 的.一個賣粿攤位訂購,不知不覺也過了好多年。至到兩年前,此賣粿攤主宣佈不再做這種粿,原因是人手不足。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亜歷山大村(Alexandra Village) 的一間賣粿店和惹蘭勿剎(Berseh Food Centre)的一個賣粿攤主有售賣這種粿,而且需要早點訂購。可是到了今年,當我們向惹蘭勿剎的攤主訂購時,才知道他們只有做飯粿、紅龜粿,早已停止做這種綠豆餡粿了。

聽聞做紅桃粿費工費時費精力,故而潮州民間也流傳了一些俗語:倘工夫不濟勉力而爲,稱“無工做幼粿”。工於心計、善做表面文章的人,形容爲“賢做雅粿”。做粿是潮汕女人的特長,和針工一樣爲自小必修的手藝。某些女人倘儀表不整,手藝不佳,稱“歪鬢姿娘做無雅粿”。潮人喜吃粿,看重粿。對那些異想天開、絕無可能的事,稱爲“乞食丟落粿”。拿人家東西,並非偶然撿來,稱“竈頭拾着粿,眠牀拾着被”。事情弄糟露了餡,稱“咬破粿”。最好吃的珍饈小食,形容爲“蝦米筍粿”。事情大出意外,說是“肚痛食酵粿——倒好”。小孩弄壞東西,叫“而掉阿媽個”。

現在市面上會做飯粿的人不少,但會做綠豆餡粿的人和售賣這種粿的店家已經越來越少了,相信不久的將來,這種傳統的綠豆餡紅桃粿就會在我國失傳和消失了。故而希望依然健在的老一輩能夠把這門傳統的做粿手法,材料有系統的傳給後代,才能保存這個令人垂涎欲滴的傳統綠豆餡粿不致於流失。